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學堂結緣(上)
字數:7571 加入書籤
太陽從中天滑了下去,慵懶地斜倚在半空,看著棉絮般的白雲在自己腳下蕩來蕩去。
樹榕在筠城賣了柴,像往常一樣到米鋪買了幾斤米,往回家的路上走。
當他走到村南邊,忽然,一隻灰色的野兔,跛著腿從他麵前的草叢哀叫著逃出來,拚命往村邊山坡上奔逃。接著,一隻棕色皮毛的狐狸躦動四蹄,銜尾追趕。
眼看這受傷野兔難逃劫數,一種悲憫之感在樹榕心底油然而生。他持著挑柴用的竹竿,順山坡追了上去。上到坡頂,見野兔被狐狸咬住了尾巴,發出淒厲的掙紮叫聲。
樹榕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大喝一聲,舉起竹竿,猛打在狐狸的身邊。
狐狸大驚,嘴巴鬆開,急急奔逃,竄進左邊灌木叢,逃之天天。
野兔回首望了望這救命恩人,然後,拖著受傷的身軀,一蹦一跳,逃進兩尺高的草叢中去。
樹榕上到坡頂,山風吹來,似有朗書之聲。他舉目遠眺,見山上樹木蔥蘢,鳥雀歡唱。一片林海之中,露出了青灰的瓦頂。
那是什麽地方?好奇心驅使樹榕沿著小道,上山而去。
注定樹榕與學堂有緣,他這麽一上去,就走上了一條與儒家相牽的道路。
穿過小樹林,一座學堂赫然入目:青灰色的牆壁被風雨剝蝕得斑斑駁駁,牆腳下泛起了一層深綠色的青苔。
他剛走近學堂前,聽到從裏麵傳出一陣朗朗的讀書聲……他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站在學堂外麵聽起來。
此時,九叔公正在教他的孫子梁兆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三字經。
樹榕這不聽尤自可,這一聽,竟聽上了癮。
九叔公行“儒家”師表,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近段日子,教梁兆中唐詩宋詞,諸子百家“國文”經典;還教孫子兵法、少林武功……
九叔公是村中的老學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雙全。九叔公坐堂執教,桃李滿天下,是當地後生們的啟蒙老師。他不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間冷暖、世態炎涼。
樹榕自那次在牆外偷聽上了癮後,每天賣了柴後都會自覺不自覺地來到這裏,站在學堂外麵偷聽。
其實,樹榕在學堂外麵偷聽,九叔公早已發覺,隻是不忍心點破而又壞了他無能為力交“拜師費、請拜師酒”的規距罷了。
這一天,樹榕和往日一樣,賣了柴後趕來學堂外麵偷聽九叔公上課。聽著,聽著,突然一陣天昏地暗,狂風大作,緊接著,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九叔公動了惻隱之心,叫梁兆中去把在牆外麵偷聽的樹榕叫進來。
九叔公叫樹榕座下後,考他這段時間向梁兆中傳授過的“儒家”思想、“國文”經典之類的知識。
樹榕聽後,內心“格登”地跳了一下,心想:難道自己隔牆偷聽的事被九叔公發現了?
為慎重起見,樹榕耍起小聰明,假裝糊塗地摸著腦袋回答:“九叔公,您問的“儒家”思想、“國文”經典之類的知識,我未學過,乍懂啊!”
其實,他的小聰明又怎麽能瞞得過九叔公呢!
隻見九叔公把驚堂木一拍:“把手伸到教台上,把我剛才教中娃子的《訓蒙幼學詩》背誦一遍,每背漏一句,就罰打一下驚堂木!”
聽到九叔公如此一說,他暗自慶幸起來。九叔公要罰,意思就是默認了他是他的入門弟子。於是乎,他把他的過目不忘和聽後不忘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效仿著九叔公的舉止神態,抑、揚、頓、挫,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把《訓蒙幼學詩》背誦了一遍:
天子重賢豪
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幼小須勤學
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子貴
盡是讀書人
教子以詩書
何勞更外圖
但教仙桂在
終是勝耕鋤
養子教讀書
書中有金玉
一子受皇恩
全家食天祿
養子切須教
莫嫌家裏貧
手拈一管筆
到處不求人
七歲應神童
天生我性聰
有才朝聖主
何必謁侯公
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
男兒當自強
鑿山通大海
煉石補青天
世上無難事
人心自不堅
昔日一貧儒
今乘駟馬車
鄉人皆歎惜
養子教詩書
刮鏡光方徹
淘沙始見金
世人如欲學
須用下真心
一舉登科日
雙親未老時
曆階趨宰輔
猶掛老來衣
昨日堯階試
今朝掛綠袍
歸來親未老
方信讀書高
直上蟾宮去
藍袍惹桂香
花街紅粉女
爭看綠衣郎
衫長堪掃地
袖大好搖風
有誌朝天子
無心謁相公
神童衫子短
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
先來謁相公
來歲春三月
花香襯馬蹄
有人在平地
看我上雲梯
暖日浮金殿
和風動玉除
宮娥調雅樂
帝子誦詩書
一看欄幹絕
清風水際間
白雲飛過去
天外見青山
花開蝶滿枝
花卸蝶還稀
惟有堂前燕
主人貧亦歸
詩酒琴棋客
風花雪月天
有名閑富貴
無事小神仙
往事多如夢
流年隻斷魂
不堪春日盡
細雨又黃昏
盡值春多雨
催殘花易空
不知春態度
猶在雨陰中
人皆苦炎熱
我愛夏日長
薰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
向曉鋪階濕
如煙障碧天
幾回芳草上
珠樣不勝圓
楓落吳江冷
霜橫楚岸寒
晴煙飛水麵
愛日上雲端
任人舒複卷
筆落似蠶聲
寫盡相思字
因風寄有情
七劄弓何勇
千鈞弩不強
手持七寸管
容易達朝堂
香膠和汞煙
搗作方圓片
日日漸消磨
自身卻不見
紫石為奇硯
無痕妙處多
煩君收什取
免被別人磨
有過不能改
知賢不肯親
雖生人世上
未得謂之人
荷德如山重
承恩似海深
莫將風火性
燒斷歲寒心
山色無遠近
看山終日行
峰巒隨處改
行客不知名
九日龍山飲
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
舞愛月留人
一日今年始
一年前事空
淒涼百年事
應與百年同
九叔公聽完後,渾身轟然一震。想不到這個與自己的孫子年紀差不多的孩童,竟有如此驚人的記憶力,其天賦不在自己的孫子中娃子之下。這可是孔聖人儒家思想裏“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核心精髓呀!九叔公隱隱地感到此子將來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