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恩情難承(一)
字數:3329 加入書籤
國子監祭酒秦安年近來很煩躁,眼看著春試將近,他這文試主考竟然被停職調查,反而由太傅主管文試及策論。
秦家世代讀書人,他與兄長秦安良分別擔任國子監、禮部的一把手,眼看著兄弟位高權重,榮寵勝過先祖,不知怎麽就栽在了一個小姑娘手裏。
話說幾日之前,京中突然流傳著一篇手抄檄文,言語激烈,措辭昂揚,洋洋灑灑千餘字。其文風細膩,字字泣淚,哭訴婦人與丈夫天各一方、孩童失去父親、老人失去兒郎。南楚之境有慶安王、慶明王遠在東南海域戍邊。更有數位城主、將軍,遠離家鄉、親人,與將士們風餐露宿,數年不得歸家。戰事辛苦,刀槍無眼,不知離家之後何時能回,又有何人不是抱著馬革裹屍的決心?在這般情境之下,竟還有無恥無人,以調侃、消遣戍邊將領為樂。東南戰事在即,便是連主帥也不能幸免。
這文章意有所指,分明就是在痛斥《明城朝報》日日刊登輔國將軍的風流韻事,說起來秦安年又怎會不認得輔國將軍,陸景明那木訥之人,能有什麽風流事,不過是那小報嘩眾取寵、博人眼球罷了。可那小報的老板不是旁人,恰是兄長秦安良的小舅子張春華,因著有禮部尚書這個靠山,他素來大膽敢寫。秦安年從前也勸過兄長,說他這娘家的舅子遲早要捅出簍子,可兄長說,之前將太傅日日刊載入報也沒出過事,再者他們乃是世家大族,寒族子弟自是無可奈何。
天子不禁止民間言論,若是流傳著這麽一篇檄文也便罷了,可偏偏嶽太公帶了太上皇的口諭回來,說“吾嚐聞讀書人不吐不茹,端人正士,京城書商巨賈,竟不及女流,國之恥也。”
這般一來二去,這篇檄文的作者便浮出水麵,恰是輔國將軍的親妹陸景岫。一時間京城童謠傳唱不休:安良不吐不茹,春華端人正士,學子不如女流,爾等還不知羞!
張春華那門麵已被查封,兄長這邊連忙休妻,可是事後的動作連亡羊補牢也算不上。一時間兄弟二人皆不能幸免,一個被刑部調查、一個被停職。秦安年被大理寺問審的時候還沒想通,一個女子哪來得這麽大能耐?比起自己,他的哥哥更加倒黴,連同小舅子從前做的那些破事皆被刑部翻了出來。
岑勇覺著自己為官數年,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麽忙過,先前的案子涉及太傅,而今又涉及禮部尚書,各個是官階高於他的重臣,審訊的難度著實太大。尚書大人亦是眉頭緊鎖,被這案子給難住了,但見他來回踱步,而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嶽臨江策馬至天祿閣,而後快步上樓,尋了坐在窗邊之人,“啪”地將手上的檄文按在桌上。
林馥抬起頭來,便見刑部尚書風塵仆仆而來,形容嚴肅至極,她側首問他,“嶽大人這是要外出公幹?”
“你做的好事。”嶽臨江見她茫然不知自己闖禍,原本要找她算賬的心思也削減了幾分。
林馥才明白他說的是陸景岫那篇檄文,“我並未做什麽,隻是將文章交給了公主過目。”
說起來天子看過之後並無觸動,反是公主怒發衝冠,直為輔國將軍鳴不平。她素來愛慕於他,怎麽會眼睜睜看著有人中傷陸景明,索性將那手抄本送到了遠在虞城的太上皇之手。這才有了禮部尚書、國子監祭酒雙雙被停職調查。
“我知曉陸景岫也在本次春試之列,此時鬧出這般動靜,無疑是教她名聲大噪,於禦試之中脫穎而出。”嶽臨江道。他浸淫官場數年,又豈能覺察不到這等心思。真是想不到,陸景明那般剛正之人,竟有這樣狡詐的妹妹。
“大人眼裏隻有爾虞我詐,何曾體會過手足之情?”林馥問道:“若我說陸小姐是真心為兄長憂心,你可相信?”
嶽臨江自是不信,“她這般利用你,你怎會看不出來?”
陸景岫人微言輕,此番來找她,的確想要借她之勢。林馥卻是頷首道:“若說利用,也是我利用了她。”
自林馥的名字第一次登上朝報之時,嶽臨江便有所察覺,可她隻是道:“天子不禁民間言論,由他們去說罷。”
而後那朝報愈發大膽胡說,林馥亦是任由其詆毀而不加幹涉。並非她真的寬宏大量,對日日誹謗詆毀她之人放任不管,而是她知曉時機尚未成熟,更是不能由她將這幕後之人捅出來。
“若說利用,你又何必舍近求遠?”嶽臨江又問:“前幾日慶安王替你出頭,你怎就作罷了?”
林馥後來從沈全處得知,燕榕趁夜捆綁毆打了明城書肆的老板,將千餘份小報盡數燒了,而後又是一番威逼利誘,嚇得那人再不敢同她過不去。慶安王大膽又不拘禮法約束,她實在不想他因她受了牽連,被天子責罰。
“我不想承他的人情罷了。”林馥說這句話的時候,聽到窗外有風拂過,吹得樹上的葉子沙沙作響。
“你既不肯親近我,又不肯接受他,莫不是這麽多年,一直未曾忘記過北齊太子?”嶽臨江忽然問道。
林馥笑著搖頭,悄無聲息地轉移話題,“大人向來沉穩,今日卻是找我說這些……恐怕不止檄文這般簡單。”
嶽臨江“嗯”了一聲,“父親看了那文章,說此女聰慧大方,有世家貴妻之風範。”
林馥大抵明白,“莫不是令尊看上陸小姐了?”
“父親想見她。”嶽臨江臉色愈難看,林馥愈是覺著好笑,她終於明白他那句“你做的好事”是什麽意思。
“抱歉,我實在未曾想到這樣的結果。”林馥嘴上這樣說,心裏卻不這般想,若是旁的女子跟了嶽臨江,準會被算計到欲哭無淚。可陸景岫聰明又知進退,這兩人一番較量,誰勝誰負還不一定。
嶽臨江走後,林馥仍是有幾分心神不寧,她是利用了陸景岫不假,對於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她也不是沒想過。陸景明一心隻撲在戰事上,恐怕不曾覺察到妹妹的心事,陸家並無當家的長輩,因而兄妹兩個的婚事也是一拖再拖。對於陸小姐來說,最好莫過於世族子弟上門求娶,可高門大戶從來難入,若是沒有上達天子,下至百姓稱道的名聲,她出嫁之後憑何自保?再者她雖然拒絕了陸景岫,可陸家小姐每每見她,眼神仍是熱得灼人,一想到二人日後還要同朝為官,林馥不由心虛得厲害。她有那麽一點私心,便是快些給陸小姐找個好人家。
及至傍晚,林馥起身下樓,卻見閣樓之下黑黢黢的並未燃燈。隱約隻見大門半掩,有人背對著她擋住去路。縱是夜黑如許,林馥又豈不認得那人,她先前躲避他數日,今日怎麽樣又跟到了天祿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