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造艦競賽與巴拿馬危機(上)
字數:2716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甲午之軍工霸世 !
聖人級戰列巡洋艦橫空出世後,仍然不想放棄昔日榮耀的英國皇家海軍頓時大受刺激,不久英國議會再次通過了大幅增加海軍經費的提案,雄心勃勃的費希爾終於可以實施自己的海軍發展規劃了,他要在兩個主力艦建造周期內將英國皇家海軍現役的所有軍艦全部淘汰!
就主力艦來說,英國海軍部的第一批建造計劃是1899年開始同時建造12艘,其中包括6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而第二批更是準備建造“8+8”、即16艘主力艦!
而且必須說明的是,英國海軍建造的這兩批主力艦標準排水量都超過了20000噸,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均是如此,超越了聖人級戰列巡洋艦一大截。
這充分體現出了英國造艦工業的深厚底蘊,但也多虧印度洋大海戰慘敗後英國政府痛定思痛,撥款增建和擴建了一大批規模空前的大型船塢,否則現在撐死了也就能造16000噸標排的軍艦。
饒是如此,同時建造12/16艘2萬噸級主力艦也差不多達到了英國造艦能力的極限,哪怕是世界大戰在即,英國人也沒有能力進一步增加造艦數量了,船塢可以多建,但英國的工業畢竟已經不複昔日的盛況了,而且因為發鈔權不在政府手裏,財力也是一個大問題。
英國超乎想象的造艦計劃讓本來就受困於經費日減的法國海軍徹底放棄了追趕的想法,而沙俄也因為中國崛起帶來的巨大陸上壓力,而沒敢進一步增加海軍經費,盡管這段時間沙俄政府的財力前所未有地充裕。至於造艦能力不足的意大利與奧匈帝國,就算他們能夠設計出不遜於聖人級戰巡的經典艦型,也受限於工業實力不足而不可能有很大的產能。
歐洲大陸上。唯一有勇氣和決心追趕中英兩國海軍的海軍僅剩德國一家,但由於海軍起步較晚,基爾運河又還需要進一步拓寬挖深,因此在第一個主力艦建造周期內,德國海軍隻能建造兩款10000噸級的迷你版戰列艦和戰巡,相比中英兩國建造的大塊頭,它們唯一的價值隻是技術儲備,真正能夠挑戰英國海上霸權的強艦,至少也得再等三年才能動工......
不過如果把目光放到歐洲之外,那麽還是有一個國家可以加入造艦競賽的,那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國。
雖然美國現在的工業實力與曆史同期相比弱了不少,軍艦、特別是主力艦設計建造的水平則一樣還稍顯落後,更要命的是現在他們還需要維持一支數量超過百萬的龐大常備陸軍,但美國國會還是通過了增撥海軍經費的提案,1899年開始將會建造包括6艘12000噸級戰列巡洋艦和4艘同噸位戰列艦,這幾乎是美國現在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美國人之所以如此堅決,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不久前發生的“巴拿馬危機”刺激......
由於巴拿馬地峽獨特的地理位置,早在19世紀30年代,美國就想要在這裏挖掘一條運河,將大西洋與太平洋聯接起來,從而大大縮短其東西海岸之間的航運距離。
但是由於當時美國西部還很荒涼,當前需求不是很強,再加上國力與科技水平的限製,這條運河一直都停留在紙上而沒有投入實際運作。而在此期間,將拉美地區視為自己後花園的美國人霸道的作風又激起了新格拉納達(哥倫比亞共和國的前身)人民的普遍反感,民間衝突後美國直接出動海軍威壓雖然迫使新格拉納達屈服,卻也進一步激發了哥倫比亞人對美國的仇恨。
在這種背景下,更改了國名的哥倫比亞政府決定向歐洲求援,將歐洲資本引入到巴拿馬運河的建設項目中來,以便利用歐洲列強的力量來製衡美國。
由於當時美國的實力還不夠強,又還未完全從南北戰爭的創傷(比起經濟損失,更麻煩的是南北方在戰爭中產生的隔閡與仇恨。)中恢複過來,再加上英國人也被法國人拉過來幫忙,當時還沒得到國際金融資本集團青睞的美國隻能讓出承建巴拿馬運河的權利。
但是美國畢竟距離更近,又在拉美經營多年,暗中使絆子實在是太容易了,再加上法國工程師又沒有仔細調查當地情況,死板地照搬蘇伊士運河經驗,結果忙活了好幾年時間、耗費了無數法郎,卻遲遲都看不到竣工的希望。
本來如果按照曆史上的軌跡,美國終將奪回巴拿馬運河的修築權,然後將這一世界海運的重要樞紐建成並長期控製在自己的手裏,而哥倫比亞共和國則會因此永遠失去巴拿馬地區。
然而這個時空華夏共和國的突然崛起和對美國的明顯敵意讓哥倫比亞的反美人士看到了希望,早在1897年才開始有哥倫比亞人來到中國,短短一年之後,哥倫比亞大同黨就宣布成立了......
不過,即使根基如此淺薄,主義信仰也隻是掛羊頭賣狗肉,模仿自墨門的嚴密組織卻還是令遠比代表著大地主和買辦利益的執政黨保守黨更有戰鬥力,再加上華夏政府支援的超越對手至少一個時代的新式武器和配套戰術(其實還是中英戰爭時的水平,但用來對付既無重機槍也沒速射炮的哥倫比亞政府軍,卻已經足以打出幾十倍的交換比了。),幾乎是如同兒戲一般地推翻了舊政府......
根基不牢的哥倫比亞大同黨如何穩固國內政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建立政權後立即就將巴拿馬運河工程委托給了中國,這頓時讓美國政府如臨大敵。開什麽玩笑,要是巴拿馬運河在中國人手裏建成,那中國的太洋艦隊豈不就可以通過運河直接開到美國經濟和工業最為集中的東海岸來了?這簡直、簡直就像是槍口抵在自己的腦袋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