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巨山神

字數:1587   加入書籤

A+A-




    譯著:

    金溪喻步高(字曉堂)先生,幼年為孤兒,給人放牧(譯者注:慵,同庸。受人雇傭)。有一次在野外放牛,失足掉進深水潭,並沒有人看見。掉落中忽然聽見下麵有人說話:“這是封君(譯者注:舊時子孫貴顯,其祖或父受有封典的,稱為‘封君’)啊。”下麵的人用笏板托住了他的腳,將他送出水麵,此時他所放的牛正將尾巴從岸上垂下來,於是拽著牛尾巴攀了上來。長大後到景德鎮經商,後來帶著所賺的錢回到老家,活到八十多歲才去世。他的大兒子喻南屏(字大任)先生,乾隆四十五年鄉試中舉。“封君”的說法,大概是從這裏應驗了。

    喻步高去世幾年後,其姻親徐氏設乩壇請神。乩書(譯者注:扶乩是一種民間請神的迷信活動,將一丁字形木棍架在沙盤上,由兩人扶著架子,依法請神,木棍於沙盤上畫出文字,稱作乩書,代表神明所說的話):“英巨山神到。”英巨山是金溪北部的名山。山的北麵,就是徐氏的居所。於是問神仙的姓名,乩書“喻步高”三字。徐氏驚訝地說:“您該不會就是我的親家公吧?”乩書:“是的。”

    當時喻步高的二孫子喻雲圃正在外婆身邊,問道:“認得我嗎?”乩書:“我孫子唄,哪能不認識?”雲圃高興地跪下問道:“爺爺怎麽成為這座山山神的?”乩書說:“閻王認為我誠實,所以我才有幸接受這個封典。”雲圃說:“爺爺既然是神仙了,必然知道福禍凶吉。您子孫們的科考功名將會是怎樣的?”乩書說:“你盡管讀好書,自然就可取得功名。又問它幹什麽呢?”接著題詩一首,又寫道:“我一生不曾讀書,所以詩做不好。”將家中過去的舊事以及家人現在的情況問了個遍,沒有不符合的。最後,告辭離去,乩不再動了。以後請神,也沒再來。

    雲圃是我的姐夫,所以我對這件事知道得很詳細。喻步高老人家在世時,生活中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雖然富有但非常節儉,喜歡向有困難的窮人施舍財物。我十二歲時,曾經上他家裏拜見過老人家。他穿著寬鬆的衣服,藹然可親,果真是一種長者的風範。有這種風範的長者做神仙,誰能說不合適?

    附原文:

    金溪喻公步高曉堂先生,幼孤,為人慵牧。飯牛於野,失足墜深淵,人無知者。聞下有人雲:“此封君也。”乃以版承其足,捧之出水,則牛方垂尾岸下,遂攀而上。後經商景德鎮,腰金以歸,年八十餘卒。長君南屏先生大任,領乾隆庚子鄉薦。封君之說,當有驗矣。

    卒後數年,其戚屬徐氏為扶鸞之戲。乩書曰:“英巨山神至。”英巨山者,金溪北境之名山。山之陰,即徐氏居也。因叩神姓名,乩書“喻步高”三字。徐氏驚曰:“公得毋即吾姻乎?”乩曰:“然。”

    時公次孫雲圃在側,問:“識之否?”乩曰:“吾孫耳,烏得不識?”雲圃喜而跽請曰:“祖何以得主茲山?”乩曰:“冥王謂我無欺,故膺此封典。”雲圃曰:“祖既神矣,必知休咎。子孫科名何如?”乩曰:“爾但讀書,自可致功名。何問為?”既而題詩一首,複自書曰:“生平未嚐讀書,故作詩不能佳。”曆叩以家中舊事及家人所在,莫不符合。久之,辭去,乩不複動矣。後請之,亦不再至。

    雲圃為餘姊婿,故能悉也。公居家孝友,富而節儉,好施與。餘十二歲時,曾登堂拜公。寬衣緩帶,藹然可親,真長者也。長者而神焉,誰曰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