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複台灣
字數:6736 加入書籤
第二百七十七章收複台灣
在金陵就這樣吃吃喝喝、四處遊覽地過了,與此同時,福建水師的戰爭也進入了最後關頭。
叮
高高的飛簷上,銅鈴銅馬發出清脆的聲響。
那聲音斷斷續續,聽得陳文心昏昏欲睡。
白露上前關上了窗子,又向著外頭張望了一眼。
窗格子落下的聲音驚醒了貴妃榻上的陳文心,她不禁一哆嗦,“我差點睡著了,什麽時辰了?”
“回主子,快到晚膳的時辰了。”
皇上這幾日也無心遊玩了,整日就把大臣們拘在正殿那邊。
隻要福建那邊一有奏報,就和大臣們抓緊商量,火速回函。
幸而那個姚啟聖和施琅,兩人都十分有才幹,在戰事上又有商有量。
很少遇到重大的決策性問題,需要皇上來定奪的。
先前皇上最擔心的,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六月底接到捷報,在皇上看來,應當乘勝追擊。
現在都八月底了,整整兩個月,還是沒能徹底拿下台灣。
不是施琅他們打不過,據姚啟聖的奏折說,是施琅根本沒有集中兵力認認真真地打一場。
皇上本能地懷疑,這個施琅是不是有什麽陰謀?
他是想造反,還是想拖延戰事來邀功?
不管是哪個原因,都是皇上無法容忍的。
施琅又上折子解釋了好幾遍,他之所以沒有開啟大規模的對戰,是因為還沒有把握。
小勝雖然不足掛齒,但可以挫挫台灣水師的銳氣。
積少成多,就會產生本質的變化,讓台灣水師明白他們是贏不了了。
等他們軍心潰散,施琅就會一舉進攻。
皇上聽了這話倒罷了,隻是心裏著急,還是希望他早些攻上寶島去。
陳文心走到門外,看向高處飛簷上的銅鈴銅馬。
風吹得銅鈴亂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叮
她從耳後撚出一縷發絲來,任由它在風中吹散。
“主子,午後有些涼了,披件衣裳吧。”
白露從裏頭走出來,在她肩上披上了外裳。
“白露,這是什麽方向?”
陳文心方向感差,在宮裏住慣了還算勉強認得東南西北,一換了地兒就認不清了。
她指向那發絲被風吹起的方向,白露道:“那是東南方呢。”
發絲向東南方飄動,那就說明
她伸出手來,攏住了身前飄揚的發絲,“福建水師,這下總算要出兵了。”
這也奇了,福建離此地十萬八千裏的,她是怎麽知道福建水師要出兵的?
見白露一臉不解,她道:“你可還記得諸葛亮巧借東風的故事?”
傳說三國時期,蜀漢名臣諸葛亮有一計策,便是火燒赤壁。
借東風將幾艘著火的戰船送到對岸曹操那一邊,魏軍當時用的是鐵索連舟之法,一下子所有戰船都燒著了。
難道,福建水師的施琅也要用這個法子?
“台灣在東南,福建相對而言在它西北。夏日時吹的是東南風,施琅派小股士兵前去偷襲,得以小勝。一旦被敵方發現,便可借東南風迅速地撤回福建。”
“現在西北風漸漸起了,大股部隊可以乘其不意,直搗黃龍。台灣水師還沒反應過來,福建水師就已經登上寶島了。到時候在島上一戰,台灣島小力弱,在人數上就已經輸了。”
白露聽她分析得條條是道,不禁喜道:“主子的意思是,施琅將軍這一回借著西北風,有很大的勝算是嗎?”
何止是有很大的勝算。
陳文心勾起唇角,淡淡一笑。
青史下筆太狠,卻不會在這等軍政大事上出錯。
施琅這一回,定能攻下台灣島!
果然,十日之後,福建的捷報便傳到了金陵城中。
皇上看著那封捷報,又不敢置信地多看了一遍,這才肯放開手把它傳給眾臣看。
“皇上近日為了戰事勞累萬分,想來眼睛疲勞了?李公公為皇上多熬些枸杞茶吧,可以明目。”
陳希亥淡淡地開口,把皇上方才的失態揭了過去。
他是皇上,收複台灣之戰是他力主的,用漢兵漢將也是他力排眾議所堅持的。
皇上的決定,是不會錯的。
所以台灣收複成功他應該覺得理所應當,而不該不敢置信。
皇上心中暗暗感激,他明白陳希亥的用意。
李德全看了皇上一眼,忙躬身道:“是,奴才謝陳大人提點。”
隻是皇上如何能夠淡然處之呢?
台灣這一戰從開始到現在,他心裏一塊沉甸甸的大石頭這才落了地。
從前他的每一條政令、每一項政策,都是大臣們反複商討,最後確定下來最為合適的。
而台灣之戰任用姚啟聖和施琅,是滿洲大臣們都極力阻止的。
撤回滿八旗水師改用漢八旗,也是滿洲大臣所阻止的。
甚至因為這個,他把索額圖都撤職了,那些大臣們才不敢多言。
若是此戰不勝,他就無顏麵見這些臣子了。
這是他這麽多年來,自己決定的第一件大事。
他有時很自信,覺得漢八旗必定不會叛亂,覺得施琅必不會辜負他的期望。
但他偶爾也很沮喪,害怕台灣真的收不回來,他的所作所為受朝臣們恥笑。
幸好,幸好朝中有陳希亥和向清遠等人是支持他的主張的。
幸好,幸好陳文心告訴他,姚啟聖不能換。
幸好,終究是撐到了收回台灣這一天。
他心中有無限歡喜,恨不得跑出去,朝天大笑。
可他不能,他是天子,收回台灣是應該的,台灣原就該是大清的!
眾臣跪地叩拜,“恭喜皇上,皇上聖明!”
要說收複台灣一戰,最大的功臣是誰,那絕不是施琅,也不少姚啟聖。
而是皇上他自己。
他的政策一直沒有在朝中得到大多數臣子們的讚同,可他力排眾議,最終促成了這場大勝。
皇上看著跪地叩首的臣子們,深呼吸了一口氣。
他從未如此輕鬆愉悅過,然而陳希亥的話在他心上始終回響著。
勝不驕,敗不餒。
他露出微笑,從容地一抬手,“眾卿平身。此非朕一人之幸,乃大清之幸,天下萬民之幸。”
“然而戰事剛歇,還有許多的事情要處理。譬如,派誰去接管台灣的政務?台灣又該設為府還是行省?那些前明遺民如何安置?”
如於成龍等地方高級官員是專務兩江一帶政事的,對於台灣的事情不甚了解,因此也不插話。
皇上帶出來的這些人一貫是合皇上心意的,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就定下了大致的策劃。
王熙主張輕徭薄賦,撫恤台灣遺民。
黃機和他一向要好,在這一點上卻有些不讚同,“台灣雖隻是福建及兩廣一帶為了收複之戰,已經投入了許多銀糧。現在再要撫恤,去哪裏弄糧食去?”
陳文義道:“不然。聽聞台灣的百姓,許多都是福建遷居過去的,在福建都有親朋。這些年馮錫範掌權之下,加上戰事,台灣已經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兩岸原是同根,如今一旦收複,會有許多難民到福建投奔親友。與其給他們銀子和糧食,不如讓姚啟聖製定好福建省內安置難民的政策,給他們田地安身立命。”
“這個好!”
皇上拊掌大笑,“先前一任福建總督的奏折裏說過,福建沿海一帶許多農田荒廢了,皆因台灣海寇侵擾。如今台灣已經收複,把這些田地重新分置給百姓再好不過。”
“台灣島上山脈高聳,百姓以狩獵為生的居多。先前鄭氏統治時將獵戶都劃為軍戶,要求家家戶戶男丁皆入軍中。如今隻消撤銷他們的軍籍,放他們回山打獵倒好些。”
一部分百姓會遷回福建,另一部分恢複為獵戶,餘下最需要安置的農民,為數也就不多了。
陳希亥道:“臣以為台灣應設為福建一府,設為行省則過大。下設幾縣,獨立治理。”
台灣太真正人口密集的地方不過是沿海地帶,山麓地區人煙稀少,因此設為府是最合適的。
底下的縣則要分開管製,由福建屬官監管,才能防止一島獨立的事情再發生。
這個問題眾人倒是沒什麽異議,隻說台灣不同於尋常州府,應當派皇上的心腹臣子去。
納蘭容若道:“微臣之見,台灣偏遠艱苦,皇上若要派愛臣去,大可提升一些品級。誰規定知縣必定是七八品?知府必是四五品?”
皇上為了守住台灣,自然要派心腹之人去。
可那些心腹愛臣在京城待得好好的,誰願意去台灣那個苦哈哈的地兒?
離皇上遠不說,台灣剛剛大戰一場,也撈不著什麽油水。
如果把品級提升了就不同了,去台灣做個知府,就能享受總督的待遇。
那誰還會不樂意呢?
皇上點點頭,認為他說的有理。
“知府一職朕要好好想想,底下的知縣約莫也就能設個三四個,也需細細斟酌。諸位若想到合適的人選,大可向朕舉薦。”
舉薦?
把同僚舉薦到台灣那個鳥不拉屎的地兒,皇上這不是逼他們得罪人嗎?
一時個個都學起了陳希亥,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皇上想了想,他這個要求有點苛刻?
好像不應該在大殿之上公然開口問啊。
他咳嗽一聲,“好了,此事暫時還不急,就讓施琅先接管著吧,容後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