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字數:3529 加入書籤
上回說到周公孔子和高文化在一起說到酣處,高文化情不自禁要以酒助興,孔子趕忙擺手,說道,不妥,不妥,初次相識,怎好以酒討饒?君子之交淡如水,有茶助興,已經很高興了。再說了,年齡都大了,血壓都高,還是不要麻煩的好。
高文化哈哈大笑道,你別說,你孔兄還真有點孔老夫子的酸勁。現在社會發展了,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酒已經不是什麽奢侈品了,想喝就喝兩杯,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再者說了,以酒助興,古亦有之,我們也不算是獨創,算是向古聖先賢學習吧。然後高文化朝周公說道,周兄你說呢?
其實孔子不想喝是怕露出破綻,周公也有這個擔心,自己畢竟不是沒事來交朋友的,但高文化一片誠心,也不好違逆了他的好意。看得出這是個實在豪爽之人,不像那些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後的貨色,開始說的好聽加動聽,隻為有求與你。等覺得你沒用了,就冷若冰霜或一腳踢開。但是目前該如何化解眼前的尷尬呢?其實現在離晚飯還早,高文化是有點操之過急了。所以周公就很高興地說,喝酒不著急,我們剛說開了頭,正在興頭上,不妨多說會話。孔兄說得也對,初次見麵,有茶就好,再說確實身體也吃不消。膽固醇、高血脂一直都困擾著我們,不比你年青啊。所以心意領了。我們還是清談吧,有什麽說什麽,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不比跟領導匯報工作,你說呢?
高文化看看時間,才四點,確實為時尚早,自己是有些操之過急了。看來兩位客人不是客氣,兩人年齡少說也小七十了,還真不能勉強。想到這兒,高文化不無尷尬地笑了笑,算是同意了。清談就清談吧。
孔子趁機就接著剛才的話題往下說了起來。其實陰陽與五行的關係沒有必要那麽死較真。為什麽呢?這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的概括和說明,不像術數運算,一是一,二是二,這其實就是模糊理論。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本身就莫衷一是,伏羲老祖宗畫卦,天南地北定下乾坤。周文王“乾坤退居,六子用事”,你說誰說的對?後代看卦以誰為準?這本身就是矛盾。而且不管先天八卦還是後天八卦,共用一套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如果較真,可真的就沒法解釋了。況且八卦取象又是那麽的複雜和難以統一,一直都在隨著人們認識的變化而變化著,隨著社會和自然現象的發展而發展著。伏羲畫卦時,有霧霾嗎?文王做卦辭、爻辭時有原子彈嗎?你說誰說的對?但如果你理解了,比如:先天八卦講對峙,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並且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諸如這些對立統一的道理;還理解了後天八卦講流行,是從四時的推移、萬物的生長收藏得出的規律,你就會自己選擇何時用先天八卦,何時用後天八卦。若能將先後天八卦合二為一,借後天養先天,以先天化後天,那麽你就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了。真正的知識是領會,不是死記硬背的。
孔子一席話,讓高文化似有所悟。對呀,何必死鑽那個牛角尖呢?古往今來,有多少知識是一語能說破的?說破了便失去了神秘,便不再有吸引力。所以還是保持一份神秘吧。當然神秘不是糊塗,皆在意中也。周公對孔子剛才的解釋也很滿意,微笑著點了點頭。孔子得到周公的首肯,喜不自勝,所以忍不住就要多說幾句。
其實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有兩種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判斷,一個叫真值判斷,是對事物本身規律的判斷。它告訴人們的結論是怎樣去做;另一種叫價值判斷,是對事物與人自身關係的判斷,或者說是事物對人們有何意義的判斷。它告訴人們的結論是應不應該去做,做了是吉還是凶。《周易》做為預測吉凶之書,其主要思維取向是後者。它判斷事物的吉凶,告訴人們此時此地應不應該行動,但不告訴人們怎樣行動。所以,卦爻辭裏經常出現“勿用有攸往”的話,而沒有“何以有攸往”。可見,八卦成書,重點在價值取向,它的意義在於與人們的切身利益相關,而不是科學地認識事物。科學地認識事物應該交給科學家或社會學家,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當然就是一人一事麵前何去何從,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麽人們多把《周易》做為卜筮之書的緣故。八卦以價值為中心而形成價值體係,反映著中國傳統的思維取向,這種思維取向就是因人而發,因人事而發,因人的需要而發,因人的利益而發,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顯著特點。
孔子這一段話,真是與時俱進,完全不象個老學究,倒象是個人文學教授了,他能縱橫古今,把古代學術與時下理論結合起來,暢談《周易》之社會價值,看來孔子還是有兩把刷的,不像印象中的酸腐文人,隻會之乎者也。高文化兩眼圓睜,有點聽傻了,心想這孔兄以前是做啥的?怎麽這麽利害?他不知道利害的還在後頭呢。隻見孔子說完這段話,輕輕端起茶杯,輕啜一小口,然後繼續說道,這本身並沒有什麽區別,關鍵看誰去看。科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卻能從卜辭和爻辭中分析出周人的思維角度和思考方法,歸納總結後供人們學習和借鑒,這就把《周易》的功用向更高層麵引伸了,這應該是《周易》的普適價值。比如儒家更多的是在人事方麵發揮,形成儒家特有的文化現象。
孔子最後把自己的儒家思想綴在了末尾,以示其出處和無可辯駁,這也算是孔子的小聰明吧。當然我是這麽猜測,也許孔子老先生完全是就事論事,說的全部是心理話,根本沒有這種私心雜念。所以這是小可我的狹隘了。周公對此也非常滿意,他對孔子的概括感到高興。孔子一席話既概括了現象,又表明了地位和作用,對正確認識《周易》有很大的幫助。也許能讓世人更清晰地了解《周易》,但是對世上流傳的《十翼》,不知道孔子是怎麽個態度。所以周公就有意想試探一下孔子。隻聽周公說到,孔兄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其實我覺得《周易》也就是一本預測吉凶的占卜之書,周人那時不象現代人對自然現象認識的這麽多、這麽透徹。那時候對自然現象認識還很少,感覺很神秘,對人類自己的處境又很擔心,因為人在自然麵前隻能順從,聽天由命,所以就要總結經驗,想預測未來,把握吉凶。至於後人從卦爻辭中又總結出的思維方法等內容,想來應該是後人了解古人的一種方法,能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當然更好,但不見得周人就怎樣怎樣偉大,怎樣怎樣比現在人還厲害。好比《紅樓夢》,紅學會那些學究們從中分析出那麽多厲害的東西,難道都是曹雪芹預先設計好的?曹雪芹跟你紅學會的人說了?還是跟別的人說了?所以我認為附會的多,不見得分析得就附合實際情況。但是有些屬於作者沒有想到,可能會從他的思路中表現出來,被後人研究出來後說成是他的精心設計,這種情況也會有。總之對前人作品的分析應該盡量務實一些,不能有意誇大或縮小。究竟誰說的對,也不能過於較真,對後人來說都是可借鑒參考的就足夠了。我倒覺得是《十翼》比較厲害,真如後人所說,像是給《周易》插上了翅膀,讓《周易》變得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終於飛翔了起來。周公說吧,看著孔子,看他如何反應。
孔子受到周公表揚有點飄飄然,看著周公一臉的讚許,心花怒放。再看高文化,似有不悅,眉毛越擰越緊,簡直就擰成疙瘩了。周公和孔子兩人對視了一下眼光,心說這是怎麽回事呢?剛才的表情可不是這樣。本來周公是想聽孔子的意見的,沒想到,孔子還沒做出反應,高文化先開口了。我不同意周兄的說法,其實我覺得《十翼》恰恰是束縛了《周易》的發揮和發展。本來《周易》涉及範圍很廣,但經《十易》解釋注解後,反而把他的範圍縮小了,而在人事方麵卻肆意引伸,直至把《周易》曲解,這應該是“《周易》的不幸、《十翼》的罪過”了。再者,我反複思考,覺得還是要把五行分出陰陽才好。
孔子聽罷,心裏長歎一聲,完了,這雙度先生鑽進牛角尖是出不來了。但他嘴上沒這麽說,而是若有所思後,很有興趣地問高文化,噢?如此說來,你能舉出一二例來說明嗎?
高文化說,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高文化能舉出什麽例子來顛覆傳統說法,為什麽他開始讚同孔子的五行不必分陰陽,後來又要堅持把五行分出陰陽呢?請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