第24章 飛劍禦風?故人歸
字數:9210 加入書籤
孟青雲將本命法器子劍胚胎拿到手中後,深知時機寶貴,絲毫不敢耽擱。一回到靜室,他便盤膝坐下,沉心靜氣,逼出一滴本命精血。精血剛觸及冰冷的劍身,便如活物般被迅速吸納,整個劍體隨之泛起溫潤血色光暈,宛如有了呼吸般鮮活起來。孟青雲運轉功法,將丹田靈力注入法器,靈力初入法器,產生排斥之感,孟青雲以神識壓製,逐步引導靈力運轉器身。緊接著,孟青雲以神識滲透法器內部,在劍身深處刻下本命神魂印記。
此過程持續三日,好在孟青雲神魂凝實,神識強大。且此前,他通過血煉之法初步降服了那柄桀驁不馴的庚金斷刃。雖凶險,卻成功在斷刃與他之間係上了一絲玄妙聯係,而此次煉器,特別是將庚金斷刃作為劍鋒熔入子劍胚胎,更極大地加深了這種羈絆。他清晰地感覺到,先前那柄狂暴的,仿佛隨時欲反噬其主的庚金斷刃,如今竟變得溫馴,狂暴的庚金之氣不再肆虐,如同被馴服的猛獸,收斂蟄伏於劍胚之中,且與自己產生不可分割的聯係。
眼見此景,孟青雲心中大定。他意念微動,這柄融合了庚金斷刃、陰冥獸晶、承載著他本命精血與神魂烙印的子劍胚胎,便順從地化作一道流光,被他小心翼翼地納入丹田氣海深處,開始接受他日夜不斷的溫養,以期早日真正通靈,與他心神合一。
本命法器已成,此次風氏族地一行收獲頗豐。
孟青雲再次清點自身功法與收獲。如今他肉身小成,修為已逼近金丹中期門檻。那一小團混沌靈核本源的煉化,加之二次進入風氏靈火窟修煉,令其修為一日千裏。
鍛體之道,有《九劫不滅體》殘卷為依仗;神魂修煉,得《養魂蘊靈訣》護持;功法修行,則仰仗《幽冥煉煞訣》與《九轉歸墟道藏真經》之金丹篇。二者相輔相成,無論陰煞、怨力、死氣等諸般負麵能量,亦或天地間充盈的各類靈氣,皆可吸納轉化,化為己用,精進修為。
所欠缺者,乃各類攻伐術法、提升遁速的身法,以及諸般輔助類功法。至於防禦之道,待自身煉體大成,尋常手段恐難撼其體魄分毫。風氏一族雖藏有上乘火係攻伐秘典,然孟青雲天生缺失火靈根,此前借外物補全五行已是逆天而行,火係攻伐之術,隻得暫且擱置。其餘四行術法,倒值得悉心搜羅。
他開啟風氏所贈儲物袋,內貯中品靈石若幹,丹藥靈植若幹,另含陣法圖解一卷、禦風劍訣一冊、小挪移符數張,並風氏客卿玉牌一枚。憑此玉牌可叩開火雲穀風氏族地山門。此番風氏所予修煉資源頗為豐厚,暗含投資之意,或與玄陰子達成了某種默契。
孟青雲將物品整理歸置,分為兩類:珍貴之物悉數納入從風紀年處得來的儲物袋,貼身佩戴。此儲物袋內蘊空間極為廣闊,即便如上品火靈珠這般蘊含精純火靈之物,亦無法損其分毫,存放期間靈光流轉未衰,足見其用料考究、煉製手法精良。尋常之物,諸如丹藥、靈草靈果、下品靈石,以及日常參閱的陣法圖解、禦風劍訣等,則置於風氏所贈的儲物袋中,佩於腰間,取用便捷。
收拾好這一切,孟青雲拿出禦風劍訣仔細參詳。
《禦風劍訣》修煉總綱:
身如流風,意隨劍走;疾可裂空,徐可繞指。感悟風之真意,融於劍道之中。
黃階上品功法,隨修士對風之意境感悟加深,劍訣威力可自行提升,潛力可至玄階乃至地階;
修煉門檻:築基期
第一部分:心法篇《禦風心經》
修煉劍訣,先修心法。此心法旨在令修士法力生發“風”之特性,並提升與天地間風靈之氣的親和。
感應篇:擇高處、風口或竹林等風靈之氣充沛之地盤膝靜坐。閉目內視,呼吸放緩,以心神感知風的流轉、韻律與強弱變化。引自身法力摹風之形,導引周身氣流。
達成標誌:內視經脈,法力如清風流轉無礙;意念微動,可擾動周身尺許氣流。
禦氣篇:凝法力於指尖或劍柄,外放為綿長持續之“氣流”,非為衝擊,旨在纏繞、推移外物。
達成標誌:無需劍招,僅憑外放法力即能於十步外穩定推動落葉,並隨心轉向。
第二部分:劍招篇 禦風三式
此三式為築基劍式,看似簡單,卻蘊含禦風劍訣所有基礎變化,須千錘百煉,化為本能。
第一式:起手·風息
意境:風起於青萍之末。此式乃起手,亦為蓄勢之基。
招式:劍尖微顫,劃出細小圓環,引動周身氣流匯聚劍身。步伐輕靈,如踏微風,重在洞悉敵情與環境,蓄勢待發。
修煉重點:氣流感知,法力精控。
第二式:攻式·風掠
意境:疾風過隙,無孔不入。
招式:身隨劍走,劍速如電,主刺、點、削三法,追求極致速度與精準。劍招軌跡並非筆直,而以微妙弧度“掠”過,如風繞障,直擊敵人破綻於不可思議之角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修煉重點:出劍如電,身劍合一,毫厘精準。
第三式:守式·風纏
意境:微風拂柳,綿延不絕。
招式:劍勢畫圓,連綿不盡。非硬格硬擋,乃以劍刃巧妙牽引敵刃勁力,如風纏物,使其偏離消解。練至高深,身前可化氣流旋渦,劍幕自成。
修煉重點:卸力化勁,節奏掌控,法力綿長。
第三部分:身法篇 隨風步
劍訣配套身法,與劍招相輔相成。
步法要訣:步踏八卦,身隨風流。借力而行,順勢而為。
修煉方法:於複雜環境如梅花樁、密林、亂石險灘)中勤練閃轉騰挪。靜心感知風之律動,在移動時主動禦風,借其力以加速或變向。
達成標誌:移動時足下無聲,身形若風絮無定,恰似風中滑行,可極大助長“風掠”之攻勢與“風纏”之守勢。
第四部分:進階與瓶頸
小成境界:三式劍招純熟於心,轉換自如。鬥法時劍速遠勝同階,身法飄逸靈動,已能初步引動周遭氣流為己用。
進階劍招:可修習“回風拂柳”——化“風纏”之力為攻,一劍拂過,如風吹柳葉,傷敵於無形;“風行草偃”——劍勢磅礴如颶風過境,席卷四方,壓製群敵。
大成境界:徹悟“風之意境”,出劍不拘定式,尋常招式亦蘊風之銳利靈動。
進階奧義:可參“風吟”——劍破長空激風嘯音爆,懾敵心魄;“風隱”——身化流風,匿跡突襲之能臻至化境。
瓶頸:初階因法力流轉未臻精微,難馭氣流;中階困於悟“意”,需以心感風,莫拘泥招式;終階難在融風之“柔”與“暴”於一體,求剛柔並濟。
第五部分:適配與告誡
適配靈根:風屬為極,水、木次之。金靈根者需克金性剛硬與風逸之衝突。
告誡:此訣重“意”尚“悟”,若修形棄神,終僅得皮毛。忌心浮氣躁,當如風——疾馳之烈與沉澱之穩兼俱。
這份《禦風劍訣》將身法與攻擊完美相融,雖屬築基期功法,卻極可能是風氏族長專門贈予自己的。風氏一族皆為火靈根,修煉此訣殊為不易,而自己對修仙世界的認知尚淺,如此詳實精妙的功法,若非這等隱世大族,外界幾乎難得一見。孟青雲暗忖,自己雖非風靈根那般特殊,但憑借水木屬性亦可衍生風意,這套劍訣正是為自己量身而製。何況其中還附帶了身法要訣,正是自己所需之物。縱然短時間內難以臻至大成之境,但若能小成,也值得拚上一拚。
禦劍飛行,禦劍殺敵。
話本所載之景,終化作現實。
自此,孟青雲便全心投入《禦風劍訣》的修煉。
一晃三日過去。
這三日裏,玄陰子與風氏族老似乎另有要事相商,時常聚於一室,布下隔音禁製,不知密談些什麽。孟青雲樂得清靜,全心沉浸在《禦風劍訣》的感悟與修煉之中,對“風息”、“風掠”、“風纏”三式以及“隨風步”都有了初步的體會,雖遠未純熟,但已能隱隱引動周身氣流,步伐也輕靈了不少。
這日清晨,孟青雲剛剛收功,便見玄陰子踱步而來。
“收拾一下,準備動身。”玄陰子言簡意賅。
孟青雲微怔,隨即明白過來。玄陰子曾提過要離開風氏族地,隻是沒想到這般快。
“前輩,我們去往何處?”
“跟著風氏外出曆練的隊伍一起走,先至大雍腹地,再轉而南下。”玄陰子淡淡道,“風紀年那老頭坐化前提到的南海秘聞,你我需要核實一二。正好風家這支隊伍也要南下曆練,順路。”
孟青雲聞言,心中一動。風紀年關於南海失落傳說與海底古城的遺憾,他確實記在心上,風前輩因為火靈根受限製且沒有水性法寶才未能深入探索的謎團,機遇與風險必然並存。
“是,前輩,晚輩這就準備。”孟青雲立刻應下。一直在風氏一族做客,受其恩惠,雖說是交易與投資,但他也早覺不便久擾,能外出曆練,正合他意。
他返回靜室,並無太多瑣物需要收拾。心念一動,便將時常參詳的《陣法圖解》與《禦風劍訣》玉簡收入風氏所贈的那個儲物袋中,佩於腰間。至於更珍貴的物品,則早已妥善存放在風紀年所留的那個更大、更穩固的儲物袋內,貼身藏好。
收拾妥當,孟青雲轉身出門,與院中的玄陰子匯合。
二人行至院門處,卻見族長風世州已在此等候,其身側站著英氣勃勃的風世檸。
“玄陰子前輩,孟小友。”風世州拱手一禮,神色頗為鄭重,“此次便有勞二位了。”
玄陰子微微頷首:“拿人錢財,與人消災。老夫既收了你們的東西,自然會照拂一二。”
風世州苦笑一下,似乎對玄陰子這般直白有些無奈,隨即看向孟青雲,語氣溫和許多:“孟小友,此次外出曆練的弟子,多為築基期修為,年輕氣盛,經驗或有不足,雖由族中金丹修士帶隊,但世事難料。若途中遇到什麽棘手情況,還望小友能看在往日情分上,稍加看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孟青雲連忙還禮:“族長言重了。晚輩在貴族叨擾多時,蒙受諸多照顧,若有力所能及之處,自當盡力。”這番話他說的真心實意,風氏予他的資源和對玄陰子的“投資”,確實讓他承了情。
“如此,我便放心了。”風世州臉上露出笑容,側身讓開道路,“隊伍已在廣場集結,風璿長老會負責此次行程。”
幾人穿過族地內的亭台樓閣,向中央廣場走去。沿途遇到的風氏族人,見到幾人,紛紛恭敬行禮問好。
廣場上,約莫十餘名風氏子弟已列隊等候,此刻換下了統一的火雲紋飾勁裝,穿上普通的服裝,看來是不想顯露隱世大族的秘密,隊伍修為多在築基中後期,一個個神情或興奮,或沉穩,或帶著初次遠行的緊張。隊伍前方,立著一位身姿高挑、麵容清冷的女修,正是孟青雲初入火雲穀時見過的那位金丹中期修士風璿。
而在風璿身側,一個略顯局促的身影映入眼簾,正是當初在穀口時候,孟青雲試圖與搭話,卻弄得彼此都有些尷尬的風鳴。此刻風鳴看到孟青雲一行人走來,尤其是目光對上孟青雲時,立刻有些不自然地移開了視線。
風世州上前,與風璿低聲交代了幾句。風璿麵無表情地聽著,目光在玄陰子和孟青雲身上掃過,微微點頭。
隨後,風世州又對一眾子弟勉勵了幾句,無非是“外出磨礪、謹言慎行、互幫互助、揚我風氏威名”之類。
一切交代完畢,風世州與風世檸退至一旁。
玄陰子對孟青雲示意一下,便率先走向隊伍前方。向著風氏族地的山門結界走去,孟青雲深吸一口氣,緊隨其後,站到了風璿身側稍後的位置。他能感覺到身後那些風氏子弟投來的目光,好奇、審視、甚至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羨慕。
風璿見人已到齊,對眾人道:“外界靈氣稀薄,非必要不得動用大量法力,尤其是禦器飛行,極易耗盡法力且引人注目。我們先步行出穀,至人跡罕至處再酌情趕路。都跟緊了。”
說完,她跟在玄陰子身後踏出光門。弟子們依次穿過光門。孟青雲緊隨玄陰子之後邁出,隻覺得周身一緊,仿佛從溫暖濕潤的春季一步踏入幹燥炎熱的盛夏,周遭的靈氣濃度驟然下降,讓他體內的法力流轉都微微滯澀了一下。舉目四望,皆是赤紅色的嶙峋山石,空氣中熱浪滾滾,這裏才是世人傳聞中的火雲穀地貌。
風璿辨認了一下方向,領著眾人沿著一條崎嶇小徑沉默前行。隊伍中的年輕子弟顯然也感受到了外界靈氣的匱乏,一個個都收斂了氣息,默默趕路,連最跳脫的幾人也不敢隨意喧嘩。
走了約莫小半個時辰,終於離開了火山岩密集的區域,到了一片相對荒涼但視野開闊的戈壁灘。
風璿停下腳步,回身道:“由此向南,人煙漸稀。可短暫禦劍一段,節省腳力,但需注意法力消耗,隨時準備落下。”她看向玄陰子和孟青雲,“前輩,孟道友,二位請自便。”
說罷,她祭出了一柄赤色飛劍,但飛劍靈光黯淡,僅維持著最低限度的飛行。她率先低空掠出。
其餘風氏子弟紛紛效仿,各施手段,多是借助輕身符籙或低空滑行之術,真正禦劍的隻有寥寥數人,且飛行高度和速度都控製得極低。
孟青雲心中明了,祭出那柄尚未完全溫養好的子劍胚胎。飛劍泛著微光,托住他的身形,隨著他對《禦風劍訣》的初步領悟,禦劍之時竟比旁人似乎更省力幾分,身形也更為飄逸,引得幾名風氏子弟投來驚訝的目光。
玄陰子則更顯輕鬆,不見他動用任何法器,腳下微塵湧動,便如履平地般不緊不慢地跟在隊伍一側,速度竟絲毫不慢。
如此低空飛行了百餘裏,遠方已隱約可見官道痕跡以及零星的炊煙。
風璿立刻示意眾人落下。“前方已近凡人城鎮區域,不可再飛行。我等步行至前方驛站,購置些凡俗馬匹代步,以免驚世駭俗。”
眾人落地,收起法器,整理了一下衣著,使自己看起來更像是一支遠行的商隊或鏢局隊伍,這才朝著官道方向行去。
孟青雲跟在隊伍中,看著遠處凡俗世界的景象,有點近鄉情怯。時隔六年,又回來了。他突然想回家去看看,祭拜一下父母,也看看是否有小妹和肖姨娘的消息,再去白雲觀看看師父師兄、澄心和桃月,看他們過得如何?也不知師父還會不會認我這個記名弟子。
種種思緒翻湧,讓他一時間有些怔忡。
他快走幾步,來到玄陰子身側,低聲道:“前輩。”
玄陰子斜睨了他一眼,似乎看穿了他心中波瀾:“何事?”
“前輩,晚輩……想先行一步,回一趟故裏,祭拜父母,並探尋一些故人消息。”孟青雲語氣帶著懇切,“大約需要一月時間。之後,晚輩定趕來與前輩匯合,絕不敢誤了南海之行。”
玄陰子腳步未停,看了看遠方凡塵煙火,又看了看孟青雲眼中那化不開的悵惘:“罷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心境有礙,於修行也無益。你想去便去吧。一月之後,太倉郡,劉家港碼頭。那是大雍東南最大的海港,南來北往的船隻皆匯聚於此,打聽去南海的船也最容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多謝前輩成全!”孟青雲心中一鬆,感激道。
“哼,記得準時。若誤了時辰,老夫可不會等你。”玄陰子擺擺手,顯得很不耐煩,但終究是答應了。
又行了一段,前方出現一個岔路口,一條通往更大的官道,另一條則蜿蜒通向遠方的山脈城鎮。風璿領著隊伍走向那條更大的官道,他們的曆練接頭地點似乎在前方某個城鎮。
玄陰子在此停步,對風璿道:“風小丫頭,老夫另有他事,就此別過。這些小輩,你自己看好了。”
風璿似乎早已料到,並不驚訝,隻是拱手:“恭送前輩。”
玄陰子點點頭,又瞥了孟青雲一眼,也不見如何動作,身影便如青煙般消散在原地,仿佛從未出現過一般,引得一眾風氏子弟低聲驚呼。
孟青雲知道玄陰子已然離去。他定了定神,走到風璿麵前,拱手道:“風璿道友,晚輩也想在此告辭。多謝貴族一路照拂。”
風璿對於他的突然告辭似乎並不意外,隻是淡淡道:“既已決定,便去吧。萬事小心。”
“是,多謝道友提醒。”孟青雲再次行禮。他又看向隊伍中的風鳴,對其點了點頭。風鳴似乎想說什麽,最終隻是笨拙地抱了抱拳。
孟青雲不再猶豫,身影很快融入了另一條路上稀疏的人流之中,步伐越來越快,帶著一絲急切,向著大雍皇城的方向疾行而去。
身後的風氏隊伍也逐漸遠去,他們的曆練剛剛開始,而孟青雲的短暫歸途,也已然啟程。前方等待他的,是六年光陰洗禮後的故土與故人,是沉澱已久的思念與或許物是人非的悵惘。
喜歡一念起萬劫生請大家收藏:()一念起萬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