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4章 財大氣粗的史可法
字數:5118 加入書籤
次日入夜後,夏華帶著丁宵音、趙炎和一隊精壯親衛不顯山不露水地來到了王坤的住處。
“王公公好!打攪您休息了,還望見諒啊!”
“哎喲,夏總兵來了,快請坐。”
“不敢,不敢...”
兩人嘴上客套著,王坤壓根沒看夏華,一雙黃鼠狼眼死死地盯著那些親衛抬進來的幾個木箱,他心知肚明裏麵裝的是什麽。
在揮手示意親衛們出去後,夏華親自挨個挨個地打開了木箱,房間裏立刻金光流波溢彩。
王坤一對眼珠子瞪得滾圓,瞳孔緊縮,整張臉被金子反光映照得一片黃燦燦,兩個瞳孔差點兒都變成了金錢的形狀,嘴角邊甚至都要滴出流涎,貪婪嘴臉畢現無遺。
夏華滿臉堆笑地道:“王公公從應天府遠道而來,馬上又要回去,來回顛簸,舟車勞頓,實在太辛苦了,因此,史閣部特地略備薄禮,這兒有一百個金錠,也就是黃金五千兩,還有十幾件唐宋的古玩、瓷器、字畫什麽的,敬奉王公公以表我等的一片心意,還望王公公笑納。”
“哎呀呀…”王坤急不可耐地伸出手抓起幾個金元寶愛不釋手地把玩著,“史閣部真是太客氣了!咱家受之有愧啊,不過,這既是史閣部和夏總兵你們的一番心意,咱家豈敢推辭?隻能卻之不恭了。夏總兵啊,你可要替咱家好好地謝謝史閣部呀!”
“當然,當然。”夏華笑著連連應道一邊對丁宵音示意一下一邊心裏嘲諷,你一個閹人,都斷子絕孫了,還要這麽多錢幹什麽?
丁宵音取出一本厚厚的賬冊遞上前。
夏華把賬冊轉遞給王坤:“王公公,這是揚州鹽務賦稅的賬目,一共是一百八十八萬兩,請您過目審閱一下。”明朝後期時明政府每年的國庫財政收入也就四百幾十萬兩,揚州一地便上交近二百萬兩,足以讓弘光帝滿足了。
王坤壓根沒看賬冊,他笑嗬嗬地道:“史閣部、夏總兵辦事,咱家還不放心麽?這賬目肯定絕對沒問題,免了,免了。”
媽的,給錢就是好辦事啊!夏華感歎著,收回了這本今天剛做出來的、墨跡未幹的假賬。
“那...”夏華繼續低眉順眼,“王公公回應天府後,還望能在皇上麵前為史閣部和我等多多美言幾句,王公公您是知道的,史閣部和我等都赤膽忠心、精忠報國,又要在揚州整軍固城備戰又要策劃北伐收複失地,很不容易呀...”
“咱家懂!咱家懂!”王坤忽然一臉的大義凜然,“史閣部和夏總兵你們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將,你放心,在皇上麵前,咱家知道該說什麽,假如有人敢在皇上麵前中傷史閣部和夏總兵你們,咱家就算被皇上砍頭,也要為你們據理力爭、仗義執言!
“那就好,那就好,有王公公這番話,史閣部和我們就徹底地放心了!”夏華連連致謝。
告辭離開出門一段距離後,丁宵音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子送了整整五千兩金子給這個死太監,真可惜!”
“有啥可惜的!”夏華十分達觀,“這是該花的錢。這種死太監最擅長搬弄是非、顛倒黑白,不給他好處,他回應天府後就會在皇帝麵前胡說八道,到時候,我們都要倒黴,別的不說,他在皇帝麵前說我們在揚州聚斂了六七百萬兩銀子,你說吧,皇帝會讓我們上交多少?起碼六百萬兩!那我們就隻剩幾十萬兩了!
反之,花區區五千兩金子喂飽這個死太監,他就會幫我們撒謊欺騙皇帝,‘證明’我們在揚州隻聚斂了不到二百萬兩,皇帝頂多跟我們要一百幾十萬兩,那我們就能剩下五百萬兩!瞧瞧,這五千兩金子花得多值!讓我們挽回了四五百萬兩的損失呢!”
丁宵音知道夏華說得對,但還是不由得歎口氣:“這個世道不該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要改變它!”夏華神清氣爽,“現在,終於有足夠的錢了,可以幹大事了!”
翌日上午,位於州府衙門東的督師幕府,大堂上,核心高層們齊聚一堂召開著正式會議,現場的參會者僅十餘人,都屬於決策層。
因為手裏一下子有了大量的錢糧,底氣足了,所以史可法的氣色比以前好了很多,帶著眾人逐一商定各項重大事務決定。
首先就是全麵重建揚州衛,原揚州衛已有名無實、腐朽糜爛、不堪再用,必須推倒重來,全衛滿編近九千人。
史德威的督標營、夏華的揚州鎮團練、揚州衛,如此,史可法麾下就有三支嫡係部隊了,督標營和揚州鎮團練為一線主力部隊,揚州衛所軍為二線助力部隊,督標營原有一千多兵力,嚴重不滿額,明軍一個營應有三千兵力左右,“加強營”可達到五千兵力左右,督標營完全可建為五千人的加強營;
對夏華的團練,史可法允許“擴增至一萬人”,實際上,夏華的團練現已有一萬多人了,史可法既允許“擴增至一萬人”,夏華就可以“實際擴增至一萬五千人”,反正史可法又不可能跑過去一個一個地數。
督標營五千人、鎮團練一萬五千人、衛所軍一萬人,合計三萬人。
按照督師幕府現在的財力物力,一下子弄出十萬大軍是輕而易舉的,但擴軍練兵這種事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不能一蹴而就,而且,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十萬大軍不如一萬精兵。
在名義上,史可法能調動的軍隊除了他的督標營、夏華的鎮團練、揚州的衛所軍,還有江北四鎮的十幾萬人,他做事向來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所以,現手頭已寬裕闊綽、財大氣粗的他打算給江北四鎮的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撥發軍餉錢糧。
“閣部,您在開玩笑!”夏華一臉的生無可戀。
史可法鄭重認真地道:“他們都是朝廷的兵馬,又受我督師幕府節製,給他們撥發軍餉錢糧是應該的,軍士們若沒有足額的糧餉,豈有幹勁殺敵報國?”
夏華語氣幹巴巴地道:“閣部,請恕我直言,他們四個壓根不缺錢,因為他們個個都有自己的地盤,大肆截取侵吞當地本該上交給朝廷的賦稅,又處處私設關卡收關稅,吃拿卡要、雁過拔毛,您還怕他們沒錢?”
史可法道:“但我在巡視四鎮兵馬時,發現僅滁和鎮的還算軍容整齊,徐泗鎮、鳳陽鎮、淮安鎮的軍士大多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由此可見,他們在錢糧財物上確實困難。”
“那是因為高傑、劉良佐、劉澤清把他們對當地百姓橫征暴斂、敲骨吸髓來的錢糧財物都用於享樂揮霍了!”夏華毫不客氣地當麵道破,“所以閣部您給他們撥發再多的軍餉錢糧也隻會落入他們的私囊,根本不會被他們用於發放給軍士們,這等於把銀子打水漂!四鎮裏,隻有滁和鎮的黃總兵官有資格獲得您撥發軍餉錢糧!”
史可法無言以對。
史德威立刻給夏華幫腔:“閣部,明心說得極是啊!我們手裏的錢糧可都是揚州父老的民脂民膏,豈能糟蹋浪費?”
史可法歎口氣:“如果我們隻給滁和鎮撥發,不給另外三鎮撥發,另外三鎮會作何感想?他們必會認為朝廷和督師幕府厚此薄彼、做事不公,繼而心懷怨懟,如此,豈不是動搖人心?”
夏華語氣硬邦邦地道:“那三灘爛泥本來就靠不住,愛咋咋地!”
史可法苦笑搖頭:“他們都有定策大功,深受皇上依仗,又跟馬首輔關係親密,這萬一鬧到朝廷上...另外,督師幕府是需要他們的,必須加以拉攏。”
你就可勁地哄著、慣著他們吧!夏華在心裏吐槽。
“閣部,”史德威繼續跟夏華一個鼻孔出氣,“依我之見,這軍餉錢糧嘛,該撥放還是要撥放的,但不要給太多,細水長流地分批給,一個月給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拴住他們。”
史可法想了想,點了點頭。
議完這個話題,眾人商議下一個。任民育道:“揚州府下轄三州七縣,夏總兵提議要把全府各州縣人丁包括揚州府境內的外地難民或盡皆遷入府城,或安排遷去江南,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啊,耗費的錢糧恐要以百萬計!”
夏華態度堅定地道:“此事勢在必行,耗費再大也要付諸行動,否則,韃虜一到,城外人口將會生靈塗炭,遷光城外人口,也能讓韃虜在兵臨城下後無法就地征集人力、物力使用。”
任民育有點難以接受:“夏總兵,真要這樣?現在就做?秋收春耕農事豈不都荒廢了?”
夏華沉聲道:“真要這樣!現在就做!田地裏的莊稼可由留守人口收割,春耕直接廢止,明年,韃虜大軍就要殺來了,我們還種什麽田?種好莊稼給韃虜收割食用麽?從今天冬開始,全揚州的農事一概停止,所需糧食盡從外地收購,多花點錢也無所謂。”
任民育看向史可法:“閣部,你看...”
史可法看向夏華:“明心,真的有必要這麽做麽?”他也隱隱地覺得夏華有點“過”了。
夏華是知道曆史的,所以他有強烈的危機感,心頭火急火燎,但史可法等人包括南京的弘光帝都完全沒有這麽嚴重的危機感,他們基本上認為“韃虜是不會打到南方來的”“流寇韃虜都會被擋在江淮外”,對夏華的遠見,他們或多或少認為這是杞人憂天甚至是庸人自擾。
夏華神色嚴峻:“閣部,我們真的有必要這麽做!明年春夏,韃虜大軍就會勢如破竹地殺進江淮、殺到揚州,我...我敢用我的項上人頭擔保我的這句話!”
盡管夏華都用自己的腦袋做擔保了,史可法心裏還是半信半疑,隻是,夏華已展現出的超群出眾的能力、卓越的見識以及已做出的諸多重大貢獻讓他不信也要信,“好,”史可法緩緩地點了一下頭,“明心啊,我相信你,就依你所言吧,不過,這是大事,而且據你所言,我們還有半年,可徐徐行之,務必穩妥、周全,切不可操之過急以至於勞民傷財和糜爛地方。”
他看向任民育:“厚生,這件事就交給你多多費心了。”任民育字厚生。
任民育肅然道:“閣部放心,下官一定辦好、辦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