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0章 連南宋都不如的南明

字數:4685   加入書籤

A+A-


    一周後,史可法、夏華一行渡過長江抵達南京。
    揚州是眼下的中國第三大城,第二名和第一名正是北京、南京,北京人口過百萬,揚州是近百萬,南京則是高達一百四十多萬,不但是當今中國第一大城,也是當今世界第一大城,終明一朝,南京一直是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
    南京的繁華是不亞於揚州的,此時的醉生夢死程度也不亞於揚州,即便北京已經淪陷了、崇禎帝已經殉國了、大一統的大明朝已經壽終正寢了、整個北方山河破碎、清軍已全麵入關,南京卻跟揚州一樣“接著奏樂接著舞”。
    穿行在金陵城的大街上,沿途所見的一幕幕讓夏華麵色陰沉、心頭憤恨,因為他看到的仿佛是盛世繁華,跟揚州一個德行,明明國家已危在旦夕,無數的同胞正在水深火熱中掙紮,外敵隨時都可能打過來,但南京全城卻處處歌舞升平。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實在克製不住心頭情緒的夏華恨恨地吟出了這首《題臨安邸》。
    就在夏華身前不到一米的史可法肯定聽到了,他身體輕輕一動,但什麽都沒說。
    “讓開!都讓開!”“媽的!沒長眼呐?滾到路邊去!”
    粗野的吆喝聲和罵罵咧咧聲中,一支長長的、由大批軍士護衛著的馬車隊在大街上飛沙走石、浩浩蕩蕩而過,車隊裏的一輛輛大馬車上滿載著各種建材和用於裝修裝潢裝飾的物品。
    夏華知道這些建材物資是運去哪裏的,南京城裏最大的大戶正在蓋新房子,沒錯,就是兩個月前剛當上皇帝的弘光帝朱由崧,這貨“臨危受命”坐上了龍椅,麵對天下大亂、國家倒懸的十萬火急局麵,他卻悠哉悠哉地忙著享樂,一方麵動用大批人力、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大興土木擴建皇宮,一方麵派人四處搜尋年輕美貌女子入宮。
    進南京城前,夏華在南京城外看到漫山遍野的難民、流民、災民,個個麵黃肌瘦、衣衫襤褸、悲慘淒涼,都是從外地主要是北方逃難來的,每天每夜都有很多人餓死、病死、絕望自盡而死,但城裏的弘光朝廷卻對此視而不見,幾乎沒進行任何官方的、大規模的賑災活動。
    南京城裏紙醉金迷,南京城外哀鴻遍野,隔著一道城牆,就像兩個世界。
    眾所周知,中國自南方發展起來後,經濟中心就不斷南移,到明朝時,中國已完全是“南富北窮”,當明朝擁有全國領土時,明廷每年都要從南方轉運大量的錢糧財物“補助”北方,如今的弘光朝已不掌握北方,“沒有窮北方,隻有富南方”“不需要再從南方轉運錢糧財物調往北方”,按理,弘光朝應該很有錢,
    然而,弘光朝在財力上是入不敷出的,錢去哪裏了?賑災救民?厲兵秣馬,準備北伐和西征?一個都沒有!弘光帝等人一方麵敲骨吸髓地拚命壓榨南方的老百姓,一方麵窮奢極欲、酒池肉林,把民脂民膏用於揮霍享樂糟蹋,整個弘光朝堪稱昏庸荒淫、文恬武嬉、烏煙瘴氣,難怪李建業那種愛國人才在來到南京後想投身報國卻無門可入。
    “都罵宋朝是弱宋,但對比南宋和南明,後者直接被前者甩開了十八條街!”夏華憤恨至極,“完顏構雖然冤殺嶽飛、對金媾和,但好歹穩住了南方,再看這個豬油慫,簡直一無是處!活該曆史上隻當了一年的皇帝就成了韃子的階下囚,然後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了腦袋!”
    夏華這次到南京是跟著史可法到兵部接受考核然後被封一個“級別很高的官”,史可法這趟回南京要辦很多事,夏華的事隻是其中之一,所以一行人到了兵部大院附近後,史可法讓夏華和夏華的隨從們在附近自己找個地方落腳,等他的消息。
    “是,閣部。”夏華向史可法行禮準備暫且與其分開,靜待消息和傳喚。
    在跟夏華“朝夕相處”地接觸了一個星期後,史可法的氣色與先前相比明顯很不一樣了,先前的他滿麵辛勞、憂慮,現在的他臉上除了辛勞,憂慮已轉變為一種複雜的憂愁和焦慮了。
    夏華知道史可法的心態發生了什麽變化,先前,史可法認為局勢雖然非常危急,但通過聯虜平寇這條路線便可柳暗花明,現在,他隱隱地已經意識到,聯虜平寇這個策略等於自殺。
    一打二是行不通的,聯虜平寇也行不通,難不成聯寇抗虜?這在政治上幾乎沒有可行性,流寇可是攻滅大明朝的死敵,大明朝殘餘勢力豈能與之聯手?
    大明朝究竟路在何方?史可法很茫然。
    就在史可法對夏華微微頷首,準備步入兵部大院時,不遠處突然撲過來一人,連滾帶爬、涕淚交零地呼喊道:“史閣部!史閣部!史閣部救救吾家內兄吧!求求您了...”
    “大膽!”史可法的衛兵們立刻攔住了來人。
    “慢!”史可法輕喚道,“讓他過來吧!”似乎認識來人。
    夏華看向那人,是個三旬出頭的年輕男子,長得豐神俊朗,滿麵文氣,但身體健壯結實。
    夏華眼見史可法要處理其他事,不便在場“看熱鬧”,準備帶著丁宵音、趙炎等人離開。
    史可法和那男子交談了幾句什麽,似乎是做出了承諾並安慰了他,然後步入兵部大院了。
    那男子孤立在兵部大院門外,身影落寞、神色哀傷,忽然仰天慘然苦笑:“國家糜爛到這般田地,我等仁人誌士慷慨激昂,踴躍為國效力,偏偏報國無門!蒼天!蒼天!為何如此!”
    正在離開的夏華聽到那男子的悲歎聲,忍不住回頭看去,然後想了想,迎上前對那男子行了一禮:“聽兄台之言可知兄台滿腔報國之心,實在令人欽佩,在下夏華,字明心,你我同道中人,可否相識?”
    那男子有點吃驚,然後立刻回禮:“夏兄好,在下孫臨,字克鹹。”
    “孫兄好,你我移步別處一敘如何?”
    “恭敬不如從命,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下正想找個清幽雅致之所飲酒解悶排憂,夏兄請隨我來。”
    “哦?好,孫兄請。”
    夏華之所以主動結交這個孫臨,是因為他的團隊想要持久發展壯大,光靠一幫隻會打打殺殺的軍人武夫可不行,還要文教、民生、政務方麵的人才,這個孫臨似乎就是,反正夏華現在也沒事做,如果發現此人不是他想要的人才,那就一腳踢了唄。
    半個多小時後,身在秦淮河畔一家名叫“玉香院”的一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啥地方的一間高檔包廂裏享受著旁邊丁宵音可以殺死人的眼神的夏華一臉僵硬地看著孫臨,艱難地道:“孫兄,這就是你說的...‘清幽雅致’之所?”丁宵音這趟跟夏華出遠門特地女扮男裝了,所以也能進來。
    孫臨嗬嗬一笑:“難道不是?世人都認為風月場所是藏汙納垢之地,但真說到藏汙納垢,有朝廷廟堂上更髒嗎?嗬嗬,真正的正人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品行端正,即便身在糞坑裏也是清清白白、幹幹淨淨,反之,暗地裏男盜女娼,表麵上就算衣冠楚楚、道貌岸然高居於大雅之堂,也是惺惺作態、臭不可聞!”
    夏華笑了:“說得對!說得好!”這南明弘光朝從皇帝到大臣、將軍,除了少數人比如史可法,大部分狗彘不如,昏君、奸臣、貪官、汙吏、軍閥...一年就完蛋是必然的事,窯子都比這個朝廷幹淨。
    趙炎在包廂門外站崗,其他人散在外麵戒備,夏華、丁宵音、孫臨入座,一個肥頭胖臉、濃妝豔抹、珠光寶氣的老鴇進來滿臉堆笑地招呼道:“三位公子,需要姑娘琴曲歌舞助興嗎?”
    孫臨道:“給我安排一個吧,嗯,要知書達理懂文墨的,不要隻會搔首弄姿的庸脂俗粉,銀子不是問題!”他很熱情地看向夏華和丁宵音,“夏兄、丁兄,你們分別喜歡什麽類型的?”
    夏華堅定拒絕:“我不要!”他敢說要,丁宵音肯定當場打斷他的腿而且是中間的那條。
    孫臨看了看夏華和身穿男裝並且跟夏華靠得挺近的丁宵音,似乎明白了什麽,露出一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笑意:“原來如此,我懂,我懂。”
    夏華心裏吐血:“你特麽的在亂想什麽?”
    孫臨掏出一個銀錠丟給老鴇:“姑娘一個就行,好酒好菜快點上來!”
    “好,好。”老鴇接了銀子,笑眯眯地轉身前去安排。
    夏華在跟孫臨過來的路上通過交談已經知道孫臨是什麽人了,此人籍貫安徽桐城,崇禎年間大理寺卿孫晉之弟,孫晉性格耿直,為官正派,史可法當年剛步入官場時曾受他指導和舉薦,所以孫臨和史可法是認識的。
    孫臨少時喪父,從其兄研讀書史、練習武功,性格豪爽灑脫,能文能武,好談軍國兵事,在士林中朋友眾多,其嶽父是原湖廣巡撫方孔炤,在十餘年前遭讒下獄貶官,其兄孫晉也在數年前因督師北疆時戰事不利而被撤職。
    夏華“看人很準”,這個孫臨確實不是等閑之輩,他是一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高幹子弟,朋友多、人脈廣,並且愛國、有才華。
    正因為孫臨“價值很大”,夏華才會“半推半就”地被他帶到煙花之地,如果這貨隻是普通人,夏華才不會這麽順從他的意思。夏華可是個一身正氣的人,怎麽會到這種煙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