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之亂篇

字數:5169   加入書籤

A+A-




    王允扶著漢獻帝劉協登上宣平門,李傕等人於城門下伏地叩頭“董卓忠於陛下,卻無故為呂布所殺。臣等此來,隻為太師報仇,非敢造反為逆。待事畢之後,當自詣廷尉受罪。現在請陛下將與呂布同謀的司徒王允交給我等”

    王允下樓來見。李傕等人直接開口質問“太師何罪而見殺”王允道“董卓罪不勝誅,長安士民一聞卓死,無不稱慶。你們不知道嗎”李傕等人再道“那即便太師有罪,與我等何幹?何故不肯赦免”王允不答。

    2日,漢獻帝劉協大赦天下。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張濟等人皆為中郎將。

    李傕下令將當日與王允、呂布同謀的司隸校尉黃琬下獄論死。而另一個同謀士孫瑞在董卓死後,將其功全歸於王允,自己謙遜不侯,故此次也得免於難。接下來要對付的就是司徒王允了。李傕等人先以漢獻帝的名義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二人入朝。這二人是王允的心腹,他們這個官職也是王允推薦的。要對付王允,必先對付這二人。

    王宏不願應召,遣使對宋翼道“李傕他們因我二人在外,故不敢加害王公。若我們進了長安,那就是今日進城,明日就被族誅。現在你打算怎麽辦”宋翼答複“禍福難料,然王命不可違啊”王宏道“不如我們去與關東諸侯聯絡,將董卓餘黨一網打盡”宋翼不聽,還是打算奉詔入京。王宏無奈,也隻能一起入京。

    7日,李傕下令將王允、宋翼、王宏三人全部殺死。王允妻兒同死。王宏臨終歎曰“宋翼豎儒,不足議大計啊”李傕、郭汜等追尋董卓屍骨,隻有殘灰尚在。收入棺中,移葬郿鄔。同時下令將王允暴屍於市,沒人敢來收屍。後來隻有王允故吏、平陵縣令趙戩棄官收葬之。

    李傕等人感激賈詡的救命之恩,欲封他侯爵,又想封他左馮翊、尚書仆射等官。都被賈詡婉拒,最後封為尚書。

    19日,前將軍趙謙被任命為司徒。

    6月,呂布出武關,往南陽郡去投奔袁術。呂布自恃自己誅董之舉有恩於袁氏,在南陽郡內恣兵鈔掠,引起袁術不滿,呂布不得不離開袁術,往河內郡去投奔張楊。之後又逃歸袁紹。

    7月13日,太尉馬日磾升任三公之上的太傅,錄尚書事。8月,太傅馬日磾、太仆趙岐二人奉詔,持節前往關東鎮撫。車騎將軍皇甫嵩升任太尉。司徒趙謙罷官。9月,漢獻帝劉協下詔:封李傕為車騎將軍、司隸校尉、假節。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驃騎將軍。皆封侯。李、郭、樊三人共掌朝政,張濟出屯弘農郡。29日,司空淳於嘉轉任司徒,光祿大夫楊彪升任司空,並錄尚書事。

    董卓西遷長安之時,曾遣使約韓遂、馬騰二人共同對付關東聯軍。可等韓遂、馬騰二人率兵前來長安與董卓會合時,董卓已被呂布、王允合謀刺殺,而王允又被李傕等叛軍所殺,長安落入叛軍手中。最後,李傕以漢獻帝的名義,封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郡。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遣屯郿縣。

    10月,荊州刺史劉表遣使貢獻。漢獻帝封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12月,太尉皇甫嵩罷官。光祿大夫周忠升任太尉,參錄尚書事。

    本年,曹操一路追擊入侵兗州的青州黃巾軍到了濟北國,最後收降戎卒30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組成未來爭霸天下的最初班底:青州軍。之後,由曹操征辟的治中從事毛玠就向曹操提出爭霸天下的總方針“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曹操采納其言,立即派使者去見河內太守張楊,要向他借道,往長安去迎奉漢獻帝劉協。

    張楊一開始拒絕。後來屬下董昭說服了張楊袁,張楊於是放曹操的使者西行,同時還上表推薦曹操。董昭也以曹操的名義,寫信給李傕、郭汜等人,由曹操的使者一並帶往長安。

    李傕、郭汜得信後起初不信,不是聽說關東諸侯們曾有意另立天子嗎?那這個曹操怎麽還會遣使來迎獻帝呢?這其中不會有詐吧?於是打算扣留曹操的使者。後來被黃門侍郎鍾繇說服,認為不可如此絕關東人心之望。最後李傕、郭汜他們決定厚賞使者。不過皇帝卻是不能被你迎去的,要不然我們靠啥吃啥?所以你還是從哪來,回哪去吧…路費不夠可以問我們要哦!

    本年,徐州刺史陶謙與幾個郡守、國相一起共同推舉朱俊為太師,並給各州郡發布檄文,號召大家一起出兵征討李傕,奉迎天子。李傕得知後,接受周忠、賈詡的建議,以漢獻帝的名義征朱俊入朝。朱俊不敢違詔,隻能拒絕陶謙等人所請,入朝擔任太仆一職。

    本年,公孫瓚再度出兵攻打袁紹,卻在龍氵奏再被袁紹擊敗。公孫瓚回軍幽州,不敢再出。

    本年,揚州刺史陳溫去世,袁紹派袁遺來擔任領揚州刺史,卻被袁術趕走。逃到沛縣的袁遺被手下士兵所殺。袁術任命陳瑀為揚州刺史。

    193年春天,曹操駐軍濟陰郡鄄城縣。袁術因被劉表斷了糧道,引軍還屯陳留郡封丘縣,黑山軍別部及南匈奴於扶羅單於皆附之。曹操出兵攻打駐紮在匡亭的袁術部將劉祥,引袁術大兵來救,大敗袁術,接著包圍封丘城。袁術在包圍圈形成之前逃了出去,先是逃到襄邑縣,曹操一路追趕,決渠水灌城。袁術又逃到梁國寧陵縣。被曹操再度擊走而往九江郡逃去。誰想被他自己任命的揚州剌史陳瑀拒絕入境。袁術退保九江郡陰陵縣,重整兵馬,之後全力攻打壽春縣。陳瑀抵擋不住,逃往下邳國。袁術遂自領揚州,同時兼稱徐州伯。並與長安的李傕等人聯係,受朝廷封為左將軍、陽翟侯、假節。

    袁紹任命自己的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這當然會引起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的不滿。田楷在部下劉備的支持下,與袁紹苦戰二年,史書記載到了“士卒疲困,糧食並盡。互掠百姓,野無青草”的程度,終於等到了奉長安朝廷之命,前來和解關東的趙岐。於是在趙岐的調解下,公孫瓚與袁紹和親,互相罷兵。

    3月,袁紹駐軍巨鹿郡與安平國交界的薄落津。突然接到消息:魏郡駐兵造反,聯合黑山賊於毒等數萬人,攻陷鄴城,殺死太守。袁紹下令還軍魏郡斥丘縣。

    夏天,曹操還軍濟陰郡定陶縣。

    陶謙接受治中王朗、別駕趙昱的建議,決定由趙昱作為使者,向身在長安的漢獻帝遣使奉貢。劉協也投桃報李,封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將軍、溧陽侯。封趙昱為廣陵太守、王朗為會稽太守。

    曾對曹操做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價的許劭避地廣陵郡,陶謙禮之甚厚。但許劭看人之準豈同凡響”陶謙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勢必薄,吾當去之“後來陶謙果然開始下令捕殺自己徐州轄境內的士大夫,人乃服其先識。

    6月,太尉周忠罷官。太仆朱俊升任太尉,錄尚書事。

    6月,下邳國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先是與其聯合,攻下泰山郡華、費二縣,又一起攻打任城國。不久卻又將闕宣擊殺。

    6月,袁紹軍殺入河內郡朝歌縣鹿腸山,征討於毒起義軍。激戰五天後,大破起義軍,斬殺於毒及其眾萬餘人。袁紹軍沿著山路一直向北攻打,左髭丈八、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數支起義軍皆被剿滅,最後在常山郡遇到強敵:擁有精兵數萬、騎數千匹的黑山軍張燕及屠各、烏桓等少數民族部隊。袁紹與呂布聯合,與對手連戰十餘日,兩敗俱傷,各自退兵。

    袁紹心忌呂布,於是任命呂布為司隸校尉,並派壯士送呂布前往赴任,而陰圖之。結果被呂布識破,呂布使人鼓箏於帳中,自己則悄悄離去,最後率軍複投張楊帳下。

    在兗州逐漸站穩腳跟的曹操派泰山太守應劭前往琅邪郡迎接在此避難的父親曹嵩,準備一家團聚,共享天倫。誰知迎來的卻是一場悲劇。誰都知道曹嵩很有錢,這次他將全部財物打包,竟裝了有百餘輛車。在這亂世之中,這實在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徐州牧陶謙的部下張闓本奉命護送曹嵩,但他見財起意,竟在半路殺人越貨。曹嵩及幼子曹德皆被殺害,財物被搶。

    消息傳回兗州,曹操大怒。秋天,率大軍來為父親報仇。連下徐州十餘座城池,又在彭城大敗陶謙,陶謙躲進徐州州治東海郡郯縣不敢再出。而曹操為報父仇,下令在泗水坑殺數十萬徐州百姓,泗水為之不流。曹軍攻郯縣不克之後,轉攻下邳國的取慮、睢陵、夏丘三縣,攻陷之後也是屠城,就連雞犬也不放過。

    9月,長安朝廷招試儒生40餘人。上第者封郎中官職、中第者封太子舍人官職、下第者不錄。10月,行太學禮。漢獻帝劉協親臨永福城門觀儀,賞賜博士以下各級官員。

    10月,司空楊彪罷官。27日,太常趙溫升任司空,錄尚書事。

    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幽州牧、大司馬劉虞居中調解,公孫瓚不聽,且縱兵四掠。劉虞無奈,上表向朝廷陳述。公孫瓚也上表指責劉虞稟糧不周。二人互相詆毀,朝廷依違而已。

    公孫瓚打不過袁紹,就把矛頭指向了劉虞。先是在薊城東南修了座小城,率兵駐紮,直逼幽州州治所在的廣陽國薊縣。劉虞數次邀請公孫瓚赴宴,公孫瓚都稱病不往。

    10月,劉虞起兵十萬,前去征討公孫瓚。當時公孫瓚正分兵四出,沒想到劉虞會突然來攻,倉卒之間欲棄城東奔,卻又看到劉虞部下行伍不整,旗幟散亂,又因劉虞曾嚴令禁止部隊燒殺搶掠“無傷餘人,吾隻殺一伯珪(公孫瓚字伯珪)而已”使得部隊的士氣也不高。見此情形,公孫瓚決定固守不出。

    幾天後,公孫瓚選募銳士數百,偷出城去,因風縱火,慌得劉虞部隊東逃西竄,不戰先潰。公孫瓚乘勢出城掩殺,劉虞大敗,向北邊的居庸關逃去。三天後,薊城被攻陷。劉虞也被活捉。

    恰在這時,朝使段訓到來,傳達朝廷詔書:增加劉虞封邑,監督六州之事。封公孫瓚為前將軍、易侯。公孫瓚便向段訓誣陷劉虞當年曾與袁紹一起合謀自己稱帝。不管段訓信不信,用武力脅迫段訓以朝廷的名義將劉虞一家在薊市公開處斬。孫瑾、張逸、張瓚等人對公孫瓚罵不絕口,與劉虞同死。公孫瓚將劉虞首級送往京師,在半道上被劉虞故吏尾敦搶回歸葬。

    劉虞此前派去長安的使者田疇出使回來後,劉虞已死,田疇便前往哭墳。公孫瓚得知後大怒,但田疇一番慷慨守義之言,最終打消了公孫瓚的怒氣,放其回歸家鄉右北平郡無終縣。田疇因“君仇未報,吾無顏立於世”遁入徐無山中。百姓從之者數年間至五千餘家。田疇立法令十餘條,開辟了這漢末亂世中的一片桃花源,也開創了魏晉南北朝一種新的政治自保組織——塢堡的先河。連與烏桓、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關係也搞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