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古裏博弈
字數:4874 加入書籤
艦隊在錫蘭伽爾港休整半月,補充了大量淡水、新鮮果蔬與當地特產的肉桂、寶石,並妥善安置了“安濟”號的部分傷員與冗餘人員,托付給當地可信的華商照料。與錫蘭王室的關係,經過“謠言風波”與後續的坦誠交往,雖未達到親密無間,但至少建立了一種基於共同利益抗衡葡萄牙)與相互尊重基礎上的務實合作。臨行前,錫蘭王甚至饋贈了數頭珍稀的大象與一批珍貴的佛經,以示友好。
揚帆啟航,借西南季風之力,艦隊向西北方向航行,目標直指印度西海岸的明珠,也是此次西洋之行的關鍵目標之一——古裏caicut,今印度喀拉拉邦科澤科德)。此地不僅是鄭和船隊當年屢次抵達、立碑宣威的重要據點,更是連接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的貿易樞紐,盛產胡椒、絲綢、象牙,商賈雲集,繁華冠絕西海。
航行途中,蕭景珩與沈清辭並未放鬆。錫蘭的經曆讓他們深刻認識到,西洋局勢之複雜,遠非簡單的“天朝上國、萬邦來朝”可以概括。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利益交織,必須步步為營。
“據錫蘭所得情報,及前朝記載,”沈清辭在艙內鋪開海圖,對蕭景珩分析道,“古裏目前由一位稱為‘紮莫林’zaorin)的印度教君主統治,但其國內有大量阿拉伯穆斯林商人聚居,勢力不小。而佛郎機人葡萄牙)自達·伽馬抵達後,便一直試圖在此建立據點,與阿拉伯商人爭奪香料貿易主導權,衝突不斷。我等此去,可謂置身於三方勢力漩渦之中。”
蕭景珩凝視著海圖上“古裏”的標記,目光深邃:“不錯。紮莫林態度是關鍵。他既想借助阿拉伯商人維持貿易,又恐佛郎機人武力威脅,或許也對我朝心存疑慮。我等需謹慎行事,既要展現天朝威儀,令其重視;又要示以誠信合作,避免被卷入其內部紛爭,更要嚴防佛郎機人從中作梗。”
十餘日後,海岸線在望。古裏港口規模宏大,遠勝錫蘭伽爾港,碼頭上帆檣如林,不同風格的船隻混雜停泊,人聲鼎沸,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胡椒、檀香與各種香料混雜的奇特氣味。大明艦隊的到來,照例引起了轟動。碼頭上的人群中,有好奇的印度本土居民,有裹著頭巾的阿拉伯商人,也有少數膚色蒼白、穿著緊身外套的歐洲人主要是葡萄牙眼線),目光各異,有驚訝,有審視,也有毫不掩飾的敵意。
紮莫林國王派出的迎接儀仗頗為隆重,但為首的官員態度卻不卑不亢,甚至帶著一絲審視。安排艦隊在指定錨地下碇後,告知欽差需按慣例,等候國王召見。
“看來,這位紮莫林陛下,架子不小。”回到“靖海”號,張誠參將略帶不滿地說。
“無妨。”蕭景珩擺擺手,“入鄉隨俗。此地非藩屬,乃平等邦交。我等展現氣度即可。” 他吩咐下去,嚴令官兵不得登岸滋事,所需補給,一律通過官方渠道公平購買。
等待召見期間,蕭景珩與沈清辭並未閑著。沈清辭通過威遠鏢局早年布下的暗線,以及主動接觸一些看似中立的印度本地商人,悄然收集信息。她很快了解到,古裏城內,阿拉伯商人集團勢力龐大,幾乎壟斷了通往波斯灣和紅海的香料貿易,與紮莫林王室關係密切。而葡萄牙人近年來不斷騷擾阿拉伯商船,試圖打破壟斷,與紮莫林的關係十分緊張。目前,紮莫林對葡萄牙人持強硬抵製態度,但對突然出現的明朝艦隊,則抱持觀望,既希望借力製衡葡萄牙,又擔心引來新的強龍。
三日後,紮莫林在王宮接見大明使團。王宮建築充滿南印度風情,華麗繁複。紮莫林是一位中年君主,目光銳利,神情威嚴。會談通過精通阿拉伯語和當地語言的通事進行。
蕭景珩依禮呈上國書與豐厚禮物包括精美的瓷器、絲綢和一套精良的盔甲),表明大明皇帝願與古裏永結友好,重開貿易之路的意願。
紮莫林對禮物表示滿意,但話語直接:“尊貴的大明欽差,貴國艦隊遠道而來,聲勢浩大。本王歡迎朋友。但古裏是自由的貿易港,所有守法商賈皆可往來。不知貴國是想像阿拉伯朋友一樣,公平交易,還是……”他頓了頓,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宮外方向,“像某些西番一樣,企圖用大炮來規定價格?”
這話語帶機鋒,直指核心。沈清辭在旁記錄,心中暗讚這位君主的精明。
蕭景珩從容應答:“陛下明鑒。我朝皇帝陛下富有四海,遣使遠航,旨在通商惠工,增誼萬邦。貿易之道,貴在公平自願,豈是強買強賣?我朝市舶司新章,明碼標價,公平抽分,保護商旅,旨在建立長久有序之貿易,絕非恃強淩弱。至於某些西番所為,壞我海疆安寧,我朝亦深惡痛絕。若其敢犯古裏,我大明水師,願為友邦助力。”
這番話,既表明了立場,又暗示了合作可能,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紮莫林臉色稍緩,沉吟道:“欽差閣下快人快語。若貴國真願公平交易,本王自然歡迎。如今港口就有貴國所需之胡椒、檀香、象牙,亦有阿拉伯商船運來的波斯良馬、玻璃器皿,盡可交易。至於佛郎機人……”他眼中寒光一閃,“彼等若守規矩,古裏市場亦向其開放;若敢恃強,本王自有刀兵伺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首次會談,氣氛還算融洽。但蕭景珩與沈清辭都明白,真正的博弈在會談之後。
果然,次日,便有阿拉伯商人首領遞帖求見。來人是一位名叫阿卜杜勒的老者,是古裏阿拉伯商會的會長,言語客氣,但試探意味明顯,詢問明朝船隊帶來的貨物、需要的商品,以及……對葡萄牙人的態度。
蕭景珩親自接見,沈清辭作陪。蕭景珩坦誠列出可交易的絲綢、瓷器、茶葉清單,也表示願意采購大量胡椒等香料,價格可議。談及葡萄牙人,蕭景珩重申了維護海路安全、反對武力脅迫的立場,但並未明確承諾軍事同盟。
阿卜杜勒似乎稍感安心,表示願與明朝公平交易,並暗示若明朝能遏製葡萄牙人,阿拉伯商會將提供更多便利。
幾乎同時,葡萄牙駐古裏的代表一名低階軍官,阿爾瓦雷斯並未親自前來)也派人送來一封措辭傲慢的信函,聲稱古裏海域是“葡萄牙王國利益範圍”,要求明朝艦隊“說明來意”,並“遵守”葡萄牙與印度諸邦的“現有協議”。
蕭景珩閱信,冷笑一聲,直接將信使斥退,回複道:“本官奉大明皇帝旨意巡弋西洋,所至之處,皆與當地君主友好協商,不勞他國置喙。至於所謂‘協議’,若係平等自願,我朝樂見其成;若為武力脅迫,我朝斷不承認!”
強硬的態度,無疑給了紮莫林和阿拉伯商人一顆定心丸,也狠狠打擊了葡萄牙人的氣焰。
隨後的日子,明軍艦隊與古裏本地及阿拉伯商人開展了大規模貿易。明朝的精美貨物大受歡迎,換回了堆積如山的胡椒、香料、寶石以及一批珍貴的阿拉伯戰馬。公平的交易、嚴明的軍紀,逐漸贏得了當地商民的好感。
然而,平靜之下,暗流湧動。沈清辭通過暗中觀察和情報收集,發現葡萄牙人正在加緊活動,一方麵向紮莫林施壓,散布“明朝意圖獨占貿易”的謠言;另一方麵,似乎在與古裏北部一個與紮莫林有世仇的小邦科欽chin)密切接觸。
“世子爺,情勢微妙。”沈清辭向蕭景珩匯報,“葡萄牙人恐有後手。科欽若被其利用,從北方牽製古裏,形勢將對我不利。”
蕭景珩目光銳利:“看來,需得主動出擊,釜底抽薪。清辭,你以為如何?”
沈清辭沉吟道:“或可雙管齊下。一方麵,加強與我朝交好的阿拉伯商會聯係,通過他們影響紮莫林,揭露葡萄牙人陰謀。另一方麵,妾身以為,或可派一可靠之人,秘密接觸科欽使者,陳明利害,使其知與虎謀皮之險。”
“妙計!”蕭景珩讚道,“此事需極其隱秘之人。清辭,你心思縝密,通曉番語,又與那些商人女眷有往來,或可由你借貿易之名,暗中設法接觸科欣來此的商人,試探口風?”
沈清辭略一思索,鄭重應下:“妾身願往一試。”
數日後,一次由阿拉伯商會女眷組織的香料品鑒會上,沈清辭以對香料感興趣為由,與一位據傳與科欽王室有聯係的阿拉伯女商人相談甚歡。她並未直接提及政治,而是巧妙地談論貿易暢通對各方的好處,以及某些勢力暗指葡萄牙)破壞規則對所有人的危害,言語間透露出明朝願與所有遵守規則的邦國平等貿易的意願。那女商人似乎心領神會。
與此同時,蕭景珩也加大了對紮莫林的外交力度,在一次私下會談中,看似無意地提及“聽聞北方科欽近來與西番過往甚密,恐非古裏之福”,點到即止,卻足以引起紮莫林的警惕。
果然,不久後,紮莫林的態度明顯更加積極,不僅同意了明朝在港口設立臨時貨棧的請求,還主動提出希望購買一批明朝的火炮用於加強海防。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然而,就在局勢看似向好之際,古裏港口發生了一起衝突。幾名明朝水手上岸采購時,與一夥身份不明後查實受葡萄牙人指使)的當地流氓發生口角,繼而鬥毆,雖被及時製止,未釀成大禍,但流言頓時四起,汙蔑明軍“恃強淩弱”、“破壞地方”。
“果然來了!”蕭景珩聞報,眼中寒光一閃。他立刻下令,將涉事水手雖屬自衛,但亦有違紀)依軍法處置,並親自向紮莫林致歉,賠償損失,態度誠懇。同時,沈清辭則通過商會,迅速澄清事實,揭露流氓受雇挑釁的真相。
紮莫林見蕭景珩處置果斷公正,心中疑慮稍減,反而對葡萄牙人的卑劣手段更為不齒。
經此風波,明朝艦隊在古裏的根基反而更加穩固。貿易順利進行,與紮莫林的關係也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但蕭景珩與沈清辭都清楚,與葡萄牙人的較量遠未結束,印度洋的博弈,才剛剛進入中盤。在古裏的停留不會太久,下一站,或許將是直麵葡萄牙印度殖民總部——果阿goa)的更大風浪。艦隊在古裏補充了足夠的胡椒與給養後,再次揚帆,繼續向著西洋深處,那充滿未知與挑戰的航路前進。
喜歡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請大家收藏:()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