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5章 開始整軍固城備戰

字數:4508   加入書籤

A+A-


    州府同知曲從直有點擔憂:“全府人口就算渡江南遷一半,剩餘的湧入府城也恐會導致全城擁塞混亂呀,上百萬人的衣食住行,件件不是小事。”
    夏華道:“確實都不是小事,但隻要對症下藥、想方設法,就能都解決好,衣食並不成問題,我們的被服布帛、糧食等物資都很充足,不夠可以從外地買,住有些麻煩,要擠一擠,城裏有相當多的空地方,特別是在新城,那些遍地開花的宅邸園林占了太多的地方,可說動其主人暫借騰出來或由官府花錢租賃用於安置城外人口,
    人多了,又泥沙俱下,治安問題不容大意,州府的衙役部隊要擴編,重建的衛所軍也可承擔在城裏站崗、巡邏、守夜的職責以維護治安穩定。對了,還要設立專門的機構防備流寇、韃虜奸細混入城裏刺探情報和搞破壞。”
    他看向史可法,“閣部,這麽多的城外人口絕不是負擔,恰恰相反,他們是寶貴的財富,一可為我們的軍隊提供充足的兵源,二可為我們的固城工程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史可法頷首表示讚同,他本就愛民如子。
    眾人商議了一整天,基本上敲定了揚州整軍固城備戰的諸多重要的、主要的措施:
    擴軍、練兵,組織城外人口或渡江南遷或遷入府城、對城裏的人口和遷入城的人口進行嚴格的管製,大量從外地購買糧草物資囤積起來;
    大規模地修繕、擴建、加固州府主城和邵伯鎮等城外的軍事要地,在城牆上設置眾多的火炮、大型弓弩等武器的發射台,全麵地興建城防工事、構建起完善的城防體係,挖掘環繞全城的多道又寬又深的壕溝和遍地開花的陷坑,排設鹿角拒馬等障礙物,清理、挖深、拓寬護城河,在城裏設置巷戰工事;
    整合全城的工坊工場,設立正式的軍工局用於打造兵器軍械盔甲等,再設立火器局用於生產製造火藥和火器。...
    散會後,史可法把夏華單獨叫到他的書房裏。
    “明心啊,”史可法看著夏華,眼神溫和,“督師幕府已正式成立了,你又要在我身邊幫忙統籌策劃方方麵麵的事務又要管理鎮團練,辛苦你了!”
    夏華連忙道:“閣部言重了!分內之事,談何辛苦?”
    “好,好!”史可法看夏華的眼神裏湧出由衷的喜愛,“各方麵的大事小事接下來都要步入正軌,事事離不開銀錢糧餉,府衙、龍江的督標營、揚州衛、江北四鎮,都會撥發錢糧,你的鎮團練當然也有,就五十萬兩吧,你先前曾捐獻了五十萬兩,現在拿回去,就當撥款了,好好地建設你的鎮團練。”
    “謝閣部!”夏華行禮致謝,“請閣部放心,下官絕不會讓您失望!”
    “你辦事,我當然放心了!”雖然夏華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讓史可法有點難以接受,但他對夏華確實是完全信任的。
    對史可法給的五十萬兩銀子,夏華完全沒客氣,他幹嘛客氣?誰會嫌錢多?何況史可法現在富得流油,何況的何況,夏華的小金庫已經花掉一半多了,得注意節省了。
    高傑之亂前,夏華原有的五百五十萬兩白銀的啟動資金還有近四百萬兩,兩次莊園之戰讓他足足花掉了七十多萬兩銀子,好在這筆巨款不久後被揚州的權貴豪強們送他的錢財禮物給報銷了,隨後,他掏出五十萬兩讓陳明去湖北九宮山提前布局,
    接著,他在初次見到史可法時捐獻了五十萬兩,又送了三十萬兩給黃得功,又拿出三十萬兩給盧家下單購買糧食、布匹、鐵器、鐵料等,又投資了二十多萬兩用於他的私人兵工廠擴大生產,又送了二十萬兩給史德威...經過這麽一次又一次的揮金如土,他的小金庫現隻剩不到二百萬兩了。
    史可法把那五十萬兩退給夏華,夏華當然是恭敬不如從命。
    帶著銀子回到君臨村,夏華越看越喜悅地看到他的軍事根據地、他的團隊和團練都持續如火如荼地發展中,一切井井有條,真真切切的日新月異,方方麵麵的設施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處處朝氣蓬勃,村子裏還傳來琅琅陣陣的讀書聲,那是書塾學堂裏的孩童們在上課,老年人滿麵悠閑愜意,婦女姑娘神情輕鬆地說說笑笑著幹活做事,
    團練的新兵們都越來越有正式軍人的樣子了,練武操場上,殺聲如雷、殺氣衝天,訓練中的營兵們無不鉚足力氣、揮汗如雨、認真嚴肅,個個目光明亮、精神飽滿、動作整齊劃一,隊形橫平豎直,腳步聲鏗鏘有力,頂盔披甲的營兵的數量和比例在與日俱增。
    一麵大大的旗幟飄揚在莊園上方,長方形、黑底、紅日、黃月,這是夏華設計的揚州鎮團練的軍旗。明朝沒有正式的國旗,日月旗是一種非官方的通用標識旗幟,明軍的軍旗更是五花八門,沒有統一標準。夏華設計的鎮團練軍旗以日月旗為基礎,黑底,象征著這個暗無天日的世道,紅日、黃月,寓意“明”代表著照亮黑暗天地的光明,代表著他的理想和信念。
    “男兒生在天地間,忠於國家孝父母,既當軍人拿軍餉,就要盡責保國土;
    一要勤奮刻苦練,本事過硬好立功,武器是你第二命,時時愛護保養好;
    二要打仗敢爭先,人人向前打勝仗,如果怕死向後縮,軍法無情反送命;
    三要好心待百姓,錢糧全靠他們出,軍民魚水一家親,百姓和我心連心;
    四莫欺辱人婦女,你家也有妻和女,將心比心想一想,受人欺辱怎能行;
    五莫見財生壞心,心術不正有報應,縱得多少金銀寶,拿住殺頭沒命花;
    六莫賭博不學好,十賭十輸一場空,安分守己攢銀兩,平安養家有保障;…”
    一隊新兵正繞著莊園跑步進行體能訓練,軍歌聲高亢嘹亮。
    軍隊唱軍歌當然不是夏華首創的,古人又不是弱智,很早就發現軍隊唱旋律激昂的歌曲可以鼓舞士氣,廣義上的軍歌最早在先秦時就已經出現,周朝的《小雅·出車》、戰國的《詩經·秦風·無衣》等等還有最廣為人知的嶽武穆的《滿江紅·怒發衝冠》都是軍歌,戚家軍也有戚公所作的《凱歌》《風濤歌》等軍歌。
    夏華的軍隊肯定也要有軍歌,並且除了要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外,還要起到嚴肅軍紀的作用。軍紀的重要性是無需多言的,一支軍隊想要戰無不勝就必須軍紀嚴明,戚家軍是這樣,在中國曆史上跟戚家軍齊名的嶽家軍也是這樣,嶽家軍紀律極嚴,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從而既讓自身戰鬥力極高,又深得廣大民眾支持,繼而在跟金人作戰時戰無不勝。
    很多治軍練兵的要訣,以前的先人們已經摸索出來了,夏華實行拿來主義即可,不需要自作聰明地搞什麽“創新”,把先人們的心得、經驗傳承好和加以發揮就可以了。比如夏華團練的這首軍歌,既能有效提升官兵們的愛國思想也能把軍紀融入其中,讓官兵們銘記於心。
    團隊總人口已突破七萬,但團練營兵人數沒怎麽增加,因為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而且貪多嚼不爛。
    不過,團隊在君臨村和莊園的人口接下來要減少了,因為要分批搬遷到城裏住了,特別是老弱婦孺,留下的主要是軍士和工匠,這裏不但是夏華的軍事基地,還有他的私人兵工廠,至於搬遷到城裏住的團隊成員,程家那邊已保證會穩妥安排好,程家在城裏有很多宅邸園林、房舍地皮,再擠一擠,安置幾萬人沒問題。
    “啪!啪!啪!…”
    清脆轟鳴的槍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火光閃耀間煙霧嫋嫋騰騰,百步外一個個靶子上彈子和木屑一起迸濺亂舞,被打得坑坑窪窪、彈孔如麻。
    夏華這是在兵工廠的火槍檢驗靶場上,觀看著一隊試槍員打靶檢測手中火槍的質量以及射程、槍彈威力等,旁邊有火器專家、研究人員認真地記錄著數據和結果。
    火藥的問題解決了,下一步自然是火器,這是水到渠成的事。
    火槍即火銃、火筒是最初級的火器,此時的火槍是從最原始的第一代火銃——火門槍的基礎上發展出的第二代火銃:火繩槍,以後會被第三代的燧發槍取代,但燧發槍想徹底取代火繩槍還需要很長時間,現代人印象中的那種撞擊龍頭式燧發槍在這個時代遠未普及,此時歐洲流行的是轉輪式燧石火槍,結構複雜、造價昂貴不說,性能還很不可靠。
    成熟的火繩槍的發火率至少達到九成,至於比火繩槍更先進的燧發槍,在冶金技術得到重大突破前,發火率還不到二成,所以十七世紀初法國國王直接下令軍隊禁用燧發槍,這並不是守舊倒退,而是審時度勢的正確決定,當然,到了十八世紀,冶金技術有了重大的突破,燧發槍的優勢徹底地體現了出來,全麵淘汰了火繩槍,歐洲軍隊隨之廣泛裝備和使用燧發槍。
    燧發槍後的第四代火槍是擊發槍,鴉片戰爭時的英軍就普遍地裝備和使用擊發槍,現在談這個早了近二百年。
    因此,眼下東西方的主流火槍就是火繩槍,雖不是最先進的槍,但最成熟。在火繩槍和燧發槍之間還有一個簧輪槍,這玩意兒結構複雜、造價高昂而且對零件的精密程度要求很高,注定不能普及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