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渡江篇

字數:5250   加入書籤

A+A-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楊定與段煨相持不下之際,李傕、郭汜這兩個人仿佛開了竅,想明白了一件事:不該讓天子脫離自己的掌控啊!於是年初還水火不容的兩個人,竟聯起手來,準備再次劫帝西歸。而張濟也因與楊奉、董承二人不合,選擇了去與李傕、郭汜聯合。一起劫駕。楊定聽說李傕、郭汜殺到,第一時間就是想逃跑。可是逃往藍田縣的道路已被郭汜封閉,於是楊定單騎逃亡荊州。

    11月3日,劉協一行到達弘農郡。但張濟、李傕、郭汜三人緊追不舍,雙方大戰於弘農東澗。官軍戰敗。大長秋苗祀、步兵校尉魏傑、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俊等文武官員戰死,士卒死亡更是不可勝數。禦物、符策、典籍,拋棄殆盡。

    5日,劉協一行來到曹陽澗露宿。董承、楊奉一麵假意與李傕等人議和,一麵派人秘密前往河東郡,招攬原白波起義軍李樂、韓暹、胡才等人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這些人奉詔前來,卻隻帶來數千兵馬。不過勝在出其不意,他們首戰便大敗叛軍,斬首數千人。

    13日,劉協一行繼續向東。董承、李樂二人衛護左右,胡才、楊奉、韓暹、南匈奴右賢王等人斷後。結果李傕等人探知河東援兵不過數千烏合之眾,於是再來挑戰。這一戰官軍大敗,死者甚於10天前的東澗之戰。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戰死。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得賈詡極力保護,才得以從李傕刀下逃得一條性命。

    追兵大至,李樂道“事急矣,還請陛下上馬速行”劉協哽咽道“不可!百官何辜,朕怎忍舍去”雙方兵陣連綿四十裏,官軍且戰且走,最後總算保著劉協安全到達陝縣,開始結營自守。當時虎賁、羽林軍不滿百人。李傕、郭汜、張濟三路叛兵繞營叫呼,官軍皆相驚失色,各謀散去。李樂請求皇帝乘夜先行渡河,東出孟津,去求關東諸侯保護。楊彪認為河道險難,不該讓天子涉險。要由李樂先行探路,舉火為應,然後天子方能渡河。

    李樂應允,當即便去為劉協探路,成功後下令點火。漢獻帝劉協這才率眾公卿步行出營,皇後伏壽此時也顧不得身份了,跟著劉協一路躑躅同行。國舅伏德一手扶著皇後妹妹,一手還挾著十匹絹。董承實在看不下去,命孫徽率兵上前搶奪。一名皇帝的侍者遭受池魚之殃被殺死,其血濺汙伏皇後之衣。嚇得皇後涕泣求救,經劉協出麵喝阻,爭端方息。

    來到河邊,隻見河岸高出水麵十餘丈,要怎麽安全跳下去呢?這時,伏德手裏的10匹絹就派上用場了。用絹裹住劉協的身體,由兩人拽住絹端,輕輕將皇帝放下。伏皇後則由兄長背著,一躍而下。太尉楊彪以下,依次匍匐而下。到了船上,早已冠幘皆壞。

    禦船之中,此時已有數十人,不堪再載。可那麽多的士卒依然死死的扒著船舷不肯放手。董承、李樂二人親自以戈擊之,剁下的手指據說達到“於舟中可掬”的程度。沒能渡河的宮女、官吏、百姓,一股腦的被叛兵掠走,衣服俱盡,發亦被截,凍死者不可勝計。衛尉士孫瑞被李傕所殺。

    成功渡過黃河,來到與陝縣隔黃河相望的河東郡大陽縣李樂的軍營之中。河內太守張楊派數千人給落難帝後一行送來了保命的第一要物——米!

    經短暫的休息之後,12月3日,劉協坐上一輛牛車,來到了河東郡治安邑縣。河東太守王邑來獻上綿帛,劉協下令將其分賜給眾公卿。封王邑侯爵。封胡才為征東將軍、張楊為安國將軍,皆假節開府。另外還封了好多賊帥。來不及刻印,就用錐在石上刻出字跡,便即頒發。帝、後居於棘籬之中,門戶不閉。群臣議事,就以這棘籬作為朝堂,兵士們伏於籬上,觀者以為笑。

    劉協派韓融去弘農郡與李傕、郭汜等叛軍講和。叛軍答應了,並放還了所掠的公卿百官及乘輿器服等物。經此一亂,長安城空40餘日,強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間,關中都無複人跡。

    19日,張楊來朝,建議漢獻帝還都洛陽。但遭諸將反對,張楊也隻能鬱悶返回河內郡野王縣。

    袁紹手下的第一謀士沮授向袁紹建議曰“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但遭郭圖、淳於瓊反對“若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不可”沮授道“奉迎天子,既合大義,又得時宜。若不早圖,必會落人之後,那時可就被動了”可惜袁紹並非忠心漢室之人,最終沒能采納沮授的意見,也為他5年後的那場大敗種下了禍根。

    吳景與樊能、張英等對峙已一年,未能取勝。原孫堅的校尉朱治便來勸孫策:不如乘此機會脫離袁術,去江東發展自己的基業。孫策接受了這一建議,便來見袁術“我想去助我舅舅一臂之力,攻下橫江。然後在江東地區募兵。先父在江東曾頗有舊惠,估計可募得三萬兵。我便願率此軍,助明公平定天下”袁術想著江東有劉繇據曲阿、王朗在會稽,有這兩大強敵在,孫策此行也未必能順利平定江東,因此前自己對孫策有些事也的確做的稍嫌過分,不如這次就答應了吧。

    於是袁術封孫策為折衝校尉,給了他千餘士兵、數十匹馬(《三國演義》中,孫策是以亡父留下的傳國玉璽交換了袁術的三千士兵、五百匹馬)21歲的孫策就帶著這一家底渡江,開始了艱難創業之路。

    孫策一路走一路招兵。等到達曆陽縣時,手下已有五六千人。丹楊太守周尚的從子周瑜是孫策幼年的發小,年齡比孫策小兩個月。聽到孫策渡江,他便率兵押糧來迎。孫策大喜“吾得卿,事諧也”

    橫江、當利很快都被攻下,樊能、張英敗走。隨後孫策便開始渡江轉戰,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者。士民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孫策渡江後第一戰士劉繇設在牛渚的營帳。孫策旗開得勝,盡得糧穀、戰具。第二、三戰分別是在丹陽郡秣陵縣南的下邳國國相笮融與秣陵城中的彭城國國相薛禮。他們本都是徐州轄下。陶謙命笮融掌管廣陵、下邳、彭城三地糧運,笮融卻私自將這三個郡國的貢賦據為己有,用來大建佛祠,招攬好佛之人。在陶謙被曹操攻打時,笮融率萬餘男女逃往廣陵郡,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然而笮融卻貪圖廣陵郡的積儲而恩將仇報,殺死趙昱,縱兵大掠,隨後與薛禮一起過江來到揚州,奉劉繇為盟主。很快,笮融、薛禮二人皆被孫策擊敗。可這時突然傳來消息:牛渚營被樊能、於靡奪去。歸路被斷的孫策當即轉兵回攻,大敗樊、於二人,生擒萬餘人。之後又來攻打笮融。

    而這時,笮融深溝高壘,做好了長期據守的準備。激戰之中,一支流矢還射中了孫策的大腿。孫策受傷,返回牛渚軍營。部將們前來問安。孫策定下詐死之計,要誘笮融出城來追。

    而笮融也果然上當。派於茲出征,結果被孫策設伏,打得大敗,於茲本人戰死,被殺千餘人。孫策單騎殺到笮融營前挑戰,笮融懼不敢出,再次奉行烏龜堅守不出策略。孫策無奈,隻得轉攻劉繇部將駐守的廣陵郡海陵縣、丹陽郡湖孰縣、江乘縣,攻下三縣之後,兵鋒直指劉繇的老巢——吳郡曲阿縣。

    這時,未來江東的第一猛將、劉繇的同鄉太史慈正好來拜見劉繇,眾人便建議劉繇任命太史慈為大將,以拒孫策。但被劉繇以麵子問題拒絕了“我若重用他,恐為許劭所笑”隻任命太史慈做了一個偵察兵。這一天,太史慈與另一個偵察兵兩人在外出偵察的過程中,突然與孫策遭遇。當時孫策身邊也隻有孫堅舊將韓當、黃蓋等13人。

    太史慈見機不可失,便邀孫策單打獨鬥。結果這一戰,孫策把太史慈從馬上刺下,太史慈也把孫策從馬上拉下;孫策拔取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也扯下孫策頭上的兜鍪。可說兩人不分勝負。之後兩家的救兵各自趕到,於是雙方撤軍。

    然而劉繇終究不是孫策的對手。在一次大敗之後,劉繇選擇了放棄曲阿,北逃丹徒縣。孫策進入曲阿城,慰勞將士,安定民心,並告諭諸縣“凡劉繇、笮融的部眾來降,一律不究既往。百姓樂從軍者,免除一門徭役。不願從軍者,絕不勉強”於是十多天的時間,就四方雲集,孫策共得兵二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

    20日,袁術封孫策行殄寇將軍事。封從弟袁胤為丹楊太守。而原丹陽太守周尚及其從子周瑜就去壽春和孫策一起吧…

    呂範向孫策自薦,願暫領都督,整肅軍紀。在孫策還沒同意的情況下就幹起了這個“都督”的活。孫策知道後,便正式任命呂範。從此軍中肅睦,威禁大行。不過孫策手下最重要的謀士還是二張:正議校尉張紘、長史張昭。孫策出征時,常令一人居守,一人從征。尤其是張昭,孫策待以師友之禮。文武之事,一以委昭。並且當看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中隻認張昭不認自己之時,孫策表現得非常大度“張昭就像春秋時的仲父管仲,而我就是春秋首霸齊桓公啊”

    劉繇打算奔往會稽郡,許邵反對,認為會稽郡將是孫策的下一個目標。如今應奔往豫章郡。劉繇聽從了。先任命自己的豫章太守朱皓,讓他去攻打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諸葛玄。諸葛玄退保西城。劉繇溯江西上來到豫章郡彭澤縣,召笮融來相助朱皓攻打諸葛玄。許邵看人的眼光一如既往的準“笮融此人多詐。朱皓以誠待人,不得不防”果然被許劭料準。笮融一到,便使詐殺死了皓,代領豫章郡事。劉繇後悔無及,下令征討笮融。笮融敗走入山,被當地山民所殺。漢獻帝下詔:任命華歆為豫章太守。

    孫策的部下、丹楊都尉朱治趕走吳郡太守許貢,占據吳郡。許貢向南逃亡,投靠山賊嚴白虎。

    張超在雍丘縣被曹操圍攻甚急。張超對部下道“此時天下恐怕隻有一個人還會來救我,那就是昔日在我帳下任功曹、如今的東郡太守臧洪”部下們卻都不以為然“如今臧洪已經不是您的功曹了,他是袁紹的手下。袁紹與曹操現在關係很好,想必不會來救您的”張超道“袁紹是不會來救我。但臧洪乃天下義士,他一定會來”可惜臧洪在袁紹麵前徒跣號泣請兵,甚至就是求袁紹放自己率兵去救,都被袁紹拒絕。最後12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自殺,曹操下令夷張氏三族。

    為此,臧洪深恨袁紹,絕不與通。袁紹也恨臧洪背叛自己,竟興兵攻打。臧洪誓死固守,曆年不拔。袁紹於是找來手下第一筆杆子陳琳,讓他寫信招降臧洪。結果臧洪鐵骨錚錚,回信寧死不降。袁紹增兵急攻。城中內無糧穀,外無強援,臧洪召集部下,表示自己當與城共存亡。但部下們可各攜家眷,先行逃生。結果部下們皆垂泣表示願同心誓死。大家掘鼠為食,煮筋充饑。臧洪甚至親手將自己的愛妾殺死,烹肉啖眾。最後隻剩下米3升,主簿據實以報,準備給臧洪最後做一頓饘粥。臧洪歎曰“我何甘此獨食?可作薄糜,分餉眾人”

    東郡城破之日,城中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無一離叛。臧洪最終仍為袁紹所擒。袁紹大會諸將,將臧洪押上來“我待你不薄,為何相負?今日可服我嗎”臧洪據地瞋目答道“袁氏世受國恩,不思為國除害,反而任由曹操屠滅張氏一族。臧洪隻恨兵少勢孤,不能為張氏及天下報仇,有甚麽服與不服”袁紹不禁怒起,命左右要將臧洪拖出斬首。突然旁邊站起一人:陳容“將軍欲舉大事,為天下除暴。而先誅忠義之士,不可”袁紹道“你是臧洪的什麽人?怎麽為他說話”陳容道“仁義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為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死,不與將軍共生”袁紹簡直怒上加怒,就下令成全了陳容,將他與臧洪一並殺害。當時在座之人無不歎息“奈何一日殺二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