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緣分(上)
字數:3252 加入書籤
梁仕容赴京參加頒獎典禮,與劉曼莉相識,算得上是一種緣分,一段傳奇。梁仕容本以為,過去的事情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會過去。
然而,過去的事情不會過去。
事情既經發生,就是一種存在,就會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被記錄下來,在曆史上,在社會生活中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影響著今天和今後的人們。
對梁仕容來說就是如此。夜幕沉沉,萬籟俱寂,整個書房依然沉浸在幽幽淡綠中。桌麵上的座鍾“擦擦”地響著,指針從九點、十點、十一點直至午夜,又指向淩晨。而梁仕容一直深陷在鬆軟的沙發中,雙臂擱在兩側扶手上,左手懸垂,右手五根削瘦而柔中帶硬的指頭支撐著寬闊凸出的額頭,微閉兩眼,像在沉思,又像是昏昏欲睡。
梁仕容雖然閉著眼,但並沒有入睡,他也不可能入睡。那已逝去的歲月,那曾經發生的一切,又在他的腦海中重現——
梁仕容清楚地記得,自從廣州造紙廠辭職回鄉創辦天堂造紙廠以來,特別是女兒隨廣州體院藝術團出國訪問演出,結識了彼德.大衛,結婚後,領到了“綠卡”定居加拿大;不久,馮玉蓮患上了子宮癌症,手術後,由於需要親人照顧等原因,女兒也為她辦到了“綠卡”,接到加拿大定居了。
妻子剛去加拿大定居的頭二年,每逢過年都會與女兒一起回來團聚過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妻子和女兒回國的次數也越來越小了。
時隔多年,女兒在加拿大生下了一個大胖子,那年,妻子和女兒、女婿,帶著外孫回來團聚過春節,梁仕容又一次沉醉在共享天倫之樂中。
久別回來,一家人團聚,又添了一個外孫回家過春節,本來是令人高興,值得慶賀的事。但有一件事令馮玉蓮感到煩悶與遺憾:與梁仕容結婚已經三十多年,生下一男一女,現如今,兒女都長大了,丈夫的事業也做得風生水起,已貴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勞動模範;雖然已年近六旬,卻仍然像年輕時那樣有著強健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看上去像個三十出頭的帥哥,舉止言談間,散發出一個成熟男人的魅力;而自己巳人老珠黃,身患絕症……自己不能拖累了丈夫,丈夫的身邊要有一個賢慧、善解人意的女人相伴。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黃昏,殘陽如血,晚霞將大地抹得一片通紅。
馮玉蓮與家人食過晚飯後,在家門前的那株香樟樹下,一邊用牙簽挑牙,一邊眺望遠處逶迤起伏的龍山。忽然,頭頂傳來了一陣飛鳥的叫聲,馮玉蓮抬頭望去,見到有兩隻狀似極樂鳥的飛鳥,在樹上嬉戲。隻見那隻雄鳥正在展示自己絢麗的色彩,好像用舞蹈和其他展示動作突出自己的外表,為雌鳥以及觀鳥人獻上一場歎為觀止的表演。
馮玉蓮依稀記得,這種鳥生活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叢林中,人們隻是看見這種美麗的鳥兒在天空飛翔,而不知道它飛往何方,於是就產生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極樂鳥是住在“天國樂園”裏以天露花蜜為食的一種“神鳥”。
觸景生情!
馮玉蓮真想不到,自己一生為人正直,多行善事,但為什麽竟是蒼天弄人,自己額上的皺紋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多而深了還不算,竟還患上了絕症,而自己的丈夫卻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好似越來越年輕了……
“老婆,你怎麽啦?”馮玉蓮這才從怔怔中醒悟了過來,低頭望去,發問的是他的丈夫梁仕容。
馮玉蓮連連搖頭否認:“沒……沒什麽……”
梁仕容一語戳穿:“老婆,你別欺騙我了。你有心事,你的眼角流下淚了。”
馮玉蓮用手抹了抹眼角,才知道上麵早已有淚液,隻好慨歎了一聲:“唉——”
馮玉蓮的口氣滿是歉意:“老公,作為一個男人.看到我現在這個樣子,你不覺得心煩意亂嗎?我嫁與你這麽多年,卻沒有好好保養身子,又患了絕症,每逢想到這一點,我的心不但感到內疚,而且是在作痛。”
梁仕容安慰道:“老婆,這事怎能夠怪你呢?我沒有心煩意亂呀。”
馮玉蓮的牙齒咬著嘴唇,良久,才啟齒道:“老公我想到了一個辦法。”
梁仕容一聽,來了興趣,伸長了頸脖,追問道:“什麽辦法?”
馮玉蓮:“我們離婚你另娶吧,我對此決不會有半點怨言。”
梁仕容嗔了她一眼:“老婆,看你講到哪裏去了呀?當初你西關一枝花嫁與我這個鄉下仔,已讓你吃了不少的苦,我的心裏總是感到對不起你。你怎麽反而講出這樣的話來呢?”
馮玉蓮感動得眼睛含著閃亮的淚花,鼻子一酸:“如果不離婚,那麽,你就再找一個紅顏知己吧。或許她會替我照顧你的。”
梁仕容把臉一沉:“老婆,你別再胡言亂語了。今生我與你既然成為夫妻,就要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馮玉蓮見梁仕容發怒,再也不敢多言了。
在鄉下過完了年,馮玉蓮和女兒、女婿、外孫回加拿大去了。
……
自從妻子去了加拿大定居後,每每有重大事情拿不定主意或有解不開的心事,梁仕容都是這樣獨自關在書房裏,陷入沉思之中,苦思覓想,尋求解決的方法……
在這個不眠的夜裏,梁仕容的腦海裏,又一次浮現赴京參加頒獎典禮的情景,那曾經發生在他和劉曼莉之間的一切。
那天在深山峽穀采風,領略了一番“中國第一龍漂”的驚險刺激漂流後,大家覺得餘興未盡。當時,以寫中華大地真山真水著稱的散文大家魯劍輝提議:這次難得在京相識,以文會友,我們何不趁著餘興,移步長江采風,去感受偉人當年萬裏長江橫渡那種“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豪邁氣概。
魯劍輝的提議立即得到隨團成員的熱烈響應和大賽組委會的同意。於是,采風團驅車直到武昌漢陽門碼頭,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采風團成員一行12人與前來遊長江的遊客匯聚在一起,依次從漢陽門下水,順流而下5000米,至漢口江灘三峽石廣場起水。江麵上整齊的隊形猶如“橫渡長龍”,頗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