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108章

字數:5611   加入書籤

A+A-


    “有公主插手,這事自然沒成,靈兒也沒了臉麵,匆匆嫁到外地,這些年都沒回過京城,這孩子是在怨家裏呢!”陶劉氏感慨,當年家中就她和劉靈勸著強扭的瓜不甜,到時候沒親上加親,反倒弄僵了關係。可是攤上了一群不省事的親人固執己見。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六表哥和六表嫂的親事,公主就沒有插手”前幾門親事都被公主打亂了,那這一門呢!

    “就是這門親事給你姨母和表哥們之間的關係雪上加霜。”

    陶芳菲麵露錯愕,忽然心中轉過幾個念頭,凝神細聽。

    陶劉氏想著借這個機會把國公府的事情告訴女兒,也讓她清楚,她們母女是被打上老太太標簽的,大房、二房、四房恐怕對她們不會有很大善意,所幸她所求的隻是小事。

    “你姨母心心念念讓劉家女嫁入國公府,但是劉府那邊提出兩人親事的時候,你姨母卻是一口回絕,還請公主和二太太幫六老爺選一個高門貴女。這讓你其他幾個表兄知道了作何感想?”這是明晃晃的在告訴林晉海和二老爺她的偏心呢,擺明了老太太很清楚娶劉家女意味著將來沒有妻族幫扶,但是為了娘家,要林晉海和二老爺娶,輪到小兒子了就想他娶一個名門閨秀,這樣的區別待遇,豈能讓人不寒心。

    “所以五表姐進了門。”陶芳菲猜測,是否是幾位表兄故意和老太太作對。

    陶劉氏搖頭,“那時候我已離京,對這事也不清楚,這些也是你姨母信裏告訴我的。”

    ###

    陶氏母女換了衣裳,拿著準備的禮物由胡媽媽帶著去拜會重華長公主,一個上午所有親戚都見到了,便是身體不適的四太太四太太都來了,在老太太的嫡親妹妹麵前,她不敢托大。

    不過重華長公主一直遲遲不露麵,最後老太太隻好讓胡媽媽帶著母女倆過去。

    “胡媽媽,這府中的姑娘,嫡出的都是女字旁,庶出的都是草字頭,何以琅華郡主?”陶芳菲一早上見了十幾個侄女,真的記不住,隻好和當初的林瑾衡一樣撿嫡出的記,偏偏府裏最尊貴的姑娘不一樣,衡,蘅?

    原因京裏一些老人都知道:“衡山的衡,這個字是太後所賜,太後早夭的大公主閨名便是一個衡字,郡主又湊巧和大公主同一個生辰。”雖說有些不吉利,但是太後冊封郡主和賜名的懿旨一起到了,重華長公主也隻能認了,就當安慰蕭太後了。

    胡媽媽見陶氏母女麵上忐忑,知道兩人是擔心長公主的性子,長公主的確不是個好相處的人。陶氏母子到來的消息闔府盡知,重華長公主不可能不知道,不過是懶得動彈罷了!也不怪兩人多想。

    隻是胡媽媽心裏對陶氏母女又怕又惡,遂不開口安慰,母女兩不說話,她也沉默,隻管把人往公主府帶便是,少說少錯,多說多錯。

    “姨太太和陶姑娘坐會兒,奴婢已經派人去稟報長公主了。”又吩咐丫鬟上茶和點心。

    陶劉氏客氣道:“有勞了。”

    “都是奴婢應當的。”態度不卑不亢,陶劉氏暗歎,到底是公主府的嬤嬤,行動間比女兒還有氣派。

    陶芳菲吃著茶和點心,也不敢與母親說話,生怕露了怯,隻是眼神忍不住打量公主府。

    公主府不是公主的私有財產,公主去世後,皇家會收回。重華長公主這座府邸始建於前朝,一直都是嫡公主的府邸,經過無數帝皇和公主的建設,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器一具都大有來曆,說得上美輪美奐。這大廳內鋪設的就是漢白玉磚,色澤均勻通透,端的是上品,尋常人家,一玉難求,在公主府卻是任人踩踏。

    母女兩喝完一盞茶,也沒有等到重華長公主。

    聽聞陶劉氏母女在廳中等候,重華長公主淡淡道,“我要和郡主出門,讓她們明日再來。”重華估摸著林晉海是沒時間陪女兒出門了,她不舍得女兒失望,於是母女兩打算來個京城半日遊。

    孫嬤嬤便笑著傳話給前來稟報的小丫鬟。別說是一個姨太太,便是老太太來了,公主忙著陪女兒,哪裏有時間應付旁人。

    對上女兒眨巴眨巴的眼睛,重華笑:“可是好奇娘為何這麽不給陶氏母女麵子。”接見其實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娘不喜歡他們。”林瑾衡肯定道。

    重華笑:“就是這個理,既然不喜歡何必委屈自己呢,這日子自然要怎麽高興怎麽來。”和劉家有關的女人,她一個都不喜歡,當著老太太的麵也不加掩飾。她這一輩子都是如此率性而為,從不曾委曲求全過,先帝時期因著這脾氣吃過不少苦,隻是她天性使然,就是撞了南牆都不改。如今這樣的身份更加不會委屈自己。

    三朝回門的日子,作為嶽父的二老爺專程請假在府上等女兒女婿,其餘國公府無差事的大大小小的主子濟濟一堂等著新姑爺上門。

    便是重華長公主也到了,二房的人十分感激。老太太飛快掩去眼裏一閃而過的不悅。

    老國公爺和老太太雖坐在上首卻是一個眼神的交匯都沒有,由此可見夫妻兩的隔閡有多深。

    □□府內眾人也都清楚,老國公爺當年寵的毫無顧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寵妾滅妻這在太宗期間已是一種潮流,根本就不用遮掩了。隻是為長者諱,他們這些晚輩隻能裝作不知道。

    府內的姨娘庶出知道之後暗自扼腕自己沒早投生個三十年。可惜當年的好時代不再來。

    秦瑞家的歡喜的進來稟報:“大姑爺和大姑奶奶到了。“大姑娘以後便隻能喚一聲大姑奶奶了。

    說話間,新姑爺趙世子和大姑娘一前一後進了大廳。

    趙世子麵如冠玉,戴著束發銀冠,一襲大紅的彈花暗紋長袍 ,腰間是同色腰帶,綴著一塊墨玉,倜儻風流。大姑娘桃花人麵,梳了祥雲髻,插著如意朝雲金步搖,流彩暗花雲錦上衣配著四喜如意雲紋錦裙,亭亭玉立。

    林瑾衡心中讚了一句,佳偶天成。

    老太太笑眯了眼,果然是天生一對,見趙世子行動間配合大姑娘的步調,更是滿意的點頭。

    二太太見到女兒那一刻,眼眶微紅,知道不合時宜,忙低頭抹淚。

    趙世子和大姑娘跪下給祖父母和父母行禮,其他長輩便不必如此,同輩隻用見麵禮。

    老國公爺和老太太作為長輩例行問話,其他姑娘少爺瞧著好玩,也聽得津津有味,國公府有十幾年沒姑娘出閣,眾人都沒見過。

    不過之後十年怕是年年都有,家裏的姐妹都隻差個一兩歲。

    趙世子豐神俊朗,幾個年紀大的看的臉頰微紅,如此翩翩兒郎當真少有,大姐姐好福氣!

    等趙世子隨著老國公等爺們離開,老太太把大姑娘招到身邊,執著她的手仔細打量,關切,“彥之待你可好?”

    大姑娘垂著頭臉色微紅,聲音低卻肯定,“好!”

    一邊的二太太細細打量,見她眉目含情,想起方才侄子兼女婿頗為關注大姑娘,兩人又是自幼相熟,懸著的心才堪堪放下,有一籮筐的貼心話要講,眼下卻不便開口,好在歸寧不是一日就走,新婚夫妻要在娘家住上十天。

    老太太握著大姑娘的手連聲道,“這便好,這便好。”話鋒一轉,“你姨祖母和姑姑原想參加你的婚禮,隻是路上染了病,這才錯過了,今天知道你回門,兩人一早便等著了。”今天趙世子拜見的是林家親眷,陶劉氏母女不便現身。

    “姨祖母和姑姑專程趕來,孫女可要好好感謝兩人。”大姑娘事前就得了二太太的信,知道兩人到了府上,是以並不是很驚訝,麵上是一派真誠的歡喜。

    老太太順勢就讓人把耳房的陶氏母女請出來,大姑娘飛快的掩去臉上的驚訝,無意識的捋了捋發,她聽說這位表姑姑豔冠群芳,隻是沒想到豔到了這種地步。大姑娘幼時與這位表姑姑頗為親近,忍不住暗暗歎了一口氣,這可不是福氣,上前行禮,“姨祖母萬福、陶姑姑萬福。”

    陶劉氏連忙扶住大姑娘上下打量,神情激動,眼眶微紅,“不想這一別就是十二年,再見之日,妍兒都出嫁了……”一語未完,淚如雨下,又忙忙拿了帕子拭淚,“瞧我這眼淺的,這大喜日子,怎麽就。”

    當年一別,誰也沒想到轉眼就是十幾年,老太太想來也不免心酸,嗔怪,“你啊,還是和當年一樣,也不怕孩子們笑話你。”又對大姑娘笑道,“今兒個你就好好坐在你姨祖母身邊讓她瞧瞧,幼時她最疼你不過,如今見了你,芳菲都被她給拋在腦後了。”

    陶芳菲言笑晏晏的瞧著大姑娘,假意吃醋道,“可不是,小時候母親就偏疼妍兒,便是這些年也不忘,襯得我好似是撿來的。”

    大姑娘憶起幼時點滴,又記著這些年陶劉氏從鄉下專程給她的各種禮物,頓感窩心,麵上多了幾份親近之意。

    老太太樂嗬嗬道,“你母親不疼你,姨母疼你。”

    陶芳菲順勢倚在老太太身邊,“還是姨母疼我。”

    老太太慈愛的拍著陶芳菲的手背。

    重華長公主飲了一口茶,眼中劃過不耐之色,突兀出聲,“府上還有事未完,本宮便先行一步了。”說完也不顧旁人,對林瑾衡道,“衡兒,隨我回府。”

    聞言,林瑾衡如蒙大赦,起先坐在一邊聽著老太太、大姑娘和陶氏母女追憶往昔,旁人間或擦上一兩句,初時聽的有趣,久了便覺得乏味,她本就不是坐得住的性子。

    林瑾衡對著老太太微微欠身,又對大姑娘笑道,“大姐姐,我改日再來看你。”大姑娘按禮要和趙世子在娘家住上十天。

    重華長公主也笑,“妍兒出嫁了,日後可不許隻進國公府的門,忘了公主府的門在哪!”

    大姑娘立時道,“隻要伯父伯母不嫌我煩,瑾妍就忘不了。”

    旁人見著大姑娘和重華長公主談笑自如,態度親昵,都知曉重華長公主眾侄女中最偏愛大姑娘果然不假。說來大姑娘真真是個福澤深厚之人,父母皆出自名門,本身才貌雙全,一直以來哪怕八姑娘再怎麽存在感十足,無論在府外還是府內眾人眼中,大姑娘才是國公府第一姑娘。如今更矜貴的林瑾衡回來了,她又馬上出嫁,不用麵臨地位下降的尷尬。嫁的還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表哥,趙世子,家世、人品、才貌俱屬一流,大姑娘的命好的讓人無力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