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2章 有編製了
字數:4826 加入書籤
三天後,兵部的一間大廳裏。
史可法麵色沉毅、莊嚴、鄭重又帶著一絲欣悅和期望地捧著一個黃綢包裹的錦盒,盒裏是個朱漆描金盤龍匣子,他從匣內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以黃綾暗龍封套的聖旨,對在他麵前幾步外跪著的夏華朗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揚州義士夏華溫厚仁慈、悲天憫人,其矜貧救厄、恤獨惜賤之善行義舉足稱懷瑾握瑜、沅茝醴蘭,勵為嘉獎以明德惟馨,加之揚州變亂時際保城護民有功,忠勇賢能可堪,當下神京沉淪,流寇禍國,社稷震動,萬民塗炭,夏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特賜擢為署都指揮僉事、揚州鎮團練總兵官,盼爾為國出力、為朕分憂…”
隨著弘光帝的這道聖旨,夏華從一個老百姓搖身一變,成了有編製的國家公務員,而且級別很高,高到他必須特地從外地趕到首都國防部接受國防部擬定的、國防部長親口宣布的由國家最高領導人批準的敕封。
江北四鎮增為了江北五鎮,新設了一個揚州鎮,這必然是史可法據理力爭來的重大決策。揚州府在地理上是內地中的內地,以前從未設立過軍鎮,作為首創,以那些文官的保守程度,加上清軍尚未大舉南下,局勢看起來還沒到火燒屁股的地步,以弘光帝等人屎不到屁門不找茅坑以至於拉一褲子的尿性,史可法能促使朝中同意在揚州新設軍鎮,肯定是費了大力氣的。
揚州鎮團練總兵官,這是夏華的職務,是的,他也當“總爺”了,跟高傑、黃得功等人平起平坐了,不過,明軍的總兵職位有很多,是分三六九等的,
通常聽得較多的宣府鎮總兵、大同鎮總兵、薊鎮總兵、遼東鎮總兵這些都是實鎮一地的實權總兵,吳三桂叛明降清前就是遼東鎮總兵,它是五軍都督府空心化後實質上的明軍武將最高職位,地位最高的是宣府鎮總兵,一上任就能掛鎮朔將軍印,公侯伯以下武將最高稱號。
高傑、黃得功他們是正兒八經的軍鎮總兵官,夏華隻是揚州鎮團練總兵官,並非揚州鎮總兵官,所以,雖然都是“總爺”,還是有差距的,夏華的團練總兵官低於正兒八經的軍鎮總兵官,稍高於參將,約等於軍鎮副總兵官。
團練總兵官,既是實際官職差遣,也是一種臨時差遣職務,無品級,主要職責就是組建團練和訓練鄉勇,給夏華這樣的布衣白身正合適,而且團練總兵官的權力會受製於地方督撫,不像實權總兵,一般的督撫是不能隨意差遣的。
夏華當揚州鎮團練總兵官對史可法來說,也正中他的下懷,一來,他需要他麾下有真正服從他的嫡係部隊抵禦外敵和威懾江北四鎮的軍閥們,二來,他要把這支武裝力量捏在自己手裏,三來,他需要朝廷批準,如果他舉薦夏華當實權總兵官,肯定不被批準,團練總兵官完美地符合所有的需求。
至於“都指揮僉事”,這相當於軍銜,有品級,正三品,但夏華當的不是正式的,還戴了個“署”的帽子,什麽是“署”?就是代理的意思。夏華畢竟太年輕了,一下子就正三品,以後怎麽辦?先代理著。
“...欽此!”
隨著史可法說出最後兩個字,聖旨宣讀完畢。
夏華雙手舉過頭頂承接聖旨,高聲道:“草民夏華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史可法把聖旨輕放在夏華手裏,看到夏華起身,他滿眼希冀:“明心,不要讓皇上失望,也不要讓我失望啊!”
夏華正色凜然:“閣部請放心吧!”他心裏道,我肯定不會讓你失望,至於那個豬油慫,嗬嗬,失望?說不定哪天我直接讓他絕望。
史可法一直都帶有倦色的臉上露出一點微笑,溫言道:“明心,我在應天府還有很多事要辦,你可以自己提前回去了,抓緊時間做你應該做的事吧!”
“是!”夏華向史可法告辭。
夏華南京之行的兵部考核非常順利,開玩笑呢,史可法就是兵部尚書,夏華是他親自要提拔和栽培的人,考核就是走個過場,妥妥的內定。
朝廷授予的軍職官帽有了,手下那麽多人的官方編製也有了,除此之外,史可法還特地贈送夏華一套盔甲、一柄寶劍、一匹馬,那盔甲用料上等、精良無比,頭盔鎏金紋虎,鎧甲內有絳衫,寒暑都可穿,甲葉每片都經過千錘百煉,寒光閃閃,可以說是一套鋼甲,不沉重,防護力又很強,外配紅綠色戰袍,再係上披風大氅,穿上後威風凜凜,大將風範一下子拉滿;
那寶劍也是精鋼材料的名品,雖不能說是削鐵如泥,但也是吹毛斷發,劍柄護手處刻著夏華的表字“明心”;
那馬名叫“火雲飛”,屬於大名鼎鼎的汗血寶馬,體型高大、健壯、優美,一身棗紅色,神駿威武非凡。
史可法對夏華本人可謂慷慨無比,完全將其視為心腹親信自家人,但對夏華的團練部隊,他卻“一毛不拔”,軍餉經費、糧草被服、兵器軍械、盔甲馬匹...幾乎啥也沒有,這絕不是他小氣,而是...弘光帝那幫人是什麽德行就不用說了,史可法能爭取到揚州鎮的設立,又給夏華爭取到正三品的署都指揮僉事、揚州鎮團練總兵官的官帽,必然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史可法:“陛下,臣請求設立揚州鎮和揚州鎮團練,並委任夏華當揚州鎮團練的總兵官...”
弘光帝:“哎呀,史愛卿,不是朕不肯,而是國庫空虛呀,拿不出銀子來,朕很難辦的...”
史可法:“不要朝廷撥款,臣自己想辦法解決。”
弘光帝:“不要朝廷撥款?那就好,朕批準了。”
大致上就是這麽一回事。
“一下子從平頭百姓成了正三品的總兵官...”走出兵部大院,夏華看著外麵的金陵繁華,感到如夢如幻,很不真實,正三品,擱在太平時期,一個普通人要爬多少年才能爬到?但在眼下的亂世,手裏有軍隊、有實權,哪怕是老百姓一個,朝廷官府也會主動地把大官的官帽送上門來。難怪古今中外的那些野心家都喜歡天下大亂,天下亂了,登天的路就能坐火箭了。
況且,夏華還向史可法捐獻了五十萬兩銀子,這麽一大筆錢,用來買官都能買個大官了。
“公子!”“夏大哥!”“夏兄!”“公子!”
丁宵音、趙炎、吳宜、孫臨、葛蕊芳等人都在外麵等著,見夏華滿麵春風地出來,立刻圍上來。
“好了,咱現在是朝廷官軍了!”夏華意氣風發地一揮手,“走!回揚州!繼續我們的夢想征途!”
眾人無不喜形於色、滿心憧憬。
想得到的東西已經得到了,夏華沒有必要繼續待在南京,當天就收拾東西渡江返回揚州。
過了長江,夏華沒有直接前往揚州,而是心神一動,繞了點路,去了距南京不遠的滁州。
滁州是江北四鎮四個總兵官之一滁和總兵官黃得功的地盤和中軍大營所在地。夏華來到黃得功的地頭,正是為了拜訪黃得功。
江北四鎮的四個軍閥裏,徐泗總兵官高傑、鳳陽總兵官劉良佐、淮安總兵官劉澤清三個都不是啥好鳥,劉良佐和劉澤清都在曆史上叛明降清了,高傑雖然沒降清,還很積極地抗清,但他為人貪婪、凶惡、蠻橫,殘害百姓、劫掠地方、惡行累累,唯有黃得功是個真正的漢子。
黃得功是遼東人,出身行伍,先在關外抗擊滿清,後在關內打擊起義軍,作戰勇猛彪悍,屢立戰功,雖性情粗獷、沒有文化,但剛正忠義,而且他的軍隊相對而言比較有紀律,很少侵擾百姓,頗受民眾愛戴,曆史上,江北四鎮的四個總兵官裏唯有他是死戰到底為國捐軀的。
夏華想要幹大事,廣交朋友肯定是沒錯的,黃得功也值得他相交。
“哈哈哈...”豪邁的大笑聲中,滁州城門口,接到“朝廷新任的揚州鎮團練總兵官夏華來訪”的黃得功親自出城相迎,一見到夏華,他放聲長笑,“夏老弟!黃某對你久仰大名啊!”
夏華笑著行禮:“黃總爺言重了,我能有什麽大名?正相反,我對黃總爺才是久仰大名。”黃得功今年已六十有一,但寶刀不老、精神矍鑠,長得虎頭燕頷、須髯如戟,走路龍行虎步。
“都是廝殺漢,咱就少說這些文人的客套話了!”黃得功上來親熱無比地拍了拍夏華的肩膀,“你在揚州把高傑那廝打得一敗塗地、狼狽不堪,我知道後當真是痛快極了!哈哈哈...”
黃得功對夏華可謂相見恨晚、一見如故,他和高傑仇怨很深,但礙於“大家都是朝廷的將軍”,不便互相動手,夏華痛打了高傑,黃得功深感大出一口惡氣,從而對夏華極有好感。
不僅如此,夏華剛當上揚州鎮團練總兵官就來拜訪黃得功,讓他深感“有麵子”,加上跟夏華打好交道、成為朋友對黃得功而言也是隻有益而無害,所以他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夏華。
“夏老弟,恭喜你呀,這麽年輕就當上了總兵官,可真是英雄出少年,又深受史閣部的賞識,以後必是飛黃騰達、前程似錦啊!”
“黃總爺取笑了,我不過是運氣好,誤打誤撞,加上史閣部的高看錯愛,才當上了這個總兵官,哪裏比得上黃總爺你戎馬數十年、衝鋒陷陣、出生入死、真刀真槍打下來的,以後,還希望黃總爺能多多指教、多多相助呀!”
“夏老弟這話真是太客氣了!不說了,老哥我早就備好酒宴等著老弟你了,來,裏麵請!”
“好,黃總爺請!”
兩人邊走邊談笑風生,宛若多年的忘年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