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字數:1635 加入書籤
趙啟明驚呆了。
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李文泰居然願意接受少府提出的條件。
可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沒有讓他覺得欽佩。
他以為李文泰初出茅廬,沒有明白少府這是在盤剝絲綢商,便有些頭疼的把他叫住,然後道:“這些話我本不應該跟你說,但我也不能讓你就這麽走了,那麽我就跟你把事情放在明麵上來說吧。”
李文泰想說話,但他發現趙啟明有些生氣,便趕緊坐了下去。
“上繳給宮裏的絲綢,就當是交稅了。這老話說得好,依法繳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這是理所應當的。”趙啟明歎息著道:“主要是餘下的絲綢,隻能跟絲綢織造署進行交易,這也就意味著你們不能給絲綢定價,甚至連議價的資格都沒有,市場上的絲綢價格都是絲綢織造署說了算,這你應該能明白吧?”
“在下明白。”李文泰有點猶豫,但趙啟明顯然在等他說話,他也隻能硬著頭皮道:“少監的意思是說,絲綢價格都是絲綢織造署說了算,江都的絲綢作坊和絲綢織造署做生意,很可能會吃虧。”
“你真明白?”趙啟明吃驚道:“既然你知道,為何覺得少府的條件可以接受?”
李文泰感激的朝趙啟明道:“少監能為江都的絲綢商考慮,在下應該替本地的絲綢商跟少監道謝。”
“說重點。”
李文泰趕緊道:“少監剛來江都,不清楚本地的情況,其實江都本地的絲綢商本就艱難,每年所產的絲綢數量有限,比不過北方的絲綢,再經過官府的盤剝,早已是舉步維艱,如果絲綢作坊要籌資建設,這些絲綢商隻怕心有餘而力的不足。”
“有這種事?”趙啟明有些擔憂起來。
“少監可能不知道,現在有很多商號,包括在下的家中,都在收購各地的絲綢,目的是把這些絲綢賣到南洋,然後換來更值錢的東西。”李文泰可能覺得把話說的太明白,會表現出他奸猾的商人本質,便隱晦的說道:“在下的家中不是絲綢商,但如果有少府的支持,江都的大部分商號,都願意籌資建設絲綢作坊。”
聽到這裏,趙啟明還是有些不解:“就算原來的絲綢商沒有能力籌建建設作坊,取而代之的是你們這些從事海運的貨商,但我剛才都已經告訴你了,絲綢都隻能跟江南織造署交易,這也就意味著絲綢的交易和價格,都是絲江南織造署說了算的。”
“少監剛才也說了,少府會把絲綢轉賣給貨商,讓他們運到南洋去賣。”李文泰有些狡猾的看了眼趙啟明,然後接著道:“現在運到南洋的貨物中,最炙手可熱的便是絲綢和瓷器,瓷器即便是在北方也拿不到貨,這是沒辦法的事,但絲綢如果貨源充足,貨商隻要能拿到貨,到了南洋就能賺到錢。”
趙啟明發現自己突然跟上了李文泰的思路:“你是在告訴我,從事海運的貨商根本不在意江都本地的絲綢價格,隻要能生產出充足的貨源,他們就可以拿著這些絲綢去南洋,換來更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