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字數:5118   加入書籤

A+A-




    上回說到周公、孔子和高文化看過電影後不打車步行回家,一邊走一邊談,都對社會風氣發表激烈意見。周公一激動把孔子暴露了出來,多虧孔子急中生智,給圓了過去,沒讓高文化生疑。高文化則旁征博引,繼續著自己的闡述,傻小子繼續說道,因為儒家文化在中國是主流文化,有這樣的結果自然儒家脫不了幹係,孔子更當負主要責任。“達則兼濟天下,窮則……”

    高文化說到這裏,突然停了,他敏感地感覺到又碰到雷了。他不願意讓這位孔兄在情緒低落、容易發怒的時候再次發飆,因為他領教過了,何必呢?

    周公和孔子也都感覺到了高文化的異樣。這次孔子反而不那麽敏感了,他反而催促高文化繼續說下去。周公也用異樣的眼光看了看灰黃路燈下孔子的臉,孔子很坦然地說道,小高說得很有道理嗎!讓人家繼續說下去。然後對高文化說,說,繼續說嗎!

    高文化不好意思地說,完了,話未盡但意已盡了。就是這麽個意思。

    孔子佯裝生氣地說,這你可不對呀,小高。朋友之間談話,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嗎!怎麽能有所顧忌呢?顧忌這顧忌那,還怎麽能做到坦誠呢?

    高文化不好意思地說,不是怕你不高興嗎?

    孔子也笑了,說,那我得先給你道個謙了,是我不對,不該激動。現在看來你是對的,我應該好好反思。這是我的錯。現在我也想明白了,社會風氣的滑坡原因有很多,但與傳統不無關係。這是我這次的最大收獲。

    高文化和孔子相互又客氣了幾句,周公說道,其實,一切都緣於官場風氣不正。上梁不正下梁彎,官場混亂,自然缺乏正氣,社會風氣也就跟著一團糟。官場風氣不正緣於監督不力,監督不力緣於個人利益和安全沒有保障。要解決個人利益和安全問題隻有以訟卦為基礎,抄底方能解百病呀。

    高文化一聽,感覺挺新鮮,忙問道,你說什麽訟卦為基礎?能不能詳細說一下。

    周公見小高對此感興趣,想想不妨就對他說出一二,這小高也確實不錯,有思想、有頭腦、性格又直率,沒有投機取巧、世故圓滑的毛病,相比較那個什麽老耿和天一道長就差些了。想到這裏就大致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下。末了試探性地說道,不知道你也有這份心思。

    高文化一聽很是高興,他也暢開心扉地說道,其實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文人更是對百姓的幸福和中國的強大寄於厚望。隻是力弱言輕,不起作用呀。既然你說到這兒了,我有一事不明還想請教一下。

    孔子和周公對望一眼,孔子說到,說來聽聽。

    隻聽高文化說道,中國曆史數漢唐盛世耀眼奪目。漢有文景之治,唐有貞觀之治;漢前有暴秦,唐前是厲隋。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誕生出來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其實都與黃老之學密不可分。我很想知道黃老之學的優劣,能不能為我中華所借鑒。但是也有人說,黃老之學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是以訛傳訛。希望你們能幫我解開這樁謎案。

    孔子笑了笑接過話說,這個問題我來說吧。可以放心地說,黃老之學確實有,且在中華曆史上起過相當大的作用。那什麽是黃老之學呢?黃老之學發源於齊國的稷下學宮,形成於戰國中期。稷下黃老之學一開始就受到齊國大王的支持和利用,它主要是由稷下先生們從老子學說進一步發展而來的。他們把老子學說從消極導向積極。雖然他們基本上站在道家的立場,但是又傾向法家,成為了道家的左翼。它在稷下學宮中居於主導地位。為什麽呢?因為齊國的齊威王田氏是取代薑氏而成立的,它需要對其合理性找到理論依據,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們是怎麽做的呢?

    因為老子是陳國人,而田氏的祖先公子完正是在春秋中期齊桓公時由陳國避亂逃到齊國的。所以,田氏選擇來自南方陳國的老子學說,同時又抬出傳說比堯、舜更早的黃帝來。一方麵是要以此壓倒儒、墨、農家,更重要的是齊威王下了一番苦心,琢磨出黃帝是田氏的始祖。因為田氏是黃帝的後裔,而薑氏是炎的後裔。黃帝戰勝炎帝而有天下的傳說,就為“田氏代齊”的合法性找到了曆史根據。同時又打著黃帝的旗號來建立霸業,甚至統一六國。齊威王把黃帝作為田氏的始祖,宣揚田氏的祖先是黃帝,又把黃帝與老子的學說結合起來形成黃老之學,並以此作為稷下學宮的主導思想,為田氏建立的政權進行辯護,造成“田氏代齊”的合理觀念。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黃老之學在齊國的稷下學宮就形成了。

    高文化聽後似有所悟地說道,噢,怪不得郭沫若老先生說:“黃老之術……事實上是培植於齊、發育於齊,而昌盛於齊的。”原來這裏麵還有一個陰謀。

    孔子接話道,也可以這麽說吧,都是為了一己私利,編造出來的。“以道變法”正是站在道家的立場為法家政治作論證,這是黃老之學的最大特點。

    高文化說,你說的太對了,黃老之學既采用道家的無為思想,又引進了法家的強國理念;既實現了強國夢,又解決了個體的生存問題。那為什麽還會一步步走向衰落呢?

    周公聽到此接住話茬說,因為個體的生存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就像你所說,個體沒有安全感。老子的無為思想隻是一種麻醉劑。既然是麻醉,就有清醒的時候。所以一旦覺醒,必然戳破假無為。再者說了,老子的無為理念更多的是想讓統治階級無為而治,統治階級不采用,退而求其次,就成了個體生存的麻醉劑。悲摧死了呀!

    高文化接過話頭說道,所以就需要你說的訟卦為基礎,來抄底嗎?

    對,改變六十四卦順序,以訟卦為首卦,人人能訟,人人可被訟,訟才是每一個個體的天呀。

    高文化聽後似有所悟,但還比較模糊,對於這樣一種全新的思想,他還從來沒有想過,也從來不敢想。想到這裏,高文化建議找一個地方坐下來長談。周公和孔子相互看了看,時間也確實還早,就都說好。於是三人就近找了一家“星期八咖啡店”,準備坐下長談。

    三人落座後,高文化問周公和孔子加不加糖?周公看看孔子,孔子也看看周公,兩人又都看向高文化。孔子說隨便吧,周公也符合著說隨便。高文化就叫了三杯不加糖的咖啡,並且說道,年齡大了糖還是盡量少吃為好。周公和孔子又相互看了看,意思是說,原來如此。

    三人等咖啡的功夫,高文化問道,訟卦本意是不讓打官司,是提倡忍讓為先,退一步海闊天空。咱們前麵在老耿那裏我已經說過了。你現在說讓訟卦成為首卦,這是什麽意思?

    周公說道,天水訟的本意確實是讓人們遠離訟事,忍讓為先。但那是什麽年代?現在又是什麽年代?《周易》的精髓是變易和與時俱進。過去的小農經濟提倡忍讓為先,以德治國。現在呢?經濟時代了,不是小富即安的年代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沒有獨立意識,怎麽能做到與時俱進?這裏沒有對和錯,隻有合適不合適。這就要求我們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看,正麵的看不通,就從反麵來看。訟卦的綜卦是水天需卦,經濟時代需者占主流,無論是財產的需求還是精神上的需求,包括意識領域裏的需求,都提到了一個十分必要的地位,所以就必須解決需的底線問題。底線問題就是個體的權力和個體的獨立,這個問題解決了,無論有再大的經濟都不成了問題,因為歸屬有了、界限有了,再有紛爭,那就要直麵訟事了,而不是“不克訟,歸而逋”、“不克訟,複即命”了。過去是家國天下,家國不分,家即是國,國即是家,以家治國,把國當家。在家裏什麽都是家長的,兒子跟老子還講什麽權利?兒子都是老子的,老子的一切將來也都是兒子的,這樣一個糊塗概念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這個傳統狀況需要有一個合適的改變,怎麽改?唯有把訟卦提到至高的位置,也就是放在六十四卦之首。

    高文化似有擔心地說,你這樣說我當然沒有意見了,但是我們中華泱泱大國五千年曆史,豈不白過了?又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麵跑,感情上都不好過去的,怎麽才能讓人們接受呢?

    周公說,怎麽會呢?真是杞人憂天。“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懂,尺學了寸的長處,不能說尺就不如寸了;反過來說,寸有長處,尺有短處,寸就比尺厲害了?這種思維模式是不對的,是典型的拿短處比長處。很多人不知不覺都會犯這樣的毛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其實是一種抱殘守缺的思維死角。

    高文化想想,點了點頭說道,就像是搞對象,吹掉一個,再談一個,往往會拿後麵這個的缺點和前麵那個的優點去比較,覺得還是前麵的那個好。如果說和前麵的那個談,又覺得前麵那個的缺點也無法忍受。那到底是哪個好呢?反正這麽說吧,就是光想找一個隻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人,那是最理想的了。但這樣的人往哪裏找呢?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就特別糾結。

    周公和孔子都笑了,孔子說道,到底比我們年輕,還想著男男女女的事。你這樣一比,又跟周兄說的“思維死角”多了個注解,那就是:貪得無厭。

    周公點點頭說,是這麽個理兒。想進步就得低下頭學習別人的長處,拋棄掉唯我獨尊的毛病,否則是不可能進步的,隻能僵化、僵化、再僵化,直到最後死亡。

    這時,咖啡也端上來了,黑紅的顏色像是紅糖水,周公和孔子端起來聞了一聞,兩人都皺了皺眉,心說這是什麽味兒呢?但是看高文化喝得津津有味,也就喝了一小口,感覺不勝其味,還是放下了。高文化注意到了兩人的變化,就問道,怎麽了兩位?是不是不可口?孔子說,非常的不可口,還不如白開水。

    高文化也笑了,說道,這就是差別,咖啡是西方泊來品,咱們中國的本土飲料是茶。如果就咖啡和茶相比較,喝茶上檔次,喝咖啡更新潮。就是這麽個關係。

    周公問道,“星期八”也是新潮了?

    高文化說,星期八是創意。因為星期一到到期六人人都知道,不稀罕。星期七也就是星期日,也沒啥稀奇。但星期八呢?你找都沒地方找,新意就出來了。但是如果你跟著人家的思路跑,說星期九,星期十,那就又變成傻小子了。說罷三人都哈哈大笑。

    高文化一扭頭,看見窗台上有幾張發黃的紙,他覺得很奇怪,這麽新潮的地方怎麽會有這種東西呢?老板看見了還不把服務員罵死?他就想做件好事,偷偷把它拿起來扔掉。拿在手裏正想扔時,看見了“周易”幾個字,他更奇怪了,就想打開看兩眼。

    這發黃的紙上究意寫的是什麽呢?又是誰寫的呢?請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