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字數:2401 加入書籤
清夜清風清穀天,好清爽,不需煩,
瑤台桂樹清風店,有嫦娥,無需伴
欲使玉漏催銀錢,有玉兔,趕玉蟾。
水晶宮裏笙歌喧,自娛樂,孤芳顏。
當張浩天睜開雙眼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了。
他睜開雙眼,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耳朵貼在掩體的土壁上,聽了一會兒,確信沒有異常情況,才將神經鬆弛下來。
他取出食物和水,補充體力。
還未定更。他就來到了他的工作地點,他走到洞口邊觀察了一下,那開光土周圍的細土伸手摸了那壓在開光土上的野草草徑,一切皆如昨晚離開時的樣子,這才移開那開光圖土塊。將背包卸下,跳進那洞穴,繼續工作。
今晚,他要以四十五度斜角向下方挖掘洞穴。
如果他判斷準確的話,斜向挖去應該不超過一丈遠的距離,就能到達古墓的外牆了。
自古以外,高明的盜墓者對土方的計算是相當精確的,能少挖不可多挖,這一行的宗旨原則是:穩、準、快。按部就班的實地勘驗,細致周密的分析判斷,一旦定準就要不遺餘力地動手挖掘,力求速,不可拖延。
張浩天的方向感很強,尤其是在黑暗中。這個與他的先天資質和後天的嚴格刻苦的訓練密不可分。
他一開始是蹲在垂直洞穴的洞底挖掘,隨著洞穴向前推進,他就隻能把爬著進行挖掘了。
因為他打開的洞穴的直徑隻有兩尺寬,也就是比他本人的肩膀略寬一點而已。
她所穿的衣服是特製的盜墓服,即有黑色的厚布做成的連身服裝,也就是褲子和褂子連在一起的,中間不能分開的服裝。這種服裝在背後靠背的部位,留有開口,兩邊定有排孔。穿著線繩,當然穿好服裝伸手拉緊線繩,全身上下變成為一體。那顯著的區別於普通服裝的地方是,這“盜墓服”的前胸為主要位置,有一個麻布縫製的類似有肚兜的布袋,這個布袋是活的,可以倒翻出來,能夠裝下近二十斤的土。盜墓者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運出土之後,倒掉布袋中的土。重又回到洞穴之中,如此往複逐次推進。
每當他上下洞口的時候,要動動他的視覺、聽覺器官,警惕四周的情況,力求不要漏掉任何蛛絲馬跡,星光的明暗,風速的大小,甚至樹枝的搖擺和草屑的移動,無不在他的監聽監視範圍之內。
當北鬥七星的勺柄轉動的時候,啟明星的光芒格外的明亮之際,預示著新的一天的來臨。
此時,匍匐於地下的張浩天,正因觸到道了堅硬的障礙物而欣喜若狂。
那障礙物如牆壁一樣立在他的麵前。
欣喜之餘,他輕輕撥掉上麵的濕土,用手在上麵撫摸著。。。。。。
手上的感覺告訴他——是牆,青磚壘成的牆!
張浩天手腳並用,退出斜向下方的墓道。
他停止了繼續挖掘,隻是在隻能容身的垂直洞穴的底部,蹲下身來。
每當正常工作遇到轉折的時候,經驗告訴他需要先冷靜一下。
一開始,他判斷出這是宋朝古墓時,就有了一種擔心在懷:他想起師傅杜建璋的教導,宋代及以前的古墓,帶有墓室的必是達官顯富之家,這種牆的牆體,多以藍磚磨縫砌成外皮,中間夾芯灌注糯米、白灰的混合醬湯,非常的堅固。這種牆體耐潮濕、耐腐蝕,是很難打透的。隻有找到他的通天入地的氣眼,才有可能進入墓穴。氣眼的鑄成方法與牆體的方法一致。但它卻是脫離於牆體整體結構的單獨個體,是不與牆體相連,因此上比較容易打透。
張浩天之所以要冷靜,就是因為想到了這個問題。
他站起身欲出洞口,將那開光土蓋好,做好偽裝。背起背包朝他的棲身之所——那片樹林走去。在洞穴中,那股激蕩之情此時已完全蕩然無存了。多災多難的人生經曆的使得張浩天少年老成!有了文化知識、有了技藝在身的他更加知道“知進知退”了。遇事之後,他首先想到:這是好事嗎?從而迅速相處對應之策。若是“好事”自然就好說好辦!他信奉“三思而行”是真理之言。並嚴格遵循和執行!所以當他遇到墓室的外牆,證實了自己的判斷正確而有些激動的時候:他果斷地停止了“工作”!他要冷靜的想一想:如何更好地判斷,如何“破牆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