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風流天下小侯爺(十五)

字數:6501   加入書籤

A+A-


    眾人直勾勾地盯著那醒目的紅字, 臉上全是難以置信的表情。

    “敢問謝小侯爺,陛下可是已經醒了?”有人抱著僥幸的心理道:“若是陛下醒了, 為何不召見我等?”

    謝安瀾站在高高的台階之上, 負手而立, “陛下沒醒。”

    “那這政務……”

    謝安瀾道:“我批的。”

    “你放肆!”

    所有人臉色驟變, 幾乎用眼神將他來回捅了個窟窿, 有的年紀大的文臣甚至氣得全身發抖,就差指著他罵“亂臣賊子”了。

    謝如淵上前一步,陰沉著臉, 斥道:“孽子!誰給你代天子批閱奏折的權利?”

    “陛下給的權利,”謝安瀾冷冷道:“若是不信, 等陛下醒來, 你們盡管去問!”

    季安頭垂得更低, 他是最接近帝王的人, 這些時日看得東西也比其他人多一些, 所以他最清楚, 哪怕陛下醒了, 也不會責怪謝小侯爺一分, 甚至還會幫小侯爺掩飾過去。

    揣摩聖心,這也是他選擇幫謝小侯爺的原因。

    百官啞口無言。

    若是陛下醒了,他們還用得著在這裏爭嗎?

    謝安瀾這話太絕了。

    半響,一直沉默著的賢王忽然眯了眯眼睛,“安瀾,你這是要造反嗎?”

    “這話, 應該是我來問賢王,”謝安瀾眉目冷清,尤帶幾分厭倦之意,“平日裏,賢王從不問政事,怎麽陛下這回一倒下,你就迫不及待地帶人來逼宮了?”

    “本王可擔不得這麽大的罪名!”賢王臉上的和善笑意慢慢退去,“本王倒是聽聞安瀾近來停留宮中,怎麽祈安節那天卻沒見到你?等到陛下遇刺重傷,你又突然冒出來代陛下處理政事!陛下尚未清醒,你就算把黑的說成白的,我們也無可查證!別說本王不信,你去問問,誰能相信陛下會把政務奏折交給你一個小侯爺?且讓大家評評理,這逼宮奪*權的人究竟是誰?”

    “本王現在倒是擔心起陛下的安危了!”

    說了半天,賢王終於道出了目的:“若你問心無愧,便讓開,本王要與諸位大人進去看望陛下!”

    “對!我們要見陛下!”

    “你讓開!”

    不少人開始附和了起來。

    見謝安瀾不動,又有人指著他叫道:“亂臣賊子!我等當助陛下清君側,以穩固朝綱!”

    “清君側!清君側!”

    各處宮門,隱有兵戈之聲響起。

    謝安瀾見此,冷笑一聲,倏而抬手,殿中長劍嗡嗡作響,隔空落在他的手上。

    他站在上方,一身紅衣,滿目風華,手中劍尖直指下方眾人,煞氣四溢,“誰敢上前,我就殺誰!”

    “禦前動劍,當真是亂臣賊子!”賢王沉下臉,“謝侯,這可是你的兒子!”

    謝如淵麵色掙紮,隨即亦拔下佩劍,指向謝安瀾:“你給我過來!”

    昔年父子天倫,如今卻唯有劍鋒相對。

    事到如今,謝安瀾也不再遮遮掩掩,冷聲道:“爹,您以為幫賢王謀權篡位,傾覆先帝的江山,就能化解心中的仇恨?就能對得起我死去的母親嗎?”

    “你在說什麽混賬話?”

    “您助先帝打下江山,手握大半兵權,除了您,還有誰能幫賢王控製禁軍?你們在寧心殿大呼小叫半天,卻無一人前來阻攔,真當我糊塗嗎?”謝安瀾緩緩道:“陛下遇刺,我本不想懷疑您,現在看來,也跟您脫不了關係。”

    謝如淵厲聲喝道:“謝安瀾!”

    “我可不像你們,造反還要找各種借口,”謝安瀾嘲諷道:“賢王確實厲害,二十年謀算,恐怕等得就是今日!”

    賢王臉色一變,沉聲道:“本王不明白你在說什麽!”

    謝安瀾卻沒再看他,轉而對謝如淵道:“爹,前幾日我去了一趟皇陵,在那邊找到了幾樣東西,是該讓您看看了。”

    謝如淵聽到“皇陵”,手不自覺地抖了抖。

    “季安,去把東西拿出來。”

    季安領命進去,不多時,捧著一個托盤出來了。

    隻見托盤上擺放著三樣東西。

    謝如淵一見,眼睛就移不開了,漸漸地,整個人都顫抖起來。

    謝安瀾拿起第一樣,那是個破舊的香爐,很有些年頭了,卻被人重新鍍了一層邊,“爹,這是二十年前,您與先帝結拜時用的香爐。先帝偷偷讓人將它重新修整了一遍,好端端地擺放在皇陵裏。”

    謝如淵霎時想起當年兩個少年荒野結拜的景象,眼眶驟然紅了一圈。

    那時齊凜登基,華貴香爐數不勝數,他一直以為這個就像他與先帝的結拜情誼一樣,已經碎裂了。

    謝安瀾拿起第二樣,那是一封未被開啟的信,“爹,這是被壓在香爐下的一封信,想來先帝臨終前想留給您,最終卻沒有留下。”

    “吾弟如淵親啟——”謝安瀾打開信,一字一句的念道:“朕感大限將至,忽憶起少年之時,與弟結拜情形……”

    “給我!”謝如淵驀地打斷他,衝上前來,嘶聲道:“把信給我!我要親眼看看他究竟寫了什麽!”

    謝安瀾神色不變,抬手將信扔了過去。

    一旁的賢王卻一直將視線放在第三樣東西上麵,目光驚疑不定——那是一卷聖旨。

    這讓他想起了被他燒毀的那卷聖旨。

    謝如淵接住信,近乎急促地看著上麵的字跡,看著,看著,他眼中忽而落下淚來,那是一種極為憤恨的表情,猙獰可怕,“不可能!不可能!當年分明是他害了婉婉!他怎麽能顛倒黑白?幽禁三年是在保護我?笑話!天大的笑話!”

    “不,看不清的是你,”太後在宮女的攙扶下緩緩而來,“謝侯,哀家竟不知,你與先帝之間,有如此深的誤會。”

    “誤會?”謝如淵一個大男人,聽聞此話,甩著手上的信,幾乎想悲聲哭嚎,“害死婉婉是誤會?誣陷我勾結蠻夷是誤會?幽禁我三年是誤會?事實擺在眼前,你們竟然敢說是誤會!”

    “先帝並未害死你夫人,她是為了保全你才投井自盡!你自己大鬧皇宮,犯下滔天大罪,所有人都說你論罪當誅!先帝隻幽禁你三年,不是保護又是什麽?”太後閉了閉眼,將先前對顧明崢說的話,再次告訴了謝如淵,而後搖頭道:“哀家現在才明白,當年是有人從中作梗,才令你們少年結義的情分一朝散盡!”

    “你說當年有人從中作梗?”謝如淵搖頭冷笑,啞聲道:“那他臨終前,吩咐齊昭‘除平國侯’又算什麽?他就是怕我傾覆他的江山,一心想要我死!”

    太後歎了口氣。

    這時,謝安瀾拿起來第三樣東西,眉間縈繞著一股散不去的悲涼之意,“爹,你可知道先帝臨終前還留下了一份遺旨嗎?這份遺旨留給了他最信任的弟弟——賢王,可惜他不知道,當年從中作梗,勾結蠻夷,令你們陰差陽錯的人就是他的好弟弟賢王!”

    “不可能!”賢王指著那卷聖旨,厲聲道:“你們竟敢偽造先帝遺旨?簡直放肆!”

    他親手將遺旨燒毀,怎麽可能再次出現?

    謝如淵已經聽不見賢王的話了,他被一個又一個的真相衝擊的支離破碎,喃喃道:“上麵寫了什麽?”

    謝安瀾輕聲道:“無論平國侯所犯何事,免他一死。”

    謝如淵膝蓋一軟,跪趴在地上,驀地悲聲大笑,一拳一拳砸著地,直砸得拳頭血花四濺,“先帝!齊凜!十六年!十六年啊!”

    “是啊,二十年兄弟結義,十六年陰差陽錯,如今已生死相隔,連互相解釋的機會都沒有了。”太後眼眶泛濕,忍不住流下淚來,“蒼天在上,厚土在下,我齊凜願與謝如淵結為異姓兄弟,從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肝膽相照,永不背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謝侯,其實先帝從未有負年少時的誓言,隻是你輕信小人,心存偏見,從不信他。”

    “你道帝王心難測,可你的心還一如當初嗎?”

    謝如淵僵在那裏,狀若瘋魔,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賢王捏緊拳頭,還能勉強保持鎮定:“這隻是你們一麵之詞!誣陷本王!”

    謝安瀾走下台階,一劍架上了他的脖子,“賢王,當你站在這裏時,就已經滿盤皆輸了。”

    “陛下還沒醒!你敢殺當今的皇叔?誰給你的權利?”賢王無處可躲,隻能寄希望於遇刺的帝王永遠不要醒來。

    可惜,他注定要失望了。

    “朕給的權利。

    顧明崢的聲音從殿中傳出,雖帶著幾分虛弱,卻仿佛能安定人心。

    太後微不可察地舒了口氣。

    謝安瀾垂了垂眼眸,表情沒什麽變化。

    “賢王勾結蠻夷,犯上作亂,妄圖於朕昏迷之時逼宮篡位,傳朕旨意,壓入天牢候審!”

    “你沒有證據,憑什麽處置本王?”

    “證據?丞相已上交刑部了。”顧明崢冷靜道:“至於你與謝侯麾下的叛兵,也有孟少將軍處置,皇叔就安心在牢裏呆著吧。”

    祈安節之前,他收到孟亭來信,便已開始部署,祈安節遇刺,本就是他故意為之,杜博誠與孟聆秋,也是他早已安排下的棋子。隻要賢王或謝侯有所動作,一個就會趁亂進入府中收集證據,一個則是拿著兵符聚集長安城的兵力,對抗叛軍。

    賢王領著人在寧心殿鬧騰。

    宮外的硝煙,也差不多該停了。

    果然,孟聆秋騎馬領頭,一身戎裝地闖進來:“臣救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你!你!好一個初初登基的新帝,倒是本王小看你了!你真以為你能算盡一切嗎?你今日鐵血平亂,消減兵力,來日蠻夷揮兵長安,看你如何穩坐皇位!”

    眼見大勢已去,賢王竟一頭撞在了旁邊的石柱上,血濺當場!

    血珠濺到了謝如淵臉上,謝如淵突然清醒過來似得,猛地跳起搶下了一匹馬,飛速地往宮外而去。

    “聆秋姐,馬借我!”謝安瀾見此,立即追了上去。

    “安瀾!”顧明崢強撐著走到門邊,擰著眉頭,自清醒後,他還未與謝安瀾說過一句話,他心中隱隱覺得不安,快速地吩咐道:“來人,備馬!”

    他要去追謝安瀾。

    作者有話要說:  走一發劇情,這個世界很快就要結束了(づ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