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倒灌之水

字數:3958   加入書籤

A+A-


    養心殿那場雷霆天問,雖未降下實質懲罰,卻如同一盆冰水,將凱旋榮歸的炙熱氣氛澆得透心涼。永寧侯府門庭依舊車馬不絕,但前來道賀的官員臉上,笑容多了幾分審慎,言語間也帶著小心翼翼的試探。京中暗流,因天子那未明說的“朕自有考量”而變得更加洶湧詭譎。
    書房內,炭火劈啪作響,卻驅不散那股寒意。蕭景珩與沈清辭對坐,案上攤開著西洋之行的總結奏章草稿,墨跡未幹。
    “陛下最後那句‘自有考量’,是警示,也是懸刃。”蕭景珩指尖輕叩桌麵,目光沉靜,“水師都督府一職,若落入三皇子之手,我等心血,頃刻付諸東流。”
    “然陛下並未當場決斷,便是留下了轉圜之機。”沈清辭為他續上熱茶,聲音輕柔卻堅定,“關鍵在於,如何讓陛下明白,三皇子絕非此職佳選,甚至……其心可誅。”
    “那份證據,”蕭景珩眼中寒光一閃,“是時候讓它‘恰到好處’地出現在該看到的人眼前了。但不能由我們直接呈送,那便成了攻訐皇子,形同謀逆。”
    “世子爺所言極是。”沈清辭沉吟道,“需借力打力,尋一契機,讓此事看似偶然爆發,順理成章。妾身以為,或可從宮內入手。”
    “宮內?”
    “嗯。”沈清辭壓低聲音,“陛下近年頗信重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此人雖權勢滔天,卻與三皇子外家素有舊怨,且最忌旁人分其權柄。若他知曉三皇子竟暗中結交東南巨賈,插手海事這等油水豐厚之地,甚至可能借此培植外朝勢力……豈能坐視?”
    蕭景珩眼中精光暴漲:“妙!馮保此人,貪權斂財,嗅覺敏銳。若知三皇子欲將手伸進市舶司這塊肥肉,必生忌憚!隻是,如何將消息遞給他,而不露痕跡?”
    “或許……可從貢品入手。”沈清辭思路漸清,“世子爺此番帶回的西洋貢品中,有幾件稀罕的玻璃器、自鳴鍾,正合這些內侍喜好。按製,貢品入庫前,需經內官監核驗。我們可‘疏忽’一下,在裝盛貢品的箱籠夾層中,‘無意’間混入些……不起眼的紙片殘角,其上恰有趙百萬與劉典簿往來密信的片段印記,內容模糊,卻足以引人遐想。馮保手下能人輩出,定能察覺。屆時,他自會去查,查到什麽,便與我們無關了。”
    “好一招‘倒灌之水’!”蕭景珩撫掌,“讓禍水自行湧入該去的地方!此事需做得極其自然,清辭,交由你親自安排,務必萬無一失。”
    “妾身明白。”沈清辭鄭重應下。
    就在夫妻二人定下這步險棋的同時,三皇子一係的反撲也已升級。數日後,都察院數名禦史再次聯名上奏,此次不再糾纏“擅啟邊釁”等舊事,轉而攻擊蕭景珩“居功自傲”、“結交內侍”、“其府邸車馬盈門,有結黨之嫌”,甚至隱晦提及“恐非人臣之福”。攻勢愈發陰險,直指帝王最敏感的猜忌之心。
    幾乎同時,市井間關於蕭景珩“海外穢行”的謠言也再度發酵,版本愈發離奇,竟有說其與番邦女王有染,生下私生子雲雲,惡毒至極。更有甚者,開始有零星的奏報,稱東南沿海有漁民受“市舶司嚴苛盤剝”而“聚眾騷亂”,雖很快被地方平息,但消息仍傳到了京中。
    壓力從四麵八方湧來。永寧侯蕭遠憂心忡忡,舊疾複發。府中下人亦人心惶惶。
    “他們這是要營造大勢,逼陛下表態。”蕭景珩冷笑,麵上卻不見慌亂,“越是如此,越要沉住氣。清辭,馮保那邊……”
    “已安排妥當。”沈清辭低聲道,“貢品三日後送入內承運庫。此外,妾身已讓母親遞牌子進宮,向皇後娘娘請安時,‘無意’中提及近日府外流言喧囂,世子爺閉門謝客,專心整理西洋典籍,以備陛下垂詢,唯恐有負聖恩,言語間甚是惶恐。皇後素來不喜三皇子生母李貴妃,或會有所動作。”
    “雙管齊下,靜待其變。”蕭景珩頷首。
    三日後的黃昏,一名小太監悄無聲息地來到永寧侯府側門,遞上一枚蠟丸,稱是宮內“貴人”所賜“安神丸”。沈清辭接過,心知肚明。捏碎蠟丸,裏麵一張小紙條,僅有四字:“靜候佳音。”
    魚兒,上鉤了。
    次日午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席卷了整個紫禁城。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以“稽查宮內用度,整肅貪瀆”為名,突然派人查抄了已故劉典簿在宮外的宅邸!這本是例行公事,但馮保的人卻“意外”地搜出了大量來曆不明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更重要的,是幾封未曾銷毀幹淨的密信殘片,以及一本記錄著巨額賄賂往來、牽扯到東南豪商趙百萬乃至三皇子府幾名屬官的暗賬!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間傳遍朝野。馮保直接將證據呈送禦前,雖未明指三皇子,但賬目往來、信函字跡,無不指向三皇子府門下之人勾結外官、收受巨額賄賂、甚至可能幹涉朝政市舶司事宜)!
    養心殿內,皇帝看著馮保呈上的證據,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可以不理會禦史的風聞奏事,可以壓製朝臣的黨爭,但絕不能容忍皇子與外臣、尤其是與那些富可敵國的豪商勾結,甚至將手伸進關乎國本的市舶司!這是動搖皇權的根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查!給朕一查到底!”皇帝震怒,摔碎了手中的茶盞。馮保跪伏在地,連連稱是。
    頃刻間,風雲突變。之前彈劾蕭景珩最起勁的幾個禦史,或被錦衣衛帶走詢問,或稱病不出。市井間的流言仿佛一夜之間銷聲匿跡。之前那些關於東南“民亂”的奏報,也被證實是誇大其詞,甚至是有心人煽動。
    三皇子被緊急召入宮中,據說在養心殿內被皇帝厲聲斥責良久,出來後麵色慘白,閉門思過。其門下幾名得力屬官紛紛落馬。趙百萬在東南的產業被官府查封,人也被鎖拿進京問罪。
    這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讓許多旁觀者眼花繚亂。唯有少數明眼人看出,這場風暴的中心,看似是三皇子,實則那場西洋風波,才是真正的導火索。永寧侯世子蕭景珩,在這場驚濤駭浪中,竟安然無恙,甚至……因其“閉門著書”、未曾參與攻訐的姿態,反而在陛下心中留下了“顧全大局”、“穩重可靠”的印象。
    數日後,皇帝再次召見蕭景珩。這一次,不是在壓抑的養心殿,而是在較為輕鬆的西苑暖閣。皇帝的臉色緩和了許多,甚至問起了西洋的風土人情。
    “愛卿此番西洋之行,功在社稷,朕心中有數。”皇帝品著茶,緩緩道,“些許宵小構陷,不必掛懷。水師都督府之議,暫且擱置。海防之事,仍由兵部統籌,市舶司一應事宜,卿還需多多費心。”
    “臣,遵旨!定當竭盡全力,以報陛下天恩!”蕭景珩躬身應道,心中明白,這場危機,暫時度過了。陛下此舉,既是安撫,也是警告,更是將開拓海疆的責任,更重地壓在了他的肩上。
    退出西苑,蕭景珩抬頭望天,長長舒了一口氣。冬日難得的陽光照在身上,帶來一絲暖意。他知道,這場鬥爭遠未結束,三皇子一係經此重挫,絕不會甘心,隻會隱藏得更深。朝堂之爭,如同這腳下的冰層,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
    回到永寧侯府,沈清辭已在書房等候。見他神色,便知結果。
    “辛苦你了。”蕭景珩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指尖的微涼,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這一路走來,若非她在內帷運籌帷幄,穩定後方,出謀劃策,他未必能安然度過此劫。
    “風雨同舟,何言辛苦。”沈清辭微微一笑,笑容中有疲憊,更有曆經磨難後的堅韌與坦然。
    夫妻二人相攜走入內室。窗外,夕陽西下,將天際染成一片瑰麗的橘紅。京華的又一場風波暫歇,但他們都深知,這權力的漩渦中,從未有真正的平靜。下一次的驚濤駭浪,或許已在遠方醞釀。而他們,唯有攜手並肩,方能在這波瀾詭譎的世道中,砥礪前行。
    喜歡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請大家收藏:()嫡女謀,掌家主母不好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