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京華暗湧

字數:3432   加入書籤

A+A-


    龐大的艦隊乘著東北季風,劈波斬浪,向北航行。歸途似乎比去時更為順暢,天高海闊,風正帆懸。甲板上,水手們臉上帶著凱旋的喜悅與歸家的急切。然而,旗艦“靖海”號的核心艙室內,氣氛卻凝重如鐵。
    蕭景珩與沈清辭對坐,案頭攤開的不是海圖,而是幾封通過威遠鏢局最快信鴿渠道送達的密信。信紙上的字跡,仿佛帶著京華冬日的寒意。
    “果然開始了。”蕭景珩放下最後一封密信,指尖輕輕敲擊桌麵,發出沉悶的聲響。他臉色平靜,但眼底深處卻凝結著寒冰。“我們尚在歸途,彈劾的奏章已如雪片般飛向通政司了。”
    沈清辭拿起那幾封信,快速瀏覽,秀眉微蹙。信是留在京中的心腹,通過隱秘渠道送來的。內容觸目驚心:
    其一,有禦史聯名彈劾蕭景珩“擅啟邊釁”,指責其在古裏、果阿外海與佛郎機人交戰是“窮兵黷武”,“耗費國帑”,“恐引來西番大規模報複,破壞海疆安寧”。
    其二,有官員隱約指向與三皇子關係密切的吏部侍郎)上奏,質疑市舶司開支巨大,“收益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暗示蕭景珩借機中飽私囊,並影射其任用私人,結黨營私。
    其三,最陰險的一招,則是在市井間悄然流傳的謠言,稱蕭景珩在西洋“收受番邦重賄”、“與番女往來密切”,甚至編排出其在海外搜羅奇珍異寶、蓄養番兵以自重的故事,用心極其惡毒,直指人臣大忌。
    “樹欲靜而風不止。”沈清辭放下密信,聲音清冷,“他們這是怕世子爺回去後,聖眷更隆,權勢滔天,迫不及待要在陛下心中種下猜疑的種子了。尤其是這第三條,毀人清譽,最是難防。”
    蕭景珩冷笑一聲:“跳梁小醜,伎倆依舊。‘擅啟邊釁’?佛郎機人炮口都頂到鼻子上了,難道要引頸就戮?‘耗費國帑’?市舶司這半年來的關稅收入,抵得上東南數省一年鹽稅,賬目清晰可查!至於那些汙言穢語……”他眼中寒光一閃,“更是無稽之談!清辭,你隨行在側,便是最有力的反證!”
    “妾身清白,世子爺清譽,自然不懼汙蔑。”沈清辭沉吟道,“然,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陛下雖聖明,亦難免受讒言侵擾。我們需盡早應對。”
    “不錯。”蕭景珩站起身,走到舷窗前,望著窗外飛逝的浪花,“反擊之道,在於搶先一步。我們不能等回到京城再被動辯解。需在途中,便將我們的‘聲音’傳回去。”
    他轉身,目光銳利地看著沈清辭:“第一,立刻以六百裏加急,向陛下上一道‘請安並陳情’奏折。奏折中,先詳細稟報西洋之行成果:安撫藩屬幾何,開通商路幾條,新增關稅多少,繪製海圖幾幅,繳獲佛郎機艦炮火器若幹。用實實在在的數字和成果說話。對於與佛郎機人的衝突,要強調是其‘屢犯海疆’、‘劫掠商旅’、‘我先警告,其仍挑釁’,我方乃‘被迫自衛’,‘為保商路,靖海疆’而戰,將‘擅啟邊釁’的罪名原路奉還!”
    “第二,”他繼續道,“將市舶司的詳細賬目、與各國簽訂的貿易條約副本、以及沿途藩屬國王感念天恩、請求庇護的國書,挑選緊要部分,抄錄副本,隨奏折一同呈送。讓陛下和朝中重臣親眼看看,市舶司是如何‘耗費國帑’的!再讓父親永寧侯)在朝中,適時將市舶司稅收大增、惠及國庫的消息‘無意’中透露出去。”
    “第三,”蕭景珩目光微冷,“對於那些汙蔑清譽的謠言……清辭,恐怕需你執筆,以世子妃的名義,給宮中皇後、貴妃,以及幾位交好的宗室命婦各寫一封家書。信中不必提謠言,隻細說西洋風土之奇、航行之艱、思念京華之情,尤其要提及你隨行所見,世子爺如何宵衣旰食、與將士同甘共苦、對番邦如何以禮相待、持身如何端正。語氣要懇切自然,以家常話,破陰謀論。”
    沈清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世子爺思慮周全,此三策甚妙!主動陳情,以實破虛;公布賬目,以正視聽;家書傳情,以柔克剛。妾身立刻去辦。”
    “還有,”蕭景珩叫住她,壓低聲音,“讓莫先生暗衛首領)留下的人,在京中暗中查訪,這些謠言最初從何而起,與哪些府上往來密切。不必打草驚蛇,隻需拿到證據,待回京之後,再作計較。”
    “妾身明白。”沈清辭重重點頭。
    計議已定,夫妻二人立刻分頭行動。沈清辭回到自己艙室,鋪紙研墨,開始起草奏折草稿與家書。她文筆細膩,條理清晰,將西洋之行的艱辛與成果娓娓道來,既有宏大數據支撐,又不乏感人細節,尤其突出蕭景珩的忠勇勤勉與潔身自好。寫畢,交由蕭景珩過目修改後,用密信方式,由絕對可靠的信使,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與此同時,艦隊繼續北歸。每過一處與前朝鄭和船隊有關聯的古港如蘇門答臘的舊港),蕭景珩都會率屬官登岸,祭祀前賢,立碑刻石,記錄此次航行,將“繼三寶太監遺誌,揚國威於海外”的形象深入人心。這些舉動,也隨著往來商船,逐漸傳回國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個多月後,艦隊抵達滿剌加海峽,進行最後一次大規模補給休整。在此地,他們接到了京中的最新消息。
    消息有好有壞。好消息是,皇帝收到蕭景珩的“陳情奏折”及附上的部分賬冊、國書後,在朝會上當眾讚揚其“公忠體國”、“開拓有功”,並對那些彈劾“擅啟邊釁”的奏章留中不發,態度鮮明。市舶司稅收大增的消息也在朝野傳開,使得一些非議之聲暫時平息。
    壞消息是,那些關於“受賄”、“私德”的謠言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在部分宗室勳貴圈子裏傳得更加離奇,甚至牽扯到一些宮闈秘聞,顯然後台強硬,難以根除。同時,三皇子一係的官員,轉而開始攻擊市舶司“與民爭利”,指責其打擊了東南沿海傳統海商的生計,引發“民怨”。
    “果然轉換了策略。”蕭景珩看著密信,冷哼一聲,“從‘擅啟邊釁’到‘與民爭利’,倒是戳中了一些人的痛處。東南那些靠走私起家的豪商,怕是坐不住了。”
    “還有,”沈清辭補充道,指著信中另一行小字,“陛下雖稱讚世子爺,卻並未對世子爺提出的‘擴大市舶司’、‘建造新式寶船’等後續建議表態,隻說‘容後再議’。陛下之心,深似海啊。”
    蕭景珩沉默片刻,緩緩道:“陛下是在觀望,也是在平衡。功高震主,古來有之。陛下既要用我開拓海疆,又要防我尾大不掉。此番回京,必有一番風波。不過……”他眼中閃過一絲自信的光芒,“隻要我們手握實績,心懷坦蕩,步步為營,便無懼魑魅魍魎。”
    他看向沈清辭:“滿剌加之後,便是最後一段航程。清辭,準備好,我們要回家了。真正的戰場,在京城。”
    艦隊再次揚帆,駛出滿剌加海峽,進入熟悉的南海。家鄉的海風,似乎都帶著不同的味道。榮歸的桂冠與暗處的冷箭,都已在前方等待。京華的棋局,隨著他們的歸來,即將進入最關鍵的中盤搏殺。
    喜歡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請大家收藏:()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