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字數:3811   加入書籤

A+A-




    上回說到五人在雲霧峰高山之巔以天水做茶,暢談古今,引出太極的概念,天一道長建議邊練太極拳邊說太極。四人便相跟著來到了室外一個清靜的所在。

    天一道長用一個播放器播出一段太極拳音樂,便自顧自地練習了起來。老耿和高文化也緊隨其後,高抬腿,輕落步,輕舒猿臂,一塊兒耍起來。周公和孔子兩人對此不甚了解,就站在邊上做欣賞狀。輕悠的音樂伴隨著三人舒緩的動作在高山之巔也算是一處景致了。偶有遊客聽到這邊的動靜過來欣賞一下,也有的伸伸頭便縮回去了。三人屏息靜氣,體態輕盈,如仙似幻,說不盡的風流瀟灑,美輪美奐。

    一曲終了,三人各自收勢調氣。周公和孔子一邊鼓掌一邊讚歎道,果然大師級水平,欣賞,欣賞。天一道長笑道,過獎,過獎。又問二人為什麽不一塊兒練習?周公和孔子都笑笑說,麵對此情此景,欣賞也許是更好的一種配合。算是做了一種掩飾。天一道長也笑笑,算是客氣了,然後就自顧自地打開了話匣子說了起來。

    從太極拳的角度講,人體就是一個太極,有剛有柔,有陰有陽;剛柔相濟,陰陽合和,渾然一體。怎樣能看出來太極拳的剛和柔呢?簡單說,剛的含義應該是猛烈的、爆發的、直接的,就是以腰為軸,利用太極拳的纏絲勁,牽動丹田充溢的內氣,在瞬間發出的爆發力,亦稱彈簧勁。這種勁是通過長時間周身放鬆、拉長,用柔緩的動作在去僵求柔中練出的先天自然之氣,也就是丹田之氣所產生的,並非後天之拙力;柔的含義是溫和的、含蓄的、柔緩的。《拳論》講“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可見柔並不是鬆軟,而是去一份拙力、蠻力,得一份柔勁後的纏絲勁。所謂含而不發是為柔,發而不含是為剛,此為太極拳的精髓,非千錘百煉、天長日久,不易輕得。

    在太極拳練習中,起步就要求身體放鬆,動作慢、緩、柔,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使全身放長產生彈簧勁,才能引動體內之真氣,使內氣鼓蕩於周身。那麽怎樣才能達到這種程度呢?《拳譜》規定:“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塌腰,沉肩墜肘;鬆腰圓襠,開胯屈膝;神聚氣斂,身手放長。”天一道長一邊說一邊還用動作演示,活靈活現。因此古人把通過規範的拳架加上意念,配合呼吸,引得體內先天真氣,也就是丹田之氣在身體各部位鼓蕩的過程,叫做煉鐵成鋼的過程。“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外操柔軟、內含堅剛,常求柔軟之於外,久之自可得內之堅剛,非有心之堅剛,實有心之柔軟也”。由此可以說專氣至柔隻是一個練拳的過程,不是太極拳的最終目的。

    談太極拳的剛與柔,實際上是談太極拳的陰與陽。從太極圖可以看出:太極圖首先是一個圓。億萬年來,自然界中,日經月行,星環辰繞,莫不循圓以為軌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狀卵,石滾水注,莫不符合圓的規律;禽獸的揚降與走躍,也莫不留下圓弧之軌跡。人類發展了科學技術,而察今日飛機之螺槳,車輛之轉輪;電動之機械,乃至物質之微觀結構,同樣無一脫離圓的運動。直線是無限大的圓之一段,點即是無限小的圓,螺旋則是圓與其它因素的合成。所以圓運動乃是萬物運動的本質,乃是乾坤大道。其次圓中的正餘弦曲線把一個圓分成麵積相等的兩部分,像魚的形狀,命其名為陰陽魚。“五陰並五陽”的陰陽魚組成了循環不已的太極圖。陰魚代表陰、柔;陽魚代表陽、剛。從陰魚的尾巴開始隨著柔的增加,到極柔時,陽魚的尾巴又出現了,柔極才產生剛。所以練太極拳第一步要求是去僵求柔。其次把循環不已的萬物之理用圓圈表示,陰魚的眼睛屬陽,陽魚的眼睛屬陰,叫做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拳中則表示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有人把剛與柔的劃分運用於擊技方麵的攻擊力大小,應用太極拳原理是這樣說的:

    一陰九**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

    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

    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

    說明隻有陰與陽相等,即五陰並五陽、剛與柔相濟時,拳才合於太極,方可稱太極拳。在此之前,實屬軟拳或硬拳,真正的太極拳功夫是經過練剛致柔、柔極生剛、剛極又生柔、剛柔成半、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的渾然太極境界。剛與柔是太極拳的陰與陽,更是太極拳的靈魂,是太極拳的精髓。習練太極拳抓不住剛柔相濟的特點,一切的一切都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另外,我們再來看看太極拳的十三勢,之所以稱其為太極拳,是因為太極拳十三勢完全合乎太極八卦五行圖。手法上的四正:掤、捋、擠、按與八卦圖中的坎、離、震、兌四正方相合,屬陽;四隅:采、挒、肘、靠與八卦圖中的乾、坤、艮、巽四斜角方向相合,屬陰。步法上的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一招一勢,均不外乎陰陽,所以命名為太極拳。弄清了太極拳的剛與柔、陰與陽,也分曉了太極十三勢的五行八卦含義,也就對太極的概念有了一個比較立體的印象了。這叫以有形化無形,以太極拳解太極之奧妙,所以我說太極拳雖然不是太極,但能幫助我們認識太極、了解太極,太極的含義可見一斑。

    四人聞此含笑點頭,特別是周公,除了點頭又略顯驚訝之色。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曆程中,我們中國人從遠古走來,曆經三皇五帝,承襲夏商周代,每一朝、每一代都是在奮鬥中蹣跚而過,麵對不可知的大自然,忽而狂風大作,忽而雨雪交加,偶而還伴有天塌地陷、洪水濤天。我們的先民們,麵對強大的自然環境,唯有以一份虔誠之心,祈禱聖靈,佑護生民,讓人類能更好地繁衍生息。什麽時候開始了戰天鬥地,置天和地於不顧了呢?周公對這個問題當然是很少考慮,或鮮有認識。盡管社會發展的車輪不會停止,但總不會天地顛覆、黑白交換吧。但是你看看現在的子孫們,未來的吉凶尚難以預料,不去研究將來,卻把重點放到了過去,過去的世界是個什麽東東,誰又能知道?再說知道了也已經過去了,又有何益?哎,我的天!

    孔子老先生在想什麽呢?孔子對太極的了解自然比周公要全麵的多,除了天一道長以太極拳喻太極講出了一些太極的要義,但有一個重要的東東他沒有講,那就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的道理。

    高文化對太極拳過去知之甚少,多是在公園裏或體育場和大眾一起比比劃劃,湊個熱鬧。今天聽天一道長以太極拳論太極的解釋,甚覺新奇,免不了又要問這問那。所以天一道長話一落,高文化就迫不及待地問開了。

    太極拳的十三勢,其中有掤、捋、擠、按與采、挒、肘、靠,你能單獨講一下並演示一下嗎?

    天一道長說,這有何難?你說的掤、捋、擠、按與采、挒、肘、靠也叫太極八法,或太極八勁,是這樣子的。然後把太極八法一一演示給幾個人看,並且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最後說道,太極拳因其外形圓柔,攻防合一,所以常常能畢敵與無形,其威力有讓人難以想象的厲害。在此我想說一說“混元太極拳”。混,取萬物萬象之意;元,為初始根本之意。初聽此名,不是太極就已勝似太極了,可謂得太極之真妙了。混元太極拳融合了陳式太極纏絲內功和心意**內功之精髓,直接表達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即以心意為指導,以丹田混元氣為根本,依太極陰陽之理,柔為體,剛為用,剛柔相濟,體用結合,經太極十三勢的體用修煉,達到內外合一、混元一氣的上乘功夫。在修煉內容上形成了“內外俱煉,以內為主;動靜相兼,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的練功原則。混元太極拳將養生與技擊兩方麵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既有極好的養生保健作用,又有極強的技擊防身功效。

    這時老耿忽然插話道,拳以功為本,功以拳為用,拳功一體,體用兼備,真正體現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和原本練法。

    說到此,老耿和天一道長四目相視,隨即仰天大笑。可以看出兩人是心有靈犀了。高文化則似懂非懂,但也無比欽佩。再看周公和孔子,兩人雖已對太極的概念有了些認識,但卻也並非完全讚同,特別是孔子,似有千言萬語,但欲說又不便開口,看看周公,老祖宗似也難以完全認可。天一道長觀察到這種情況後說到,本來我們是想通過太極拳說太極的,現在反而對太極拳說不到頭了,不妨咱們回屋裏說話吧?

    四人一聽都說好。欲知周公和孔子有何言論發表,請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