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顧家也收到聖旨了

字數:3985   加入書籤

A+A-


    幾乎就在府衙正堂香火繚繞、迎接新帝聖旨的同一時刻,餘杭城另一端的顧府,也迎來了一隊風塵仆仆卻明顯透著內廷氣派的官差。
    與府衙那帶著新朝銳氣的旨意不同,降臨顧府的這道聖旨,用的是前朝舊璽,乃太上皇所發。
    顧府中門大開,顧四彥老爺子身著赭色團花便袍,在長子顧蘇沐、次子顧蘇合,以及孫輩顧宇宸、顧宇翰的簇擁下,於正廳恭敬設香案迎接。
    闔府上下雖略顯驚訝,卻並無慌亂之色。顧家曆經風雨,早已練就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沉穩。
    宣旨太監麵容白淨,語氣卻極為客氣,甚至帶著幾分恭敬。
    聖旨言辭懇切,先是感念顧家世代仁心,澤被鄉裏,又稱太上皇退居深宮,近來頗覺精力不濟,久聞江南顧家老太爺顧四彥不僅精通養生藥膳,更有一手神奇的金針之術,故特下此旨,宣召顧老先生進京,一則請教養生之道,二則若能以金針藥膳為太上皇調理聖體,則不勝感激雲雲。
    京城帶來的賞賜也有不少。
    顧四彥從容領旨謝恩:“老朽叩謝太上皇恩典,定當竭盡所能,不負聖望。”
    姿態不卑不亢,盡顯世家風範。
    送走了宣旨太監,顧蘇合臉上已忍不住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他看向父親和兄長,低聲道:“這旨意,來得倒是剛剛好。”
    顧蘇同頷首,溫聲道:“太上皇所詢,無非是金針藥膳,延年益壽之法。父親正好擅長此道,進京緣由,名正言順。”
    他們本就已決意舉家遷京,此刻太上皇的旨意,簡直是瞌睡遇到了枕頭,給了他們一個最光明正大、且不會引人懷疑的理由,尤其是不會讓人聯想到與新帝提拔陳知禮有關。
    父子三人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
    顧四彥淡淡道:“去書房說話。宇宸,宇翰,也一起來。”
    他又對管家吩咐,“派人去府衙,請姑爺得空過來一趟。”
    派去府衙的小廝很快回來,稟報說府衙也在接旨,姑爺此刻脫不開身。
    消息悄悄傳入書房,顧書合聞言,嘴角微揚:“看來,知禮那邊也到了。”
    書房內,燭火早早點燃。
    顧四彥坐於上首,顧書同、顧書合分坐兩側,宇宸、宇翰兩位年輕晚輩則恭敬立於下首。
    顧四彥將太上皇的旨意內容又說了一遍。
    宇宸年紀稍長,性情穩重,聞言沉吟道:“太上皇此舉,倒像是真心求醫問藥。
    祖父進京,安全無憂,並非壞事。”
    宇翰則稍顯跳脫,笑道:“這下可好,咱們家進京,可是奉旨行事,看誰還敢背後嚼舌根說咱們是去攀附妹夫的門庭?”
    顧蘇合瞪了兒子一眼:“慎言!即便如此,也當時刻記得斂藏二字。”
    直到午後,府衙那邊的動靜方才平息。
    陳知禮甚至來不及換下官服,便帶著盼兒匆匆趕回顧府。
    一進門,便感覺府中氣氛不同以往,下人們臉上既有隱隱的激動,又有幾分肅穆。
    盼兒一下車,便被等候已久的母親和二嬸拉著去了後院,女眷們自有體己話要說。
    陳知禮則被管家直接引到了書房。
    書房內,顧家核心皆在。陳知禮進門,先是對上首的顧四彥行禮:“祖父。”又對顧蘇沐、顧蘇合道:“嶽父,二叔。”
    最後向宇宸、宇翰點了點頭。
    “府衙的旨意,接到了?”顧蘇合最先開口,雖是問句,語氣卻篤定。
    陳知禮點了點頭,臉色平靜,並無太多升遷的喜色:“是。擢升戶部侍郎,命我盡快卸任,進京陛見。”
    他看向顧四彥,“祖父,您這邊……”
    顧四彥將那份明黃絹帛輕輕推前:“太上皇的旨意,宣我進京,請教養生之術。”
    陳知禮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恍然與欽佩,他立刻明白了顧家的深意與這巧合之下的“恰到好處”。
    他苦笑道:“新帝旨意,命我九月初之前務必抵京陛見。
    如今已是六月中,滿打滿算,不過兩個半月。
    這邊交接兩日就行,方大人本就熟悉我手上之事,我還需回老家一趟,與父母知會此事,恐怕至少也要耽誤十數日。
    皇家之事,隻能早到,不能延遲,如此算來,最遲……五日後,就必須動身了。”
    二叔跟知文他們這個月底就得動身回京,他們走後,爹娘也不會在老家多停留。
    上午接了聖旨後,他就派了兩個人快馬加鞭趕去老家縣城,就算是來不及,爹娘應該沒有走多遠,還是讓他們在和縣等著就是,沒必要往回趕,說不定還會錯過了。
    時間,一下子變得極其緊迫。
    書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五日,要處理好江南所有的首尾,安排好行程,絕非易事。
    顧蘇合率先打破沉默,他的思路永遠是最清晰快捷的:“五日雖緊,但也足夠了。父親進京是奉旨,可從容一些,但最好也與知禮他們一起出發,路上方便招應。
    家中產業,宇宸、宇翰,守住醫館就行,其他生意仍是我來。”
    宇宸與宇翰立刻上前一步,神色鄭重。
    宇宸道:“父親、二叔、祖父放心,孫兒必與弟弟同心協力,守住家業,絕不辱沒顧家門楣。”
    宇翰也道:“江南之事,交予我們便是。”
    顧四彥看著兩個已然能獨當一麵的孫子,眼中滿是欣慰。
    他溫聲對陳知禮道:“知禮,你且專心處理公務交接與行程安排。
    家中的事,有你嶽父、二叔和宇宸他們操持,不必你分心。
    盼兒和孩子們的行裝,你嶽母和二嬸也會幫忙打理妥當。”
    老人家最後拍板,聲音沉穩:“既如此,便定了。五日後,顧家與知禮一同啟程赴京。
    蘇合,你負責統籌安排車馬人手,務求穩妥。
    蘇沐,你跟宇宸他們交接好宜元堂的所有事宜。
    宇宸、宇翰,家中便托付給你們了,包括藥莊和藥穀的一些事。”
    老人目光掃過滿堂兒孫,最後落在陳知禮身上,“此去京城,非為名利,是為家人團聚,互為倚仗。望我等謹記初心,低調行事,互相扶持。”
    “是!”書房內,眾人齊聲應道。
    後院裏,鍾氏和王氏既歡喜,又舍不得宇宸和宇瀚他們,一旁的兩個兒媳婦也都紅了眼眶。
    家人這一走,再相見或許就是兩三年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