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京演講

字數:2889   加入書籤

A+A-


    三天後,1937年7月11日,燕京城內臨時搭建的講台前,黑壓壓地擠滿了人群。不僅有持槍肅立的將士,更有從四麵八方趕來的市民、學生、商人。從金陵趕到燕京城的李宇軒一身筆挺的軍裝,肩上的三顆將星在晨曦中閃著寒光。他環視台下,目光如炬。
    “同胞們!將士們!”
    他的聲音劃破清晨的寂靜,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四天前的那個夜晚,盧溝橋的炮聲,撕裂了華北的寧靜,也撕裂了每一個華夏人的心!我站在這裏,能聽見燕京城牆在炮火中呻吟,能看見永定河水被鮮血染紅!”
    他向前一步,右手猛地指向腳下的大地:
    “但是,我要問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誰的土地?是我們祖祖輩輩耕耘了數千年的華夏故土!這裏的每一寸泥土,都浸透著我們先人的汗水與熱血;這裏的每一塊城磚,都見證過我們民族的輝煌與滄桑!”
    人群中開始湧動起壓抑的嗚咽,有人攥緊了拳頭。
    “從山海關到玉門關,從長江頭到黃河尾,凡我華夏疆土,寸土不讓!外侮敢犯,必以血還!”
    他的聲音陡然升高,如同出鞘的利劍:
    “你們看見東洋人的炮口了嗎?它正對著我們的國門!你們聽見不平等條約的回聲了嗎?它至今還在壓榨著四萬萬同胞的骨髓!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之殤,從八國聯軍到九一八,我們忍了太久,讓了太多!”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顫巍巍地舉起手臂,嘶啞地喊道:“不能再退了!”
    “沒錯!”李宇軒重重拍在講台上,“退讓換不來和平,隱忍換不來尊嚴!今日我在此宣告,一切強加於我中華的不平等條約,自即日起,盡數作廢!誰還想續寫這屈辱的舊賬,先問問我四萬萬同胞手中的鋼槍答不答應!”
    整個廣場沸騰了。士兵們將槍舉向天空,市民們揮舞著一切可以揮舞的東西——帽子、手帕、甚至剛摘下的頭巾。
    “那些列強,總以為架起幾門大炮,就能讓我們下跪。那些倭寇,總以為燒殺搶掠,就能讓我們亡國滅種!”李宇軒的聲音帶著雷霆萬鈞之力,“可他們忘了——我們是炎黃子孫,是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的華夏人!”
    他深吸一口氣,一字一頓:
    “華夏兒女,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這八個字如同驚雷,在每個人心頭炸響。一個女學生擦去眼淚,高高舉起緊握的拳頭。
    “外寇若敢踏我疆土,必教其有來無回,遺臭萬年!他們架炮於國門之日,便是我中華亮劍之時!”李宇軒的聲音斬釘截鐵,“要麽讓他們滾出東亞,要麽讓他們埋骨神州!”
    台下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回應:“滾出華夏!滾出華夏!”
    李宇軒緩緩抽出佩劍,冰冷的劍鋒在朝陽下閃著凜冽的光。他劍指東南方向:
    “回想這百年來的山河破碎,我們何曾真正低頭?如今正是家國重整的時刻,豈容豺狼再度窺伺!”
    他目光如電,掃過全場:
    “將士們,握緊你們手中的槍!同胞們,舉起你們禦敵的拳!讓我們以血肉築起新的長城,以怒火熔鑄殺敵的利劍!我們要用敵人的鮮血,祭奠盧溝橋畔犧牲的英靈。我們要用勝利的旗幟,告慰千百年來為這片土地灑盡熱血的先烈!”
    劍鋒在空中劃出銀色的弧線:
    “山河破碎時,我們未曾屈服。家國重整日,豈容寇仇猖狂!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最後,他將佩劍高高舉起,用盡全身力氣呐喊:
    “今日,我李宇軒在此立誓:與諸君同生共死,與國土共存亡!不滅倭寇,誓不還家!”
    他每喊出一個“殺”字,劍鋒便在空中猛劈一次:
    “殺!殺!殺!”
    這三個“殺”字,一個比一個淩厲,一個比一個決絕。整個北平城仿佛都在這喊殺聲中震顫。
    民間反應如野火般蔓延,在前門大街,一個賣報的少年將整遝報紙拋向空中,嘶喊著:“當兵去!打鬼子去!”周圍的人群發出震天的呼應。
    在燕京校園,教授們放下了手中的粉筆,學生們撕碎了課本。禮堂裏,學生領袖站在課桌上疾呼:“同學們,讀書救不了今日之華夏!我們要上前線!”
    在胡同深處,一位老翰林顫抖著打開祖傳的木匣,將珍藏的明代寶劍交給孫子:“拿去,殺敵報國,方不負這華夏血脈!”
    商鋪紛紛歇業,店主們抬出庫存的布匹、糧食、藥品,堆放在街頭:“送給守城的將士!咱們燕京人,不做亡國奴!”
    婦女們連夜趕製棉衣、鞋襪,老太太們將珍藏的嫁妝首飾換成醫藥。黃包車夫自發組織起來,為各陣地運送物資。就連天橋賣藝的武師,也收起把式,帶著徒弟們奔向征兵處。
    夜幕降臨時,北平城頭燃起了無數火把。火光映照著一張張堅毅的麵孔,從十五六歲的少年到五六十歲的老兵。李宇軒站在城樓上,望著這片被點燃的土地。他知道,從這一刻起,此地不會再有黨派之爭,不再有地域之見,有的隻是一個不願做奴隸的民族,在絕境中發出的最後吼聲。
    華北的夜空中,星光與火光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