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字數:2360 加入書籤
上回說到孔子向豐萬禮提出預測準不準的問題,高文化先插了一句,說什麽準也有理,不準也有理。孔子當然還是想聽聽豐萬禮的意見。隻聽豐萬禮說道,小高說得也不無道理,但是我有另外的理解。一般人來算命、預測、起卦,都要先看一看算命師算的準不準,八字批的和實際是不是能對得上,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常人也就罷了,預測師再瞄準這樣的目標就不對了,他們是不能瞄準“準不準”這個目標的。不會都準,也不會都不準,更不可能都準。因為命理裏麵的一個字代表的意思太多了,你知道應該取哪一個?如果按準不準來評判,會誤導很多人。事情出來了去套的話,都能套得上,但是事前去預測,必定有說不準的。命理研究隻研究方向,不指具體事,這是本意,何況社會在發展,什麽事情也都在變化。現在有電腦,過去有嗎?現在有快遞,過去有嗎?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人們的心理需求是不變的,那就是趨吉避凶。所以簡單說就是吉與凶的問題,再往細裏說就是哪個方向吉,哪個方向凶;怎樣能趨吉,怎樣能避凶。有些預測師可能會根據經驗比較準確地說出具體事的吉與凶,這也不稀奇。這一行畢竟是有經驗可循的,熟還能生巧呢,對不對?就像技工一樣,有經驗的技工一看就知道機器哪裏出了問題,根本不需要儀器測量;還有醫生,你一說病情,有經驗的醫生就知道哪裏出問題了,也不需要這個儀器那個儀器去檢查。這就是經驗,因為他見得太多了。但預測師是不能把這個當作方向的,因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經驗到了,自然八就不離十,經驗不到,老想著準不準,就偏離了方向,這樣會誤入歧途的,就會墮落成江湖騙子,也會給社會起負作用。但有些命理師之所以追求準不準這個目標,世人也以準不準來評判命理師,關鍵就在於實用性的引誘,命理師得有高瞻遠矚的眼光。一瓶不滿半瓶晃蕩的人,尤其需要注意這方麵。世人不懂,咱們可不能不懂這個道理。
孔子臉上有了笑模樣,追問一句,那豐先生的意思,四柱預測還是有道理的,還是可以準的了,就看預測師水平高不高了,對嗎?他還是有點想找回點麵子的想法。
豐萬禮笑笑接著說,我不是說了嗎?命理研究和周易卜算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迎合人的心理需求,旨在趨吉避凶。但是周易是在商末周初創造的,那時候沒有皇帝,隻有奴隸和奴隸主,社會結構相對單一的多。八百年後,皇帝出來了,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又經過四百年,儒家文化被獨尊,享受了特權,其它學術都成了歪門邪道,社會結構就更不一樣了。你們發現了沒有,自從儒家文化被推崇以後,預測類的東西就紛紛登場。所以隋朝產生科舉製度,唐朝發明四柱預測術,還有其它的諸如大六壬、小六壬,梅花易,奇門遁甲,太乙神數,甚至後來的推背圖等等,這麽多的預測術的產生和儒家思想不是沒有因果關係。隻是曆史沒有做有關這方麵的記錄罷了,或者有這方麵的記錄,但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在社會上流傳,知道的人也就很寥寥。
豐萬禮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繼續說道,這樣一來,四柱預測就不可避免陷入了儒家文化的範疇。自古儒家文化的代表作——四書五經,其中五經中的一經就是《易經》。籠統地說,《易經》、《周易》都是一回事,但在我的心裏是有嚴格界限的。《易經》是統稱,《周易》隻指六十四卦,連《十易》都不含在內。原因就是盡可能保持《周易》的原汁原味。
高文化聽到這裏,情不自禁豎起了大拇指,口中稱道,英雄所見,完全相同。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豐萬禮和常和寬吃驚地看了看高文化,又看看周公和孔子,那意思像是在問,這小子是不是在說胡話呀?
周公和孔子都點點頭應道,確實如此,我們在來之前都交流過了。小高在這方麵還是有些見地的。
豐萬禮不相信似地問道,那小高說說孔子和儒家文化的關係。他還是有點不太相信。
高文化一聽,我當是什麽呢?就隻好實話實說,我和世人的認識有點不太一樣。孔子隻是先秦儒學的代表,並不能讓孔子做儒家文化的LOGO,相反,孔子的主張和後來的儒家文化是不一樣的,所以我把漢以後的儒學稱為後儒家文化。也就是說儒家文化應該分為先秦儒學和後儒家文化。類似於先生對《易經》的理解。
豐萬禮聽到這裏,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激動地向高文化伸出雙手,嘴裏還一邊說著,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呀!
高文化也趕緊站起來握住豐萬禮的手說道,過獎了,老先生,咱們心有靈犀。兩人的手握在一起,久久不願放開。
常和寬看到這種情景開玩笑道,你們真是相見恨晚呀!幾個人一起又都笑了起來。豐萬禮和高文化這才鬆開手,又重新落座,高文化說道,豐老先生請繼續講吧。
豐萬禮激動地擦擦眼睛,然後才說道,好,好,好……一連說了幾個好字。稍停片刻,豐萬禮才開口講話。
欲知豐萬禮又會講些什麽理論,請看下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