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春秋10
字數:9820 加入書籤
防盜防盜, 我有一隻小毛驢, 我從來也不騎,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 騎
讀書救國。
楊雪和魯訊幾乎是同時,心中出現了一樣的答案。但他們卻都未將答案說出口,因為這樣的答案, 一定也是所有讀書人在心中給自己的答案。那麽, 他提出這樣的問題, 定然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你認為讀書無用?”
魯訊反問, 張鍾麟卻沒有絲毫猶豫的點了點頭,“我在北平參加過許多場的學生運動,卻每每都以失敗告終。或許是軍閥的一聲恐嚇, 或許是他們手裏的一杆槍, 我們便再也反抗不得。先生, 讀書何用?我們的筆打不過他們的槍。”
張鍾麟再一次發問, 楊雪卻仍舊沒有急著回答。她改變不了一個人的抉擇,他已經從心底裏確認了“讀書無用”這一“事實”。那麽,相對應的, 他其實也應該有了自己的想法,隻不過是他還未能肯定罷了。
“你想棄筆從戎?”楊雪猜道。
他的用意其實很好猜, 因為他特意說了一句“筆敵不過槍”。但是,當他真的想要從“文”向“武”轉變時, 他卻又感到了一絲的不確定, 他急需得到一位他現在所處領域的佼佼者的肯定, 譬如楊雪,譬如魯訊。
這一次,他沒有直接回答楊雪的問題,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反倒十分突兀的又問道:“先生們怎麽看待戰爭?”
一般人在這種時候談到戰爭,定然是諱莫如深的,因為中國的國門,正是因為一場幾乎沒有懸念的戰爭而被迫打開的。在那場戰爭裏,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的,是中國。
楊雪和魯訊同樣沉默了,但與一般人不同的是,兩人都是當今中國裏,聲稱“天下無不敢言說之事”之人。
魯訊首先開了口,他說,所有的戰爭都是來源於一方的“欲、望”,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國家壯大,希望自己的國家資源充足,希望自己的國家強盛……所以,戰爭,也是無限的。
楊雪其實也讚同魯訊的這一番話,但實際上,她卻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的。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什麽?有些人是因為‘貪’,但我卻認為,有些人本身便是為了‘和平’。”楊雪目光有些悠遠,在魯訊發言後沉默了許久才忽而說道。
她回過神,望進張鍾麟仍舊迷茫的雙眸,驀然笑開,問道:“有些人是為了掠奪而戰,有些人是為了守護、為了再無戰爭而戰。那麽,假如你是一名戰士,你會為什麽而戰鬥?假如你是一名軍閥,你會為誰去戰鬥?”
張鍾麟幾乎沒有思考,眼神陡地堅定而銳利:“假如我是一名戰士,我要為我的國家而戰。假如我是一名軍閥,我要為我國家的百姓而戰。”
“如果你是那麽想的,那麽便那樣去做吧。反正,你的心裏早已做下了決定不是嗎?手裏握著筆的,不一定是英雄。但敢於在前線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卻一定是一代英豪。”
楊雪望著張鍾麟,笑得極柔。她沒大關注過民國時期的軍人,她也不知道麵前的人是否是日後有名的將領,她不知道他的未來將會如何。她隻是簡單的,對每一個英勇的戰士,報以最誠摯的祝福。
隻是,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楊雪不得不提醒提醒眼前的人。
她說道:“我希望你可以永遠清楚的記得,自己是在為什麽而戰。”
為人民,為國家,而不是為了哪一個政黨。
“我會記住的。”
張鍾麟滿臉誠摯的保證著,但楊雪卻知道他並沒有明白她的意思。他或許還隻是以為,她在讓他不要淪為現今的軍閥一樣,為各自利益而趨勢的人。但她的意思,其實還很廣很廣。
關於數十年後的那一場兩黨間的內、戰,楊雪並不想予以太多的評說,她隻是希望更多的人是在為整個中國而戰,而非白白喪命於政黨之間的爭鬥——戰士的性命,不該如此廉價。
“你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真正含義嗎?”楊雪忽然問道。
張鍾麟點了點頭。
天下人都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味。可是,什麽是“天下”?後世的人或許分不清,但此時的人卻極為明白。
所謂“朝代更迭”,是曆史發展到某一程度後必然的結局,但每一朝代的落寞,卻大都無人關心,因為那隻是“亡國”,隻要天下還是漢人皇帝的天下,那便不算“亡天下”。這也是滿清入關後,民間反清組織尤為昌盛的原因。
而此時,楊雪將這句話說出來後,張鍾麟才總算是明白了楊雪話裏的真正含義。她是希望他為中國人而戰鬥,但隻要中國還是中國人的中國,那便沒必要再去做無謂的犧牲。
楊雪看著張鍾麟的神情,大概猜到他明白了自己的含義,便笑了笑:“每個戰士都有自己的歸屬。中國,便是中國戰士的歸屬。”
說完,楊雪便同魯訊和小李一同離開了大禮堂,徒留張鍾麟還默默地望著幾人的背影沉思——
他要將先生的這一句忠告銘記,他是中國的戰士,他隻為中國而戰鬥!
楊雪絕不知曉,隻因她突如其來的一次好心,她便悄悄地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原本正應該死於內、戰的人,從此走向了一段新的人生,有了一段新的旅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也都是楊雪並不知曉的。
她現在正同魯訊和小李一同走在清華的校園裏,聊著各自的話題。
“佑亦對戰爭的想法真是新穎。”
“不說這個,”魯訊對著楊雪笑得開懷,但楊雪卻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她頗為神秘的眨了眨眼睛,笑道,“我想,我可能要刊發我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在《公報》上麵了。”
“什麽詩?”小李作為跟隨在楊雪身邊,隨時準備為《公報》報社匯報楊雪近況並撰稿的記者,立馬感興趣的問道。
“唔,這是從剛剛那位學生身上得來的靈感,整首詩隻有兩句話。”
楊雪沒有明說,繼續賣著關子,果然引得魯訊也好奇起來。他無法想象,隻有兩句話的詩,究竟會是怎樣的。
“哦?兩句話?那是什麽詩?”
魯訊如此問著,楊雪卻偏偏不說出來,隻道:“等我回到滬上了,豫才再看看《公報》,自然便知曉那是什麽樣的詩了。若豫才覺著我那詩寫得好,便為《公報》撰稿可好?”
“哈哈哈,”魯訊大笑起來,“就算你寫的不好,我也要為《公報》撰稿。我可再找不到比《公報》更合我心意的報刊了。”
“那就一言為定。”
幾人說笑著,便一同回到了教職工宿舍中去。
讀書救國。
楊雪和魯訊幾乎是同時,心中出現了一樣的答案。但他們卻都未將答案說出口,因為這樣的答案,一定也是所有讀書人在心中給自己的答案。那麽,他提出這樣的問題,定然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你認為讀書無用?”
魯訊反問,張鍾麟卻沒有絲毫猶豫的點了點頭,“我在北平參加過許多場的學生運動,卻每每都以失敗告終。或許是軍閥的一聲恐嚇,或許是他們手裏的一杆槍,我們便再也反抗不得。先生,讀書何用?我們的筆打不過他們的槍。”
張鍾麟再一次發問,楊雪卻仍舊沒有急著回答。她改變不了一個人的抉擇,他已經從心底裏確認了“讀書無用”這一“事實”。那麽,相對應的,他其實也應該有了自己的想法,隻不過是他還未能肯定罷了。
“你想棄筆從戎?”楊雪猜道。
他的用意其實很好猜,因為他特意說了一句“筆敵不過槍”。但是,當他真的想要從“文”向“武”轉變時,他卻又感到了一絲的不確定,他急需得到一位他現在所處領域的佼佼者的肯定,譬如楊雪,譬如魯訊。
這一次,他沒有直接回答楊雪的問題,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反倒十分突兀的又問道:“先生們怎麽看待戰爭?”
一般人在這種時候談到戰爭,定然是諱莫如深的,因為中國的國門,正是因為一場幾乎沒有懸念的戰爭而被迫打開的。在那場戰爭裏,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的,是中國。
楊雪和魯訊同樣沉默了,但與一般人不同的是,兩人都是當今中國裏,聲稱“天下無不敢言說之事”之人。
魯訊首先開了口,他說,所有的戰爭都是來源於一方的“欲、望”,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國家壯大,希望自己的國家資源充足,希望自己的國家強盛……所以,戰爭,也是無限的。
楊雪其實也讚同魯訊的這一番話,但實際上,她卻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的。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什麽?有些人是因為‘貪’,但我卻認為,有些人本身便是為了‘和平’。”楊雪目光有些悠遠,在魯訊發言後沉默了許久才忽而說道。
她回過神,望進張鍾麟仍舊迷茫的雙眸,驀然笑開,問道:“有些人是為了掠奪而戰,有些人是為了守護、為了再無戰爭而戰。那麽,假如你是一名戰士,你會為什麽而戰鬥?假如你是一名軍閥,你會為誰去戰鬥?”
張鍾麟幾乎沒有思考,眼神陡地堅定而銳利:“假如我是一名戰士,我要為我的國家而戰。假如我是一名軍閥,我要為我國家的百姓而戰。”
“如果你是那麽想的,那麽便那樣去做吧。反正,你的心裏早已做下了決定不是嗎?手裏握著筆的,不一定是英雄。但敢於在前線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卻一定是一代英豪。”
楊雪望著張鍾麟,笑得極柔。她沒大關注過民國時期的軍人,她也不知道麵前的人是否是日後有名的將領,她不知道他的未來將會如何。她隻是簡單的,對每一個英勇的戰士,報以最誠摯的祝福。
隻是,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楊雪不得不提醒提醒眼前的人。
她說道:“我希望你可以永遠清楚的記得,自己是在為什麽而戰。”
為人民,為國家,而不是為了哪一個政黨。
“我會記住的。”
張鍾麟滿臉誠摯的保證著,但楊雪卻知道他並沒有明白她的意思。他或許還隻是以為,她在讓他不要淪為現今的軍閥一樣,為各自利益而趨勢的人。但她的意思,其實還很廣很廣。
關於數十年後的那一場兩黨間的內、戰,楊雪並不想予以太多的評說,她隻是希望更多的人是在為整個中國而戰,而非白白喪命於政黨之間的爭鬥——戰士的性命,不該如此廉價。
“你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真正含義嗎?”楊雪忽然問道。
張鍾麟點了點頭。
天下人都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味。可是,什麽是“天下”?後世的人或許分不清,但此時的人卻極為明白。
所謂“朝代更迭”,是曆史發展到某一程度後必然的結局,但每一朝代的落寞,卻大都無人關心,因為那隻是“亡國”,隻要天下還是漢人皇帝的天下,那便不算“亡天下”。這也是滿清入關後,民間反清組織尤為昌盛的原因。
而此時,楊雪將這句話說出來後,張鍾麟才總算是明白了楊雪話裏的真正含義。她是希望他為中國人而戰鬥,但隻要中國還是中國人的中國,那便沒必要再去做無謂的犧牲。
楊雪看著張鍾麟的神情,大概猜到他明白了自己的含義,便笑了笑:“每個戰士都有自己的歸屬。中國,便是中國戰士的歸屬。”
說完,楊雪便同魯訊和小李一同離開了大禮堂,徒留張鍾麟還默默地望著幾人的背影沉思——
他要將先生的這一句忠告銘記,他是中國的戰士,他隻為中國而戰鬥!
楊雪絕不知曉,隻因她突如其來的一次好心,她便悄悄地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原本正應該死於內、戰的人,從此走向了一段新的人生,有了一段新的旅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也都是楊雪並不知曉的。
她現在正同魯訊和小李一同走在清華的校園裏,聊著各自的話題。
“佑亦對戰爭的想法真是新穎。”
“不說這個,”魯訊對著楊雪笑得開懷,但楊雪卻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她頗為神秘的眨了眨眼睛,笑道,“我想,我可能要刊發我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在《公報》上麵了。”
“什麽詩?”小李作為跟隨在楊雪身邊,隨時準備為《公報》報社匯報楊雪近況並撰稿的記者,立馬感興趣的問道。
“唔,這是從剛剛那位學生身上得來的靈感,整首詩隻有兩句話。”
楊雪沒有明說,繼續賣著關子,果然引得魯訊也好奇起來。他無法想象,隻有兩句話的詩,究竟會是怎樣的。
“哦?兩句話?那是什麽詩?”
魯訊如此問著,楊雪卻偏偏不說出來,隻道:“等我回到滬上了,豫才再看看《公報》,自然便知曉那是什麽樣的詩了。若豫才覺著我那詩寫得好,便為《公報》撰稿可好?”
“哈哈哈,”魯訊大笑起來,“就算你寫的不好,我也要為《公報》撰稿。我可再找不到比《公報》更合我心意的報刊了。”
“那就一言為定。”
幾人說笑著,便一同回到了教職工宿舍中去。
“佑亦之名,適之定然聽過,其雖為女人,卻才思敏捷,為人正氣。自然,我與其關係甚好。今日,佑亦尋我為她新創辦的《公報》做總編輯,奈何我實在是有心無力,深感遺憾。幸而,我知適之之才,便想將你引薦與佑亦,不知適之心意如何……”
胡適看到沈得鴻來信的原因後,禁不住皺了皺眉,卻也沒有多想什麽,雁冰是知道自己的,自己是隻做有自己真正喜歡的旨意的報紙。
往下看去,果然便見雁冰提到了這所謂的《中國公報》的創辦意義。
胡適看得極細,可越看卻越是止不住的心胸舒暢,撫掌道:“好好好!好一個‘秉天下之大公,予真相以大白’!這分明是我一直想辦的報紙!雁冰果然懂我!”
民國文人大多口號喊得響亮,但卻鮮少有付諸實際行動的。胡適卻是個務實派,想到了就要去做、就要去研究。他向來致力於實事,如今好不容易瞧見了自己感興趣的新報,尤其又看見了雁冰再三強調的“定然辦到秉天下之公!”後,便再按捺不住心內的瘙癢。
隻是……創辦人是章佑亦……胡適忽然間又有些猶豫。看著信的最後那句“盼回複”久久下不了決心。
歎了一口氣,胡適又打來了許章序的信,看著起頭的那句“吾友安康”仍是止不住的鬱悶。但漸漸往下看了下去,胡適臉上的喜悅卻又漸漸變得溢於言表——
“佑亦與《公報》一事,雁冰已與我提及。《公報》的創辦,我同樣渴望,若非我身份尷尬,適之,我也想參與其中。是以,適之大可不必過多思慮,請直接答應佑亦和雁冰的邀請吧。佑亦非小肚雞腸之人,我亦絕非斤斤計較之人。”
望著許章序那句“盼適之盡早抵達滬上”,胡適總算是不再猶豫,拍了拍大腿便站了起來,對妻子江冬秀興奮道:“冬秀,快去準備準備,我們這兩天便去滬上定居,我待會兒便去學校遞上辭呈。”
“這是發生什麽事了?”江冬秀問道。
江冬秀是典型的傳統女人,與胡適的婚姻,也是典型的包辦婚姻。但她比別人幸運的一點,是胡適並未向其他的青年一樣毀掉婚約,而是選擇了繼續維持。
她讀過章佑亦先生的文章,也無比慶幸自己所嫁的是胡適。當然,就婚姻這一點而言,她還是感謝章佑亦先生的,是她教會了自己學會自尊自愛。就好像,從前的自己隻敢喚適之為“夫君”,是決計不敢喚他的字的。
是章佑亦先生教會了她“婚姻理當是平等的”。如今,當也明顯感受到,這段婚姻的維持,早已沒了初時的艱辛。
胡適粗粗向江冬秀解釋了幾句,江冬秀便沒再多問,直接去為自己一家四口收拾起了行李。在剛聽到胡適談到章佑亦時,她便沒了意見。
見妻子去收拾起了行李,胡適也沒閑著,直接坐到了書桌前,取出稿紙,疾筆寫下辭呈。這並非他太過衝動,而是這份《公報》對他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交上了辭呈,收拾好了行李,胡適片刻都不想耽擱,給沈得鴻和許章序都發了一份電報後,便同妻子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坐上了前往滬上的火車。
他們一家抵達滬上的時候,是許章序和沈得鴻一同來接的。在他們的幫助下,胡適一家也很快便在法租界安頓了下來,與楊雪安排了見麵。
“章小姐,我隻有一個問題,關於《公報》你所說到的那些,是否真的可以做到?要知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報紙要真能辦成,恐怕沒有軍閥能夠容忍。”
甫一與楊雪見麵,胡適說的第一句話不是問好,而是將自己在火車上思考了許久的問題直接提了出來。但也正是因此,楊雪這才大感沈得鴻並沒有向自己推薦錯人。
“這個問題,胡先生大可不必擔心,”楊雪笑著低頭,“實不相瞞,《公報》作為《申報》的兄弟報,背後靠著的有《申報》積攢已久的名聲。且在我多日的經營之下,其背後還有各駐華領事館和盧都督之子盧筱嘉的支持,他們會盡量維護周全。”
各駐華領事館和盧筱嘉的名字一出,胡適便忽然有些泄了氣:“若真是依靠著他們,這辦報方針便形同兒戲,怎麽可能不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