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去母留女
字數:3387 加入書籤
端午節早上起得比往常更早,我們都在頭盔上插了艾草,腰上掛了五彩線繡的五毒香包。
從早上開始,前朝設壇祭天,隨後又給群臣放賞。下了朝之後,文官獻詩,武官競技,能熱鬧大半天。
後宮裏也忙個不停,祭穀神、祭雨神、祭五毒神、祭太後……一場接著一場。雖然孝期不能宴飲作樂,可是好歹是一年一次的大節,後宮怎麽也得聚在一起吃頓飯。今天沒太陽,卻十分悶熱。到開宴之前,在升騰香煙中熏烤了一上午的娘娘們不得不全都趕回宮中沐浴更衣。我們也趁機換了一撥人去擺宴的掬溪亭邊守衛。
因為還在守孝,各位嬪妃、公主都不敢穿紅,不敢畫豔妝。在眾人相聚的時候,尤其不敢出格,反倒穿戴得比平時更寡淡。讓新紮的碧紗天棚一映,舉目望去席上一片竹青艾綠,就我們侍衛看著搶眼。
樂舞、遊戲、酒令全都免了。菜肴也不敢做得太奢侈,多是意頭美好、味道淡薄的素菜。皇上本來就在前朝累了一上午,這頓午宴又索然無味,坐了一會就連連打起了嗬欠。這時,太子妃上前獻了兩個親手做的家鄉菜,一盤造型別致的三寸長的小粽子,一盤清炒石榴花。皇上各嚐了一筷子,連連誇讚新奇有趣,順便給妃嬪們講論了一番天下的稀奇吃食,多留了好一陣子才離席去午休。
皇後娘娘對此十分滿意,當即吩咐人去取了一顆鵪鶉蛋大的鴿血紅寶石賞給太子妃。
皇上一走,本來就不夠熱鬧的宴席就更加冷清了。漸漸地,隻剩下皇後娘娘一人領著說話,其他人低頭靜聽。聊過了天氣、年景,皇後娘娘突然把淑妃叫到跟前賞酒一杯,說金華宮裏獻的端午節禮分外雅致,自己很是喜歡。“才女就是才女,這麽多年下來,這份奇巧心思也是無人能比。瑞兒也隨了你的這份聰慧,詩書上一直是各位皇子的榜樣。”
皇後突然當眾把自己捧得這麽高,淑妃一時十分局促,趕緊紅著臉自謙了幾句。皇後娘娘微笑著說:“妹妹這份知書達理是有名的,不必自謙。本宮倒是想著,三哥兒這麽大了,還在金華宮裏跟你住著,成日和些宮女侍衛廝混,終究不是那麽回事。”皇後轉眼望向淑妃,說:“過完節就讓人把青虯院靜觀閣好生收拾出來,多安排些妥當人跟去伺候,不知淑妃妹妹意下如何?”
原來那天皇後娘娘說的“不該在後宮的男子”也包括三皇子!
其實,皇後過去也多次提過挪三皇子去青虯院的事情,甚至搬了三位公主出來當理由。去年七夕乞巧之時,皇後趁後宮齊聚責令淑妃,要為有女兒的幾個姐妹考慮考慮。那時候,坐在愉妃腿上的宜玲公主啃完手裏的酥油巧果,聽見在說三皇子,就毫無心機地插嘴說自己都有幾個月沒見過三哥了,嚇得愉妃麵無人色。
皇後娘娘提的事情確實在理,別的皇子都是在宮裏生活到十歲就搬到青虯院單住。然而三皇子的病確實非同小可,淑妃娘娘堅持不肯讓步。太後一見三皇子的病歪樣就心軟了。皇上覺得三皇子留在後宮還是住在外麵無所謂。這事情也就一直擱置了下來。
今天再次當眾提出來,旁邊的人也都齊齊望向了淑妃。
“謝皇後娘娘關懷,這陣瑞兒還病得起不來床,今後再說吧。”淑妃娘娘緩過勁來,從容答道,“瑞兒向來少與人打交道,不是養病,便是在屋裏念書。春裏從皇上那兒領了差事以來,又惹出兩場大病來,真是沒有一天舒心日子。臣妾不知道這‘廝混’一說從何而來?”
皇後聽聞,冷淡一笑:“本宮自然知道妹妹把瑞兒教養得好。可他畢竟是個男孩子,難道妹妹要把他一輩子圈在身邊不成?”
“姐姐說笑了!世上哪有能伴兒女一世的爹娘?皇子遲早要出去開衙建府,妹妹不過是在這之前想多盡心看護他一陣,想著讓他調理好些,到時才能放心。這些日子,要皇後娘娘操心的大事小情還多著呢,瑞兒就不再給宮裏添麻煩了!”
“哦,那就依了妹妹吧。”皇後娘娘點了點頭,臉上仿佛沒有一絲波瀾。
淑妃退了下去,又輪到賢妃上前說話。皇後先誇了一陣四皇子近日有長進,又說:“既然瑞兒挪動不得,靜觀閣就先撥給琅兒去住吧!”
“這……”賢妃的臉一下子變得像身上的裙子一樣白。
皇後笑容可掬地說:“妹妹,琅兒這些日子讀書不是上進多了麽?到時候找幾個得力的嬤嬤去嚴加看管就是。要說舍不得,我那時候也舍不得,可是後宮裏有這規矩,誰不是這麽過來的?別說玨兒,連瑤兒一個女兒家都是十歲起就離開我單住了,日子不也過來了麽?今年怪事多,可喜事也不少!赤榮宮眼看就要再添一個小孩子了,我已經準備跟陛下說,過了節著人重修攬霧樓,到時候好給玲兒住!”
“謝皇後娘娘掛心,玲兒快來謝過皇後娘娘!”愉妃愣了一愣,隨即知趣地換上笑容,喜氣洋洋地撥拉著三公主上前謝恩。有了愉妃在這裏,賢妃不得不堆起笑容,說:“聽憑皇後娘娘安排。”
皇後娘娘滿意地點點頭,望向了一直罩在紗帳裏麵的宜瓊公主,說:“本來捧冰軒已經修繕好了,想讓瓊兒搬過去單住。可是眼下瓊兒病著,且等好了再搬動吧!”
一聽到提二公主,我立刻緊張起來,甚至忍不住偷偷瞪了一眼皇後娘娘。捧冰軒院子清涼、精致,本是個好住所。可是皇後娘娘偏偏先說讓三公主去住攬霧樓。別的不說,光房屋就比捧冰軒多好幾間。
出人意料的是,宜瓊公主這次沒有因為心氣不平去哭去鬧,而是在紗帳裏起身遠遠行了一禮,款款說:“謝謝母後掛心!不過六弟離不了人照顧,兒臣願意留在碧蕊宮,陪伴母妃,照看璞兒!”
宜瓊公主總算懂事了!站在紗棚外麵的我正在偷偷為她這次的得體應答高興,皇後娘娘卻笑著說:“瓊兒真是孝順的好孩子!隻是碧蕊宮也舊了,我正想著將徐才人先挪到菩提館去,好修整碧蕊宮。”
宴席上的氣氛驟然轉冷,大家都低著頭不再說話。
菩提館實在算不上個好地方,已經冷清多年沒人住了,改成佛堂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去那兒參拜。鳶英衛在那院子裏捉住過一個想把明礬傳遞到膳房的內監,這才折了袁嬪娘娘。菩提館位置偏、麵積小,院裏一棵老菩提樹長得過大,遮得整個屋子裏都不見陽光。到了秋天,滿地落葉掃都掃不過來。把宜瓊公主挪到新修的捧冰軒,徐才人挪到幾近棄置的菩提館,顯然是“去母留女”的意思。
徐才人呆呆坐著,已經麵無血色,倒是宜瓊公主又起來說:“母後有心了,隻是兒臣日日住在碧蕊宮,不曾覺得哪裏舊了。母妃和弟弟也都不是挑剔之人。母後向來教導兒臣要節儉持家,這筆花費大可省下!”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