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海疆新象
字數:2656 加入書籤
《市舶則例》頒行數月,在蕭景珩的雷厲風行與沈清辭的暗中襄助下,雖曆經波折,終究逐漸在帝國漫長的海岸線上紮下根來。市舶司各口岸分署運轉日趨順暢,以往混亂無序的海貿景象為之一變。
以往胥吏層層盤剝、海盜肆虐航道的景象大為改觀。商船按章報關,稅賦明晰,少有留難;水師戰艦巡弋要道,剿撫並用,海匪聞風遠遁,航路安全得以保障。以往那些依靠賄賂官員、走私牟利的豪商,或因觸法被查,或因無利可圖而轉行,中小商賈則迎來了難得的公平營商環境,沿海市麵日漸繁榮。太倉、寧波、泉州、廣州等主要口岸,千帆競發,百貨雲集,關稅收入穩步增長,充盈國庫。
這一日,戶部呈上最新一季的關稅奏銷黃冊,皇帝覽奏,見東南海關稅收較去年同期激增五成有餘,龍顏大悅,在朝會上對蕭景珩大加褒獎,稱其“整頓海疆,卓有成效”,並額外賞賜宮廷禦酒十壇,錦緞百匹。
聖眷優隆,永寧侯府門前更是車馬盈門。然而,蕭景珩卻愈發低調謹慎。他深知,功高易招忌,此刻越是風光,越需如履薄冰。他謝絕了大部分宴請,每日除上朝、至兵部及市舶司衙門點卯處理公務外,便深居簡出,與幕僚商議政務,或是在書房研讀典籍,沉潛內斂。
沈清辭則將內宅打理得井井有條,愈發有當家主母的風範。她不僅將侯府事務處理得妥帖周到,更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縝密的心思,成為了蕭景珩在處理政務時不可或缺的臂助。蕭景珩時常將一些不甚緊要卻繁瑣的文書交她先行閱覽批注,她總能從中提煉出關鍵信息,指出潛在問題,其見解之獨到,常令蕭景珩暗自驚歎。夫妻二人,一外一內,配合愈發默契。
這日傍晚,蕭景珩回府比平日早些,神色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沈清辭見狀,親手沏了杯安神茶遞上。
“可是衙門有事煩心?”她輕聲問道。
蕭景珩接過茶盞,指尖溫熱,歎了口氣:“倒也無甚大事。隻是今日陛下問及海外諸番情勢,言語間似有遣使出海、宣諭威德之意。”
沈清辭心中一動:“陛下欲效前朝,遣使下西洋?”
“雖未明言,但確有幾分此意。”蕭景珩頷首,“陛下言道,如今海疆初靖,番舶來朝日多,然我對海外諸國所知甚少,長此以往,非長久之計。若能遣使齎詔遠航,一則揚我國威,二則互通有無,三則可探明海路,防範未然。”
“此乃雄圖遠略。”沈清辭讚道,“若能成行,功在千秋。隻是……遣使遠航,耗資巨大,舟師風險難測,朝中恐非議不少。”
“正是此節。”蕭景珩眉頭微蹙,“陛下雖有此心,但內閣、戶部未必支持。且……由何人主持此事,亦是難題。”他看向沈清辭,目光深邃,“清辭,你以為如何?”
沈清辭沉吟片刻,道:“此事利國利民,世子爺當順勢而為。然不宜操之過急。眼下市舶司初定,根基未穩,當以鞏固現有成果為先。世子爺或可先奏請陛下,允準市舶司組織熟悉海情的商人、水手,編撰《海國圖誌》,詳細記錄海外諸國風土人情、物產航路,並鼓勵商船探索新航路,朝廷可給予探索成功者獎賞。如此,既可積累知識、培養人才,亦可試探朝野反應,待時機成熟,再行遣使,則水到渠成。”
蕭景珩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撫掌道:“妙!清辭此策,老成謀國!由商民先行探索,朝廷暗中支持,花費少而見效實,阻力亦小。待有所成,再言遣使,則順理成章!我明日便以此意草擬奏章!”
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沈清辭心中微暖,又道:“此外,妾身近日翻閱市舶司文書,見來自南洋的商船,多提及一名為‘佛郎機’注:指葡萄牙)的西番國度,其船堅炮利,近年來在滿剌加馬六甲)一帶活動頻繁,似有東進之意。此事……或需未雨綢繆。”
“佛郎機?”蕭景珩神色一凜,“此事我亦有耳聞。據傳其火器頗利,海戰凶悍。若其真有意東來,確是我朝海疆一大隱患。看來,編撰《海國圖誌》,探明西番虛實,已是當務之急!”
夫妻二人就海外形勢、海防大計又商議良久,直至月上中天。燭光下,二人身影相依,言談投機,竟不似尋常夫妻,反倒更像誌同道合的知己戰友。
數日後,蕭景珩上奏,陳明編撰《海國圖誌》、鼓勵探索新航路之利。皇帝覽奏,深以為然,當即準奏,命市舶司會同翰林院著手辦理。消息傳出,有識之士皆言永寧侯世子目光長遠,非止於眼前之利。
然而,海疆新象之下,暗流從未停歇。這日,沈清辭收到威遠鏢局密報,稱江南有幾家昔日與走私案有牽連、如今生意大受影響的商號,近日暗中與一些致仕官員、乃至京中某些清流禦史往來密切,似乎在醞釀著什麽。
“樹欲靜而風不止。”沈清辭將密報遞給蕭景珩,“他們怕是又要生事了。”
蕭景珩掃了一眼,冷笑道:“跳梁小醜,何足道哉。如今市舶司章程已立,海疆漸靖,陛下聖意已決,豈容他們翻盤?讓他們鬧去,正好看看還有哪些魑魅魍魎!”
話雖如此,但他與沈清辭都明白,平靜的海麵下,漩渦從未消失。未來的路,依然充滿挑戰。但此刻,攜手站在時代浪潮之巔的兩人,心中隻有披荊斬棘、共赴未來的堅定與豪情。海疆新象已開,他們的故事,也翻開了新的篇章。
喜歡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請大家收藏:()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