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漢中困龍蟄

字數:5943   加入書籤

A+A-


    石橋渡寨牆上下,宋軍將士鬆了一口氣,隨即爆發出劫後餘生的歡呼。
    他們成功擊退了李靖的試探性進攻!
    但石守信?臉上卻無絲毫喜色。
    他走下寨牆,查看傷亡情況,撫慰傷員,臉色愈發陰沉。
    這一戰,雖然打退了唐軍,但暴露出的問題更多。
    唐軍的新式炮車和弩機,威力、射速皆優於宋軍同類裝備,若非神臂弓力挽狂瀾,今日恐怕已被其突破防線。
    而唐軍戰術執行之果斷,撤退之迅速,也顯露出極高的訓練素養。
    反觀宋軍,裝備整體已落後,依賴少數精銳武器和城池之利苦守,絕非長久之計。
    一旦李靖找到克製神臂弓的方法,或是投入更多兵力,後果不堪設想。
    “立刻將今日戰況,尤其是唐軍新式器械之威能、特點,詳細記錄,八百裏加急呈報陛下!”
    石守信?對書記官沉聲道,“另,請陛下催促工部,新式軍械的研發與量產,必須加快!再慢,就來不及了!”
    他遙望北岸,李靖的帥旗在霧中若隱若現。
    他知道,這僅僅隻是開始。
    李靖的試探已經結束,下一次來的,恐怕就是真正的雷霆萬鈞了。
    而此刻的臨安,趙匡胤收到石守信?的前線急報和軍械訴求,又會作何反應?
    朝堂之上,是繼續爭論“王道”與“霸道”,還是不惜一切代價,優先武裝軍隊?
    大宋的文武失衡之困,在這冰冷的現實麵前,被赤裸裸地揭開。
    北岸,唐軍大營。
    李靖看著退回來的蘇定方,並未責備,隻是詳細詢問了交戰細節,尤其是宋軍神臂弓的射程、精度以及應對方式。
    “神臂弓……果然名不虛傳。”
    李靖輕輕敲著沙盤邊緣,“強攻傷亡太大。看來,需另尋他法。”
    他沉吟片刻,對身旁的親兵道:“去請‘墨家’的先生過來。”
    不多時,一位身著粗布麻衣、手腳關節處卻裝著精巧金屬護具的中年人走入帳內,神色冷峻,不苟言笑。
    “巨子先生,”李靖客氣道。
    此人並非真正的墨家巨子,而是投靠李唐的一支墨匠首領。
    “宋軍弩箭犀利,依先生之見,該如何破解?”
    那墨匠首領走到沙盤前,觀察片刻,冷聲道:
    “弩利,則需盾堅。我可設計一種大型櫓盾,下有輪轂,可推行,覆以生牛皮和鐵片,或可抵禦其弩箭直射。此外,其炮車固定,我可造‘移動炮樓’,居高臨下,反製其炮陣。”
    李靖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需要多久?”
    “若有充足匠人與材料,十日可成樣板,月內可量產百具。”
    “好!即刻去辦!”
    李靖點頭,隨即又道,“還有一事,陛下對‘飛天木鳶’的改進頗為關切,不知先生……”
    墨匠首領眉頭微皺:“木鳶載人飛行,難於登天。然,若隻是攜帶‘火鴉’,於敵軍上空拋灑,或可一試。但需解決操控與風向問題……”
    就在李靖與墨匠商討如何以技術破局之時,一名信使悄然入帳,呈上一封密信。
    李靖拆開一看,是來自長安的密報。
    他的目光迅速掃過,臉色微微一動。
    信中提到,陛下已秘密接見了來自“稷下學宮”的使者,學宮方麵對於“天庭”之說似乎知之甚詳,並有意向大唐提供某些“知識”上的支持,但提出了相應的條件。
    此外,密報末尾還附了一句:“宋都臨安,士族與學宮接觸頻繁,恐有異動。”
    李靖將密信在燭火上點燃,看著它化為灰燼。
    局勢,越來越複雜了。
    技術、謀略、外交,乃至那些神鬼莫測的遠古力量,都已交織在這盤大棋之中。
    他望向南岸,目光深邃。
    石守信?,你又能撐多久呢?而你們大宋內部,又能團結多久?
    ......
    秦嶺巍巍,隔絕南北。
    山脈之南,漢中盆地沃野千裏,卻如同一個巨大的囚籠,將一方勢力困鎖其中。
    此地,便是大漢劉邦如今的立足之地。
    相較於外界的風起雲湧,漢中似乎顯得過於平靜。
    城池修繕,鼓勵農桑,開市貿易,一切井然有序,仿佛亂世中的桃源。
    然而,在這份平靜之下,卻湧動著不甘與焦灼。
    南鄭,漢王宮。
    劉邦斜倚在坐榻之上,看似懶散,手指卻無意識地、急促地敲打著案幾。
    他麵前擺著幾份粗糙的密報,內容正是關於西陲嬴政再現、李唐崛起、唐宋對峙等驚天動地的消息。
    “娘的!”
    劉邦忽然罵了一句,抓起酒壺灌了一口,
    “嬴政那老小子都蹦躂出來了?還搞出了什麽兵馬俑?李世民那娃娃也占了那麽大地方?連朱重八那個放牛娃都搗鼓出能地動山搖的玩意了?就咱老子,窩在這山溝溝裏,種稻米?!”
    殿下,蕭何、張良肅立一旁。
    蕭何麵色沉穩,開口道:“大王息怒。漢中雖偏,然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易守難攻,物產尚可,正是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之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休養生息?積蓄力量?”
    劉邦把酒壺往案上重重一頓,“再積蓄下去,湯都喝不上了!外麵打得熱火朝天,咱連口熱乎氣都聞不著!韓信呢?他的兵練得怎麽樣了?”
    張良上前一步,緩聲道:“大王,韓將軍練兵已有小成,新軍漸具雛形。然……漢中缺馬,尤其缺良馬,騎兵始終是我軍短板。無精銳騎兵,難以出秦嶺,與天下爭鋒。此乃當前最大困局。”
    良馬!又是良馬!
    劉邦煩躁地抓了抓頭發。
    漢中盆地,哪裏去尋大批量的戰馬?
    巴蜀之地倒是有馬,但多為矮小滇馬,負重力尚可,衝鋒陷陣則遠不及北方駿馬。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一陣急促而輕微的腳步聲。
    一名身著粗布衣衫、做樵夫打扮的漢子被侍衛引了進來,此人乃是漢軍情報頭目陳平麾下的密探。
    “稟大王,蕭丞相,軍師!陳平先生有密信送到!”密探跪地,從懷中取出一節密封的竹管。
    蕭何接過,檢查無誤後打開,取出絹布,快速瀏覽,臉上隨即露出難以置信的驚喜之色!
    “大王!天佑大漢!”
    蕭何的聲音都因激動而有些顫抖,“陳平在隴西一帶活動,於羌氐部落中探得驚天消息!”
    “哦?快說!”劉邦猛地坐直了身子。
    “祁山之西,有一處水草豐美的隱秘山穀,名為‘天駒川’!此前因有強大異獸盤踞,人畜不敢近。然一月前,不知何故,那異獸突然銷聲匿跡。如今穀中野馬成群,其中多有神駿非凡之輩,體型高大,耐力速度遠超尋常戰馬!羌人稱之為‘龍駒’!”
    蕭何語速極快,“陳平已設法確認,消息屬實!且因異獸剛離去不久,各方勢力尚未察覺!”
    祁山!天駒川!龍駒!
    劉邦的眼睛瞬間亮了,如同餓狼看到了肥肉!
    這簡直是困頓之時,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哈哈哈!好!好一個陳平!立下大功了!”
    劉邦興奮地一拍大腿,“還等什麽?立刻派兵!不,派最得力的人去!給老子把那些馬統統弄回來!”
    “大王且慢!”
    張良卻顯得異常冷靜,“此事恐有蹊蹺。強大異獸為何突然離去?是自然遷徙,還是人為?若是人為,其目的為何?此等寶地,為何羌人部落不去占據,反而將消息泄露出來?莫非是誘餌?”
    張良一連串的問題,如同一盆冷水,讓劉邦和蕭何冷靜了下來。
    是啊,這消息來得太巧,太好,反而讓人心生疑慮。
    殿內一時陷入沉默。
    良久,劉邦眼中閃過一抹決斷的狠色:“管他娘的是不是誘餌!就算是餌,老子也要把它吞下去!沒馬,咱就得永遠困死在這裏!有了馬,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咱也能殺出去!”
    他猛地看向張良:“子房,我知道你擔心什麽。但機會稍縱即逝!必須去!不僅要去的快,還要去的巧!”
    他來回踱步,迅速下達命令:“讓夏侯嬰帶隊!他相馬、禦馬的本事天下無雙!再讓樊噲帶三千精銳步卒隨行保護!記住,你們的任務是搶馬,不是打仗!遇到任何情況,以護送馬群回來為第一要務!”
    “諾!”侍衛立刻前去傳令。
    “蕭何!立刻籌備接收馬匹的事宜,牧場、草料、馬具,都要準備好!”
    “臣領旨!”
    “子房,”劉邦最後看向張良,語氣凝重,
    “我知道你心思縝密。你覺得哪裏可能有問題,就立刻去查!陳平那邊,讓他繼續深挖,搞清楚那天駒川到底怎麽回事!咱不能稀裏糊塗地往坑裏跳!”
    張良躬身:“臣明白。臣會即刻聯係我們在羌人中的眼線,並設法卜算吉凶。”
    命令既下,整個漢軍機器立刻高效運轉起來。
    三日後,夏侯嬰與樊噲率領三千精銳,輕裝簡從,悄然離開南鄭,沿陳平提供的隱秘小路,向西直奔祁山天駒川而去。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