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曲折曆程(上)

字數:3525   加入書籤

A+A-


    關龍逢之後,到了商末周初之時,論師一脈又出現了一位奇才——散宜生。此人是論師曆史上第一位成功解救出君主的論師,是“文王四友”之一。

    相傳,西伯被紂囚禁於羑裏,他進諫姬發,廣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寶,以自己的學問和膽識,通過權臣費仲、尤渾遊說紂王,贖出了文王;後又佐武王滅商。為中國曆史上延續最長久的朝代——周朝的創建,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散宜生布下了奇策救主,繼關龍逢之後,又為論師一脈創造了新的神話。

    雖說論師一脈一直都不乏像關龍逢,散宜生這樣的奇才,但是論師一脈始終都沒有一個確定的體係。直到春秋時期,在鄭國,一名叫做潁考叔的論師,才真正的為論師確立了體係,他的出現,才讓論師有了明確的準則和方向。

    提到潁考叔,人人都不陌生。後人對他的事跡口口相傳,並有詩雲:

    茅焦甘伏質,考叔請留羹。

    大隊如初樂,鹹陽虛左迎。

    潁考叔,鄭國大夫,為人正直無私,素有孝友之譽。關於他的故事,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便是他幫了鄭莊公與母親見麵的心願。

    鄭莊公名寤生,因出生時難產,母親薑夫人很不喜歡他,而他的弟弟段卻長得一表人材,很受母親寵愛。寤生因是長子,所以被立為太子。薑夫人數次向丈夫鄭武公提起改立段為太子,但鄭武公以長幼有序為理由,一直沒有答應。

    鄭武公去世後,寤生接任國君,而段侍寵而驕,數行不義,後來竟與薑夫人內外勾結,密謀廢掉莊公自立為君。莊公發覺後率軍討伐,段走投無路,自刎而死。

    鄭莊公截獲了薑夫人與段密謀廢莊公立段為君的書信,因此對母親非常怨恨。段死後,就命令把母親遷置到了潁地安置,並發下毒誓:“不及黃泉,不再相見。”薑夫人因事情敗露,也無顏與兒子見麵,就立刻搬到了穎地居住。鄭莊公回到國都後,多日見不到母親,不覺思念起來,歎道:“我因為不得已而殺了弟弟,怎麽能再拋棄母親呢?”但因已立下毒誓,因此也不好反悔。

    潁穀有個地方官叫潁考叔,為人非常正直,見到鄭莊公把母親驅到潁地,說道:“母親雖然不像母親,但兒子能夠不像兒子嗎?”於是就捉了幾隻貓頭鷹拿來獻給莊公。

    莊公見了之後問道:“這是什麽鳥?”

    潁考叔說:“這種鳥叫鴞,小的時候,它媽媽一口一口把它養大,大了之後,就吃掉它媽媽,是一種不孝之鳥,因此我捉了它把它吃掉。”

    莊公似乎心有所動,默然無語。

    這時正好廚師又把烤羊肉送了上來,莊公就命令賜一條前腿給潁考叔。潁考叔就專揀好肉割下包好,藏在袖內,莊公好奇地問這是為什麽。

    潁考叔說:“我家有老母,因為家貧,每天隻能吃野味,從來沒吃過這麽好的東西。現在您賜給我這麽好的食物,我自己在這享受,老母親卻嚐不上一口,一想我就心酸,所以我要帶一些回去給老母親吃。”

    鄭莊公聽後淒然長歎,潁考叔問莊公歎什麽氣,莊公說:“你有老母親奉養,能盡人子之心,我雖貴為國君,卻無法享受天倫之樂。”

    潁考叔假裝不知,奇怪地問:“薑夫人身體不是一直很好嗎?您怎麽卻說沒有母親呢?”

    於是莊公就把薑夫人與段密謀以及把薑夫人遷到穎地的事情跟潁考叔說了,並歎道:“已經立下黃泉相見的毒誓,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

    潁考叔聽後說:“段已經死了,薑夫人就您這麽一個兒子了,您要是再不孝順,那與鴞有何異呢?我有一計可以不違背誓言又讓您母子和好。”

    莊公忙問是何計。

    潁叔考說:“挖一條邃道,一直通到黃泉,在裏麵建一間屋子,先把薑夫人迎到屋子裏居住,然後母子再在屋中相見,這不就是黃泉相見了嗎?

    ”

    鄭莊公聽後非常高興,馬上安排五百人挖了一條幾十丈深的邃道,一直到泉水湧出為止,然後在泉邊建了一間舒適的地室。地室建好後,莊公讓潁考叔去向夫人說明詳情。薑夫人聽後淚流滿麵,就跟隨穎考叔來到了地室中。

    將母親安頓在地室中後,鄭莊公就下到邃道,一邊走一邊喊著:“能在邃道裏見到媽媽真是太高興了。”薑夫人也迎出地室說:“邃道外麵同樣也讓人高興。”於是母子二人抱頭痛哭,和好如初。

    《左傳·隱公元年》有記載“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薑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莊公扶著母親從邃道出來,親自駕車把母親接回了國都,人們看到後,都稱讚莊公是個孝順的兒子。

    這就是後世聞名的“黃泉見母”,《古文觀止》中也對此事做出了“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的評論。

    從中不難看出潁考叔的為人忠厚機智,也正是因為如此,身為論師的他,才能夠用自己的才華為論師開辟出明確的道路。

    潁考叔對論師做出了方方麵麵的規定和詮釋,包括論師之道:心守清貧,捍衛真理,無畏權貴,護我貧民。亦是在此時確立,並且,他還因為擔心論師一旦做官,就會被權貴奢靡的風氣同化,所以提出了“論師無權貴”的準則。不僅如此,為了避免關龍逢的悲劇重演,潁考叔還用自己的畢生所學,寫出了一部千古絕唱,亦是論師的衣缽和至寶,為論師做出了不可額磨滅的貢獻。這本書,名為——《論師韜略》。

    潁考叔一向愛民,他很愛潁水邊的田園,在那裏建造了一處宅院。一到初春,潁考叔即開始耕種。相傳他看到這個天然的春耕園,心情非常高興,情不自禁唱起“耕耘樂”。周圍農夫們聽到潁考叔唱歌,也就跟著唱了起來。霎時間,潁水河畔歌聲四起。遂形成河南省登封“潁水春耕”的景點。潁考叔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住宅改稱為“潁考叔廟”。由此可見,潁考叔的以守護貧民為己任的論師風骨,當真是舉世無雙。難怪蘇軾會有詩曰:

    人情難強回,天性可微感。

    世人爭曲直,苦語費搖撼。

    大夫言柯柔。暴主竟自慘。

    荒祠傍荒塚,古隧有殘坎。

    千年惟茅焦,世也貴其膽。

    不解此惟言,脫衣圖勇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