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普吉歲月(1)之前八年

字數:4523   加入書籤

A+A-




    確實,頌猜一家三口剛剛南下普吉的時候,家裏的經濟條件就是一般。

    之前的兩年多時間裏,頌猜和阿香在郎溪鎮上努力地工作和相對安穩的生活,讓他們積攢下離開泰北旺呐村後的第一筆存款。但是,頌猜的腿被無端端地打斷,以及阿香此時又生下了他倆的第一個孩子,兩件大事加在一起,花去了他們大半的積蓄。虧得王總和單總監分別給了兩筆錢,補上了當時的這個大缺口。但是,拄著雙拐、帶著娃娃的這一對小夫妻,在南下普吉的半年裏,錢袋袋裏就是隻出不進,一種馬上就會要坐吃山空的勢頭。

    阿丸把好朋友頌猜一家三口,安排在自己的父母家裏住了下來,一周以後,她和阿木回到曼穀的電子廠上班去了。頌猜和阿香住在郎溪鎮時的房東老太,在普吉島上陪了他們一個月之後,也被曼穀的大兒子接了回去。至此,他們在普吉的生活正慢慢地拉開了序幕。

    頌猜本人是知道阿育打斷了自己的腿。但是那個混賬阿育,犯下了那麽樣子的錯誤和罪行,怎麽還能在旺呐村裏待下去呢?巴裕怎麽就可以帶著阿育追殺到郎溪鎮來找我“報仇”呢?今後還會如何?他們還要怎樣?這些讓頌猜弄不明白的疑問和懼怕,使他決定下來:再次地舉家南下。

    南下之前,他還學究般地拿出了一張東南亞地圖,仔細地研究起來:

    一條長長的馬來半島,由四個國家所有。西麵是安達曼海,東麵則是泰國灣。半島的最上麵是泰國和緬甸兩國共享,泰國居東,而緬甸占西;半島中間的一段全部屬於泰國。南端屬於馬來西亞,而頂南麵的一個小點就是新加坡。隔著一個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的西南方向,海的對麵就是印度尼西亞了。

    要搬家,最好還是去一個經濟上比較發達的地方,因為找工作和求活相對容易。那麽,最好的地點該是最南端的那個點,號稱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吧?那個國家和城市,經曆了整二十年幾乎是全球最快的經濟大發展,目前,已經是亞洲的經濟四小龍之一。

    但是,這個地方有點點遠!頌猜看著地圖如此想。

    半島的南端馬來西亞也不錯呀?為經濟四小虎之首。泰國雖然也是四小虎之一,但隻是緊跟在馬來西亞的屁股後麵而已。

    頌猜如此研究搬家的大事自有他的道理。因為,時下的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三個國家,人員是可以自由流動的。隻要你找得到工作,如果是跨越了國界,由雇主給你辦個工作許可就可以留下來居住的。

    而所有的這些知識,又源於頌猜在過去兩年裏,養成的一個喜歡讀報的好習慣。當然,這又要拜謝阿丸和阿木兩位,因為第一份免費的報紙,就是阿丸和阿木從摩爾的那家銀行裏,每天帶回宿舍來看的。因為那份免費的報紙,他們才有機會在工業區裏找到了工作,後來在郎溪鎮上居住了兩年有多。

    看過了馬來半島的全圖,再低頭瞧瞧自己斷腿上依然固定著的石膏,頌猜隻能是搖了搖頭。最後,他接受了阿丸和阿木的建議,南下普吉府吧。

    普吉,是泰國最大的一個島,但卻又是泰國最小的一個府(省)。它位於馬來半島的中段,西海岸外的安達曼海。十幾年前,通了一座沙攀撒臘辛,即撒臘辛大橋,才使得這個幾百年來聞名於東南亞地區的島嶼,與北麵的攀牙府連通在了一起。它隔著東麵的攀牙灣,與泰國的另外一個省甲米府相互對望,中間有個小長島擋著雙方的視線而已。普吉島從南到北近五十公裏,東西橫跨約二十公裏有多,最高處的海拔有五百多米。所以,這裏是有山的,土壤也比較肥沃。

    為什麽普吉島名氣很大?因為這裏盛產錫。早在四百多年前,葡萄牙的商船就開到過這裏來買錫。當時的葡萄牙商人們稱這裏為“均克錫蘭”,可以翻譯為錫蘭高地?錫蘭廢地?或者是錫蘭之不毛之地?反正不是什麽特別好的意思。

    除了產錫,普吉島的東南方向有一個不錯的港口,也就是後來普吉首府普吉鎮的所在地,是過去錫礦裝船,和為馬六甲過往的船隻填充補給的地方。

    繼葡萄牙之後,荷蘭、英國和法國因為爭奪這裏的錫礦資源,輪流在這裏坐過大。連泰國東北方向的老冤家緬甸,對這裏的錫礦也是垂涎三尺。最後一次緬甸對這兒的侵略,被一對這裏的民族英雄小姐妹,玩了一劑類似於“空城計”一樣的手段,把緬甸軍給嚇跑了,從此不敢來犯。當然,歐洲列強主宰了這裏的經濟有三百年的時間。

    進入上世紀中後期,這裏的錫礦業開始凋零。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棕櫚油和橡膠業,成為了普吉島乃至泰國的經濟支柱。最鼎盛的時候,普吉島曾是世界上橡膠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地,其影響和地位可想而知。

    所以,頌猜和阿香來到普吉,修整了半年以後,出去找個工作賺個飯錢不是一個太難的事。然而,因為七八十年代曼穀經濟圈的蓬勃發展,導致阿丸和阿木都跑到曼穀去找工作,那要另當別論。

    所以,在普吉的前七年多的時間裏,故事的主人公頌猜,拖著一條瘸腿,在這裏幹過的工作可是不算少。主要就是:在一家老舊的錫礦工廠裏做輔工;後來,他又去摘棕櫚果子榨製棕櫚油;最長的一份工幹了有四年,那就是在阿丸父母工作的這家橡膠林場割橡膠。

    因為是阿丸父母的介紹,頌猜他雖然腿腳上並不方便,在工作現場還是可以得到少許的照顧。而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可以帶著孩子上工。

    為了補貼家用,等到女兒長到三歲以後,阿香也找了一份工作出去賺錢,把女兒就丟給了頌猜。所以,頌猜和阿香的這一個女兒,在讀書之前的前四年,就是在橡膠林裏玩大的。名義上,是女兒跟著阿爸,但阿爸在幹活呢,哪有什麽時間顧到她?隻有在吃飯的時間,阿丸的母親一聲吆喝,大家才回到家裏一起吃個飯。所以,頌猜的女兒把阿丸的父母當成了爺爺和奶奶,但女兒又知道:自家好像沒有什麽親爺奶?因為泊咩(爸媽)稱呼這兩位爺奶為“泊丸”和“咩丸”。

    為什麽頌猜在普吉的頭些年,隻是這麽個工作狀態呢?以至於孩子沒有長大,妻子阿香就要走出去工作?這跟頌猜在曼穀電子廠裏的表現,有太大的反差了吧?

    確實,在普吉的前些年,這幾份工作都是力氣活,而頌猜的腿腳卻一直不方便!除了腿腳的不便,頌猜的整體身體和精神狀況也不是很好。

    因為瘸腿,他行動的速度放慢了許多。與此同時,他的身體機能也似乎出現了萎縮,還常常犯頭痛的毛病。基本上就是,隻要白天的體力用過了頭,一到了晚上,他一定頭痛。因為頭痛,又導致他的睡眠不好,久而久之,身體機能出現了萎縮在所難免。也去看過了普吉府的專業醫生,但是無解。

    這年的宋幹節過後,阿香背著丈夫,跟阿丸的父母討論起丈夫的身體:

    泊丸(阿丸爸),對頌猜的身體狀況,您們看……有什麽好的建議嗎?他才三十歲,不能就這個樣子下去的。”妻子阿香真是愁死了。

    坐在椅子上的阿丸她媽接過話題,說道:“是啊,什麽毛病呢?按理,這都七年多過去了,他那傷腿也好得差不多了吧?其它方麵不該這麽差的。要不,去曼穀的醫院去看看?”

    不用!”老頭子在一旁插嘴了。“他又沒有生病!隻不過是身子弱一點而已。”

    你說沒病,但也不能弱成這個樣子呀?比你的力氣都差!”老太太在怪罪老頭子了:“還有那經常的頭疼?就該去曼穀的醫院再瞧瞧。說不定那邊的醫生,水平高一些?”

    那你也要他自己願意去呀?”阿丸的父親知道頌猜有點子固執的脾氣。說過了多少次的,他就是不願意去曼穀醫院做什麽檢查。

    況且,這裏的醫生不也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還是老頭子在說話。是啊,在泰國的醫院裏麵,許多醫生都是從美國、英國或是澳大利亞留學回來的。所以,這些個醫生是泰國人沒錯,其中的許多人都可以講一口流利的英文。

    但是,他目前的狀況,肯定是有什麽不正常!”阿香如此斷定,但又手足無措。

    ……

    寂靜了約六十秒,阿香和阿丸媽分別發愁,毫無頭緒。

    阿丸爸看了看自己的老婆子,再盯著阿香,有些個猶豫地說道:“頌猜……都三十歲了吧?……有一個事情,他一直還沒有做。”

    阿丸媽麵部的表情有些複雜,她似乎是猜到了老頭子打算說啥。

    阿香卻是一臉的疑惑:“有什麽……該做的……還沒有做呢?”

    他還沒有出過家,當過僧人呢。”阿丸爸終於說出這句,讓他憋了好多年的話。關於這個事情,他跟阿丸媽也討論過許多次,一直就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跟頌猜和阿香倆人提出來。

    在泰國,三十歲的男人沒有去過寺廟,沒有去做過一段時間的僧人?是絕無僅有的事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