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分化瓦解士族心
字數:3262 加入書籤
李毅將染血的布條交予李瑤後,便隱入簷下暗處。半個時辰內,府中密道已傳出三道暗令。城南客棧的兩名信使尚未歇息,便覺四周巡丁頻現,往來盤查較往日嚴密數倍。他們不知,自己入住的消息早已經由“直報司”密報至縣衙。
李瑤在燈下展開士族門生錄殘卷,指尖劃過一行行墨字。劉七供出的名單與舊檔比對,篩出九人:皆為中小士族子弟,或因非嫡出不得承業,或因觸怒宗老被逐出祠堂。她提筆圈出三人姓名,又從匣中取出《勸學所章程》初稿,逐條修訂。末頁加注一句:“凡送子弟入學官塾者,其家賦稅減免一成,徭役輪次後移三季。”
次日清晨,趙德奉命出城。他未著官服,僅披青布長衫,攜一壺濁酒,赴城西柳林與三人密會。席間不談歸附,隻論新政如何保全血脈。他輕聲道:“昨夜王承業三族連坐令已擬就,隻待批紅。名冊雖燒,舊檔尚存,牽連幾何,全在執筆之人一念之間。”說著,他取出一小撮灰燼置於石上,“此為昨日火盆中殘餘,諸位可認得是何物?”
三人默然。其中一人低聲問:“若願順應清丈,交出私田底賬……可免牽連?”
“不止。”趙德將灰燼拂去,“子弟可入官學,三年後經考選,可任縣吏。田契由縣衙重立,受律法庇護。”
當夜,崔氏旁支崔文遠獨自叩響縣衙側門。他呈上三成私田田契,請求將長子錄入官學名冊。李震親自接見,未設屏風,亦無旁吏。他隻問一句:“你可知此舉,將被宗祠除名?”
崔文遠低頭:“我子若能在新政下讀書入仕,縱無祖蔭,亦有出路。崔氏一門,未必隻靠嫡係存續。”
李震點頭,命人取來新製田契與學籍憑證,當麵蓋印交付。又道:“三日後,縣衙將設‘新政勸學所’,首開醫助、算學、農政三科。你子可任算學生,免束修,供筆墨。”
消息未明發,卻在士族間悄然流轉。有人嗤之以鼻,謂其“背祖求榮”;亦有數家暗中打聽入學細則。李瑤命直報司放出風聲:勸學所不限出身,唯試才取人,且結業者可薦入縣衙、醫館、工坊任職。
第七村村塾前,蘇婉立於講台之下。晨光初照,她當眾宣布:“自今日起,凡願入學孩童,無論男女、庶嫡,皆免學費,供紙筆。每旬考較,優者獎糧一鬥。”
台下百姓竊竊私語。有老者搖頭:“女子識字何用?不如織布。”亦有母親猶豫:“真不要錢?莫不是騙去當兵?”
蘇婉未辯,隻喚來一名學童,當場誦讀《識字歌》:“一橫一豎學做人,一撇一捺寫太平。新政不收束修錢,隻求孩童明眼睛。”稚嫩童聲傳開,圍觀者漸靜。
三日後,崔文遠親送其女崔明柔至村塾。少女著素裙,發間無飾,垂首而立。她精通《女則》,卻因非嫡出,不得入家塾。今日登堂,引得滿場嘩然。
蘇婉迎上前,取一枚銀針、一冊《千金方》殘卷,置於案上。“醫道不分男女。今日收你為醫助,隨我巡診施藥,記藥性,學針法。可願應下?”
崔明柔抬頭,目光微顫:“願。”
台下一片死寂。片刻後,有寒門女子擠出人群,跪地叩首:“我女七歲,願入學!”
又一人跟進:“我子雖庶出,識得百字,求收錄!”
蘇婉一一應允。李瑤立於塾外,見直報司密探遞來紙條:王晏一脈已下令,斷絕崔氏旁支宗祠供奉,祭田不再分糧。
當晚,李瑤召集直報司骨幹,命其將北嶺搜出的金線布條拓印十份,暗中傳入五家觀望士族府中。附言僅一句:“王家祭幡,曾覆亂黨屍身。”又令坊間傳出消息:崔女入塾當日,蘇婉親授醫術,未加羞辱,反賜藥箱。
三日後,縣衙前廣場重設高台。李震立於其上,身後立一新碑,上刻“新政功名簿”五字。他朗聲道:“凡支持清丈、送子入學之家,賦稅減一成,徭役後移三季,碑上留名,三代不除。”
台下陸續有人上前。一名陸姓士族家主遞交田契,聲音發緊:“我願將兩成私田納入清丈,送次子入勸學所算學科。”
又一名周姓老儒攜孫登台:“我孫雖庶出,識文斷字,求錄醫助科。”
李震一一應允,命吏員刻名上碑。百姓圍觀,指碑議論:“原來順新政,真能減賦。”
李瑤立於台側,見遠處王家別院方向,一名灰衣人匆匆出城。她不動聲色,向直報司遞出一道手令。
數日後,勸學所正式開課。首日,算學科收生十二人,農政科八人,醫助科竟達二十一人,其中女子九名。崔明柔立於蘇婉身側,執筆記錄藥方,神情專注。
課至半日,忽有兩名婦人闖入塾中,指著崔明柔斥罵:“賤婢也配學醫?崔氏祖宗顏麵盡失!”原是王晏派係暗中唆使,欲汙其名。
蘇婉未怒,隻令崔明柔為一名發熱孩童施針。銀針落穴,孩童呼吸漸平。她轉身對眾人道:“醫者治病,不分貴賤。她若能救人性命,便是良醫。”
圍觀者漸靜。一名老農顫聲道:“我孫昨夜高燒,郎中未至,若非醫助先施針,恐已不治……這丫頭,是好人。”
兩名婦人見勢不妙,悄然退去。
當夜,李瑤在府中清點名冊。新增歸附者七戶,其中三人願將女兒送入醫助科。她提筆在冊末加注:“四月廿三,勸學所首課,女子九人入學,崔氏女明柔施針救童,民心初動。”
正欲合冊,窗外傳來輕叩。李毅翻窗而入,手中握著一封未拆的密信。
“王家別院昨夜傳出急信,送往北境方向。截下時,信使已服毒自盡。”
李瑤接過信,見封口用的是王氏特製青蠟。她未拆,隻將其放入匣中,另取一張空白紙條,寫下:“崔女施針圖”五字,命人連夜送往五家尚未表態的士族府中。
次日清晨,第七村塾門前,一名藍裙少女獨自佇立。她手中提著一隻粗布藥箱,抬頭望著門匾,嘴唇微動,似在默念《識字歌》最後一句。
蘇婉推門而出,見少女 standing at td, 手指緊緊攥著箱角,指節發白。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