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回民叛亂(二十)

字數:3376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一十六章

    柳湘當下見得肅州城城門打開,腳一踢馬屁, 就策馬駛進了城。此時的肅州城裏除了陳得才的一萬多太平軍是漢人, 餘下的基本都是回人了,柳湘在馬上看了看路邊, 隨處可見的都是衣衫襤褸的回民,可見這些人, 即使跟著叛軍起義了, 日子也沒好過到哪裏去。

    當下, 柳湘隨著引路的回族士兵, 在原先肅州的知府衙門裏停下。柳湘下馬,走入其中,但見衙門原先知府所坐的地方擺著兩個椅子, 上麵正坐著兩個三十左右的回族人,想來應該就是杜文秀和馬華龍了。而衙門之內,左右兩邊,各有十幾個回族人手持兵器依次排開, 顯然是照著原先官府的模樣作出的姿態。

    “堂下何人?”當下杜文秀率先問道,這說話的口氣,好似戲本裏那些的官老爺。可見,此人雖然是讀過幾年書,但到底也是地層出生, 沒見過官場上的太多世麵。

    柳湘至此,不卑不亢,麵上也不欲表露過多的輕視, 隻是微微一笑,那俊逸的臉上色若霓霞,就足見貴家公子的風範:“陝甘總督左宗棠大人旗下營總柳湘。”

    杜文秀與馬華龍見得柳湘這般姿態,心裏覺得此人當真是有幾分膽氣,膽敢孤身直入地方老巢,也難怪能小小年紀就能做到六品大官。須知,在這些底層回民的眼中,七品的縣令就已經是極高的官職了,再往上,簡直想都不敢想。

    “不知左大人派柳千總前來,有何指教?”

    “特為招撫而來,左總督知此次叛亂實乃百姓身受挑撥之顧,非回民願反。隻要爾等交出太平餘孽,朝廷必定會寬大處理。”柳湘說的很是誠懇。

    “左總督此事可能做主?”

    杜文秀馬華龍複問。

    “自然,否則又如何能派我前來?再者,以我大清火炮之威力,兵臨城下,又何必多此一舉?我大清乃禮儀之邦,自然言而有信。”

    說罷,柳湘又從懷中取出一封較厚的類似“寄信”的文書。“寄信”是清代特有的一種機密文書,通常由軍機處封發,隻有軍機大臣和封疆大吏可用,自然左宗棠是也有這樣的權限。

    杜文秀與馬華龍不動大清官方文書之間的差別,但也見得如此精致包裝的文策,也不由珍重起來,忙從座位上起身接過,看了起來。左宗棠在此文書上中以駢文的形式,洋洋灑灑上千字,痛斥了太平軍逆賊的卑鄙,又惋惜了回族居民被蠱惑的痛心,可謂文采飛揚,看得二人是眼花繚亂。

    “左總督的書信我等自要好生商量一下再回複。還請柳相公先行回去稟告左大人,明日,我等必定會給個答複。”

    杜文秀與馬華龍當下也歇下了想要扣住柳湘做人質的打算,顯然,在他們的心中,已經極其偏向被招安了,而且,在文書中,左宗棠許諾的諸多日後會對回民放寬的政策實在是讓人心動。這些回民反叛的初衷,不就是為了爭取權益嗎?

    柳湘見得目的達到,倒也不久留,便告辭出城。留下杜文秀與馬華龍繼續商議,二人商談了許久,最後還是決定接受招安。但是要接受招安,肯定不是你說招安就招安的,回族方麵,作為叛亂分子,肯定要作出一些舉措。

    而他們作出的第一件事,便是封鎖城門,率領眾人衝到陳得才的駐紮地,把陳得才給殺了。陳得才雖然現在還有一萬多的軍隊,但如今肅州城內幾乎有三十萬回民,且各個回民皆可成兵,陳得才的一萬大軍如何抵得過,這一萬多回太平餘孽就被殺了個幹幹淨淨,陳得才更是身首異處,頭被砍斷取下,裝於匣中,被杜文秀與馬華龍送去了左宗棠手中。

    第二件事,杜文秀與馬華龍為怕左宗棠反悔,同時把左宗棠送來的文書張貼在肅州城中,公告所有城內百姓左宗棠許下的承諾。原還有些回民對於杜文秀與馬華龍接受招安的決定有所不滿,但見到這封文書之後,倒也情緒緩解了許多。

    左宗棠在收到陳得才的人頭之後,也算是承認了回民們的誠意,正式開始於回民商談招安。左宗棠讓杜文秀等交馬械、造名冊,並盡數燒毀掉那些回民手中的竹矛與武器,算是一下子就把回民的胳膊斷掉了。

    如此這番繳械工作進行了五日後,終於告一段落。左宗棠又以雷霆之勢力派人扣押了杜文秀與馬華龍等回民叛軍的領導人,並進行了很是殘忍的淩遲處決。顯然,在左宗棠口中的寬大處理並非是免於“死刑”而是僅止步於不株連九族

    餘下回民百姓見得首領被殺,心下皆是驚懼不已。左宗棠見得血腥的警告起到成效之後,方才進行了下一步的工作,落實自己先前對回民許下的招安政策。他對一息尚存的回族難民進行了大規模的遷徙工作。

    左宗棠選定回民新聚居區的原則有五:一是有水可資灌溉的荒絕地畝,但此地需非戰略要地;二是白成片段,可使聚族而居,不致與漢民相雜;三是無大山大河之險,距大道不遠不近,以便管理;四是安置點之間宜遠不宜近,中間要有間隔;五是不在村、州、縣城附近。根據這五個原則,當時甘肅東北部(包括今寧夏的東南部)、中部一些州縣,便成了理想的安置區,也為日後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提供了基本的藍圖。

    在回民新居住地的政策上,左宗棠也進行了詳盡的部署:

    經濟上,以維持被遷徙回民的最低物質生活為原則。被遷回族群眾到達新地,左宗棠即令計口授田,督其耕種。對於極貧民戶,由官出資配給農具、耕牛、籽種。耕牛一般是三家一頭,或五家一頭。同時他鑒於新遷者家無隔夜糧,決定在新糧未收之前,以官糧供應。成人每日每人八兩,小孩五兩,以維持生計。

    政治上,以強化控製為原則。左宗棠命令在新聚居區裏,普遍設立十家長、百家長,由官府直接統轄。給各新遷戶發給良民牌,以備檢驗。回族群眾不準擅離安置點,有事外出者,須向十家長、百家長請假,由他們上報官府備案。有人擅自外出,十家長、百家長須上報稽查,並予以處分,如知情不舉,則重加懲處。新聚居區亦不能擅自接納外來回民,被遷回族更不能擅回原籍。

    宗教信仰上,以有條件的放任為原則。

    不得不說,這條遷徙政策嚴重削弱了陝甘回族的經濟力量。他使得回族內部的聯係大大減弱。安置點之間的距離較遠。加上官府的嚴密控製,各地回民基本無法自由來往,從根本上杜絕了大規模回民□□的能力。而廣泛的驅使回民從事農業,亦解決了回民的生計問題,使得回民再難有反心。

    左宗棠這條招安的計策,在平定了肅州城之後,同時給這件席卷整個陝甘一帶的回民起義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