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玩意泥響
字數:385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周鼎記 !
都說春雨細如絲,可今天這雨下得大而密,在天地之間織就一張巨大的水簾,刀割不斷。
哪豆大的雨珠砸在地上,幹渴的土地裏頓時騰起團團白霧狀的土塵,不一會,土塵又重被雨水衝向地麵,人們的鼻子裏充斥著一股幹腥的泥土的味道。
沒回到家中的人們雖然淋了雨,但心情是愉悅的,一個冬季就下了一場半指後的雪,田地裏渴得厲害,沱河兩岸沒有莊稼的田地裏,如同被人用刀砍了一樣,裂出道道縫隙。空氣幹冷,哮喘的人,呼吸愈加困難。
人們都盼望著老天垂賜,下一場春雨,這場雨終於在萬眾期盼中,不期而至。所謂“春雨貴如油”,何況如此大雨,預示著今年農民可能有個好收成。
林一山和安和兩人在大雨之中,如同挨了一棒子的喪家之犬一樣,一路狂奔。饒是這樣,回到家中,淋得還是象落湯雞一樣。
兩人迅速換了衣服,在窗戶與門之上放一竹杆,將淋濕的衣服搭在上麵涼著,由於在家中,安和還是換上了原來的茄克和牛仔褲,這樣比較舒服,可林一山咋看咋覺得別扭,好好的一個帥小夥,偏搞得像怪物。
回來時,安和看到院子裏有一塊一摟粗的柳木樁,這個能用得著,可讓木匠做成籃板,不過明天還要去芒山砍四根粗點的毛竹來,用來作兩個球架的腿。
“一山,你去年在芒山采的山核桃、板栗還存有多少?”,
安和問正在忙著涼衣服的林一山。
林一山顯然氣還沒消,也不說話,嘴往牆角的幾個竹框努了努。
安和走過去一看,除了有兩框山核桃和板栗,另外還有兩框曬幹了山棗幹、杏幹和柿子餅,哪桃幹不耐放,除送給隔壁劉大爺一些外,剩餘的林一山已斷斷續的吃光了。
“這些能不吃就不要吃了,我還有用處”。安和說。
林一山沒有說話。繼續涼他的衣服。
第二天,雨停了,天地之間籠著一層霧,哪霧很薄,很細,很輕,絲絮狀在天地之間充盈著。
遠處的樹木仿佛成了一副寫意的水墨畫,朦朦朧朧,飄飄渺渺的,哪挺拔的翠柏、青青的柳條,全然失去了綠的色,烏烏的一團,看不清楚,隻是一個虛的輪廓。
遠處的村莊,一會被霧吞了去,一會又吐了出來。
太陽像一個被擊昏人的眼睛一樣,暈眩的,努力的張著,但已無力把大地看得像從前哪樣清晰了。
吃過早飯,安和就招呼林一山一起推著木板車去芒山了,不用問,還帶著大黃狗阿布,這家夥真真是個好獵手,通過上次打到哪頭野豬,安和知道了阿布的厲害。
田野裏的莊稼剛剛經過一場大雨,愈放顯得青翠,遠處的芒山在薄霧中虛成一道粗線。
走到芒山腳下,已有別的農戶從山上砍柴歸來,背上的柴禾大的像小山一樣,但見兩腿移動,不見頭臉和身子。
進得山來,兩人找到四杆手臂一樣粗的毛竹,砍了下來,為了方便拖運,將上部長有葉子的部分砍去,隻留一丈多長的下半部分。
看天色還早,林一山拿了弓箭,到他熟悉的哪片槐樹林去,看能不能再打點野雞回來。留下安和與阿布在這裏看守竹杆,以防別的砍柴人拿去。
安和與阿布在哪裏坐等,阿布突然發現了什麽,箭一般地竄了出去。
林一山運氣不錯,沒過多長時間,拎著三隻山雞回來了,阿布也跑了回來,嘴裏叼了隻碩大的野兔。
兩人用麻繩捆了竹杆的兩端,抬著四株粗大的竹杆向山下走去,林一山可能心情還沒有緩過來,故意讓安和走在前麵,下山時,竹杆大部分重量壓在安和的肩上,到山腳時,安和已累得大汗淋淋,氣喘如牛。
兩人推著木板車回到永城縣的大街上,林一山想把打來的三隻野雞給悅來飯店送去,換些銅錢。走到大街上碰見黃捕頭,於是給了他兩隻。
在永城縣的大街上,安和發現好多兒童,手裏拿著一種泥做的東西,有的如狗形,有的如豬形,還有的如雞形,放在嘴裏一吹,就發出“滴滴”的聲音。
“這是什麽?”安和指著孩子手裏的東西問林一山。林一山說:“這是永城縣的一種民間藝人做的小玩意,叫泥響”林一山畢竟在芒山書院裏讀過幾年私塾,說起這東西的起源,還講了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
話說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由於秦始皇的殘暴統治,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大亂,劉邦也在芒山斬蛇起義。
據說秦始皇看到東南有天子氣,認為王氣在芒碭山這裏,就派人來圍剿。劉邦那時勢力弱小,和樊噲一幫人躲藏在芒山的密林裏、岩洞內,也去芒山南邊芒澤湖的蘆葦蕩裏隱藏。
那芒澤湖南到芒縣,北至保安山,方圓六十裏,煙波浩渺,蘆葦叢生,芒草高深茂密,有山水相連,好藏易躲,餓了打魚吃,渴了有水喝。但是這幾百人卻不能天天聚在一起,因為那樣目標太大,易被發現。
劉邦開了一個會,要大家化整為零,幾人一組,分頭躲藏。但有一個大缺點,如此分散,一旦有事,怎麽通知聯係呢?又不能大聲叫喊,也不能高聲吹號子,一切能引起秦兵懷疑的舉動都不行,思來想去,劉邦突然心生一計,說用泥響吧,當做集合的號子。說著命人取來膠泥,隨即捏了一個,用小棍搗兩個眼兒,晾幹後一吹,嘀嘀作響,眾人齊聲叫好。
劉邦叫樊噲掌管泥響司號,示意大家但聞響聲,皆去山上隱蔽。這個泥響,因為是小孩子的玩意,所以不易被秦兵發現和懷疑,又因為製作泥響便於就地取材,易於加工,體積小,便於攜帶,方便靈活,很實用,這個軍號可謂獨具一格,別出心裁,成為劉邦在芒碭山秘密活動的通信工具。劉邦和眾多豪傑在芒碭山聚會,商議反秦大業,作為聯絡工具的泥響,功不可沒。
時至今日,泥響依然在芒山流傳著,生生不息。不過到唐代已演繹為一種鄉土工藝品,但它依然閃爍著漢代的光澤,奏鳴著當年傲嘯山林的聲音,彰顯著漢代的流韻。它是芒山獨有的大漢雄風的曆史文化遺存,是永城縣作為漢興之地的古老文化音符標本之一。
聽到此,安和想,劉邦不愧為一代開國帝王,臨急應變的能力非同一般。。
“哪這泥響製作成本高嗎?”安和問。
“不高,因為這是用膠泥做的,沱河兩岸全是這種膠泥,取來既可使用,不用半分本錢,一個銅板就能賣十多個,這種東西大多賣給了孩子”。林一山回答說。
“哪你現在身上有多少個銅板?”。安和問。
林一山掏出銅板數了數,還有二十個銅板。
“全都買成泥響”。安和說。
林一山驚得下巴差點掉了下來,一下買這麽多,難道以後要以賣這種東西為生不成?真是瘋了。
親們,新書發表,跪求收藏和推薦,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