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忠介公
字數:2002 加入書籤
譯著:
江西崇仁的大華山,是天下道教名山。山上的神極為靈驗,求健康平安的、祈幸福吉祥的信眾,從附近幾個郡匯集而來,路上的人幾乎腳尖與腳跟相接。其中如有心不誠的,總會受到神靈的懲罰。
武財神趙公明、護法神王靈官是左右二元帥,二神隔年輪流執法。相傳趙公明較為寬厚而王靈官更嚴明。趙公明執法的年份,上山拜神的人如果小有過失,多不計較。法度嚴明懲罰立顯的,必定是王靈官當值的年份:重的當場擊死,或摔下山崖致肢體殘廢,斜著眼睛看神的就會眼痛,說話不敬的就會口舌生瘡,亂刻亂畫亂摸亂攀亂比劃的,手指或腳趾就會受傷。輕的也可能得上瘋癲病,將自己生平的**到處向人宣示。因此,一些習慣不好、約束不嚴的人,聽說了這個情況都不敢上山。
曾經有一個拜神的人剛剛走到山下,見前麵有一個女子的腳很小,心下羨慕。便用兩個指頭遠遠地比量了一下女子小腳的長短,手指立刻就僵硬了,趕緊到神前悔罪,這才能活動。還有一個大談牛肉味道鮮美的人,馬上變成了啞巴,懇求祈禱神靈後才能說話。另有男女二人半路相好,夜間苟合,兩人身體牽連不能擺脫,二人因羞慚痛苦都死掉了,死後仍然不能分開,隻好用一口棺材埋葬兩人。這個山上神的靈驗大約如此。
鄒元標(譯者注:鄒元標,字爾瞻,江西吉安吉水人。嘉靖中進士,官至福建按察使。據《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一》載:“崇禎初,贈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諡忠介。”故稱“忠介公”)尚未發跡之前,三次到大華山而三次都沒能上得去。他向別人問這是什麽緣故,人家說:“你的靴子,是皮革的,神一定是討厭這種東西。應該馬上換掉!”於是換成布靴,才得以上山。既而進到廟裏,看到神像旁有大鼓,正是牛皮蒙成的。鄒元標詰問神像說:“我用皮革做靴子,神討厭它,算是有道理了。然而,神不知道為什麽要用皮革做鼓,難道另有什麽說法嗎?”話未說完,那隻鼓就從鼓架上滾下,一直滾到山腳下。聽說這件事的人都為此感到驚異,從此,每年供獻到神前的鼓都是用布蒙的。
鄒元標自從以理使得神屈服後,對自己的言行約束更為謹慎,哪怕是在無人注意的曠野或門戶緊閉的房間裏,也絕不會有絲毫的放鬆。神派靈官暗地裏跟蹤了三年,想要尋找他的短處予以報複。常常能聽到靈官那清脆的鞭子聲,要麽在白天或燈光下,常能看到靈官舉起鞭子將要下擊的樣子,但始終沒有擊下。後來,偶然路過一個水井旁,見到打水用的繩子上拴著一隻盛水的罐子,裏麵的水很幹淨,是剛剛從井裏打上來的,而打水人此刻沒在這裏。鄒元標正口渴,捧起水就喝。突然發現水中有靈官那隻鞭子的倒影,急忙拿出一些銅錢丟進水中,鞭影才消失。從此之後再沒發生這樣的怪異事。
附原文:
崇仁大華山,名山也。其神甚靈異,禱疾病、祈福祥者,數郡畢至,趾相接也。有不誠者,輒被譴。
趙元壇、王靈官為左右二元帥,輪流值歲。相傳趙寬而王嚴。趙值歲,來者有小過,多不較。其繩之峻而禍之速者,必王值歲也:甚者被其擊立死,或蹉跌傷折肢體,邪視者痛目,妄言者卷舌焦唇,手足不戒者,傷指及趾,其輕者亦或得狂疾,自道生平私隱事。以故諸為不善者,聞其風不敢往。
嚐有謁者至山下,見一女足甚纖,心羨之。因以二指遙度其長短,指乃僵;至神前悔罪,乃複。又有一人言牛肉之美,遂喑啞,懇禱而後能言。又有男女二人中途相悅,夜苟合,兩體連牽不能脫,遂羞痛俱死,死猶相粘,同棺而葬之。其靈異如此。
鄒忠介元標微時,三至而三不得上。詢其故於人,人曰:“子之靴,革物也,神必惡此。盍易之!”易布靴,乃登。既謁廟,見神旁有鼓,革鼓也。忠介詰神曰:“我革其靴,神惡之,宜矣。神胡革其鼓,庸有說乎?”言未已,鼓即從架上滾下,直至山腳。聞者異之。後每歲供布鼓焉。
忠介既以理屈神,彌自持慎,雖曠途暗室,不敢或苟。神使靈官隨之三年,欲伺其短。每聞鞭聲錚然,或日中燈下,見其舉鞭欲擊狀,而卒莫之擊。後偶過井旁,見修綆係一膽瓶,有水甚清潔,蓋新汲之井中者,而汲者不在。忠介方渴,掬飲之。乃見水中有靈官鞭影,急取錢投於水,乃滅。遂不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