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民間藏能人 (上)
字數:3185 加入書籤
人生於世,有的事好似冥冥之中就已經注定,想不到昔日同為一殿之臣的梁士元和張柬之,竟然還有緣相聚在梁士元的故鄉——嶺南新州。
梁士元盡地主之誼,設宴為張柬之接風。酒過三巡,前塵舊事又湧上心頭,昔日朝廷兩位大臣希噓不已!
再說張柬之被貶到新州,從顯赫一時的宰相正一品降至司馬六品官,開始時心情鬱鬱寡歡,有時循跡於深山,寄情於山水之間;有時找梁士元喝酒消愁。無心審理公案,日子倒也過得消遙自在。
張柬之在新州雖然已遠離了朝廷,然而精神並不屈服,堅信自己與朝中另一宰相崔玄暐等人密謀除二張。恢複唐國號之舉是正確的。但由於賣國求榮的奸黨當道,他壯誌難酬,禁不住怒火中燒,在一次與梁士元喝酒中,乘著酒興,在新州寫下《好事近》這首悲憤詞章:山水本無心,何事故鄉輕別,空使猿驚鶴怒,誤薜籮秋月。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不久,這首詞流傳出去,朝廷中的反對武氏家族的文武百官十分讚賞;武三思對張柬之卻切齒痛恨,必欲置於死地而後快。武三思勾結韋後,向朝廷誣告,說張柬之在詞中所寫的“豺狼當轍“是對皇上及有功重臣的“謗訕”、“怨望”。唐中宗聽信讒言,把打消了欲召張柬之回朝的念頭。
張柬之無限期發落在新州,倒也使他增長了不少見識。
有一次,有兩個一瘦一胖的人吵吵鬧鬧來到縣衙擊鼓告狀。張柬之正欲前往蓮塘找梁士元喝酒聊天,猛然聽到有人擊鼓告狀,心想:被貶到新州逾半年,還未正式坐過堂,審過案,今天碰巧,我倒想看看這僻野之間能有什麽案可審。
於是,張柬之打消了去會梁士元的念頭,穿起官服坐堂,傳令:“把擊鼓人傳上來!”
那個生得肥胖的人一到公堂,立刻下跪告稟:“大老爺明察,小民丁一青的嶽丈臨終之前,立下遺囑說:“張一非吾子也所有家產盡給女婿外人不得侵占”說罷便呈上遺囑。張柬之看後便大聲責罵張一非。
那個生得瘦弱的人也下跪告稟:“大老爺息怒,家父生前立此遺囑是這樣說的:“張—非,吾子也,所有家產盡給,女婿外人不得侵占。”說罷也呈上遺囑。張柬之看後,頓時一拍驚堂木,“拍”聲一響,指著丁一青怒罵道:“我把你這個刁民,女婿是外人,竟如此夠膽,爭占遺產,左右聽令,賞他五十大板,拉出公堂。”
丁一青怎知遺產得不到,還挨了五十大板,真是有冤無處訴。
原來,當地有個姓張的老板,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張一非,因為他是老大,村中的人都常叫他張一。張老板眼看自己老了,害怕死後親手創出的家當敗在兒子手上,所以整天對兒子說些生財之道。誰知這個張一非雖然已到了而立之年,但對發家致富不感興趣,從早到晚在家勤奮讀書。張一非確有個怪癖,他看中了那本書,任憑要多少銀兩,也要把它買下來。
張老板的女婿丁一青是個奸狡滑頭之人,嶽丈大人的家財,使他口水流了三尺又三尺,所以常常用各種方式恭維嶽丈,裝得一副十分孝順的樣子。
一年後,張老得了個不治之症,眼看在世沒有多少天了,他怕死後家財敗在張一非手上,便叫女婿和兒子到床前,對他們說:“張一非,你雖是我的兒子,但不成器;女婿丁一青行孝,恭順,雖不是親生,也是半邊兒。我死後,所有家產都給丁一青。張一非你讀你的書,不要與丁一青來爭占我的財物。”
張老又怕死後,他倆相爭起來。論起家規,女婿可能會欠理,便叫女婿端來筆硯,令兒子親手記錄。
張老說:“張一非吾子也,所有家產盡給女婿,外人不得侵占。父囑。”幾刻鍾後,張老咽了氣。
喪事辦完後,丁一青請來了大掛車,要運走嶽丈遺下的家產,張一非客氣地說:“妹夫,父債子還;父業兒承,這是天經地義,素來如此的。你不要如此橫蠻。”
丁一青一聽便火了,大聲道:“嶽丈臨終之時,有言囑咐,並立字為據。我才說你橫蠻。”丁一青說完後便大聲罵起來。
張一非小聲說:“妹夫,你我互相爭吵起來,但爭來爭去都沒有結果,不如我們去縣衙,請縣官判斷吧。”
丁一青聽後,理直氣壯道:“去就去,有遺囑為憑,難道怕你不行?!”
於是,就有了前麵發生的一幕。事後,張柬之發覺,張一非在記錄他父親的遺囑時,按自己的意願加上了標點。
張柬之親身經曆判審了這單公案,不由得感歎:想我張柬之,平生飽讀詩書,學識過人,進士出身,朝中一品官員,想不到竟然在這個南蠻之地,一時被張一非這個書生,玩弄文字遊戲給騙了,真是民間藏能人啊!
有一天,他在回縣衙途中,看見幾個村童在河裏洗澡,突然,遠處有一敲鑼打鼓的船駛來,近前一看,原來是一艘“學船”,是載參加省試考舉人的各縣秀才歸鄉的。
當時,那幾個在河裏洗澡的村童見這艘很氣派的大船氣勢洶洶地駛來,嚇得紛紛逃上岸去。而其中有一村童,兩手叉腰,站在河中心動也不動。“學船”的人見有一個小孩這麽大膽阻止學船的前進,便停了下來。裏麵的秀才們見停了船,走出艙來看個究竟,見到的竟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孩擋住航道,便自持胸中裝滿墨水,有心為難他一下。有一個秀才喝道:“小孩,讓開!”那個小孩看了他一眼,沒有理采他。另一個秀才說:“你為什麽擋住我們呢?”那個小孩說:“我在這裏先,你們後來才到,你要我讓道,得先問我同意不同意。”那個秀才接著說:“好吧,我問你,我們打個賭,我出一上聯,你對下聯,如果你對得出我們的船就讓你三分,如果對不出,你就乖乖滾開吧!”那個小孩嘻嘻地一笑。
“千年古樹作學船”,一個秀才很快想出了上聯。那個小孩望著滔滔的江水,雙手拍了拍江水,隨口答道:“萬裏長江當浴盆。”秀才們一聽,對得真是天衣無縫,確是一副絕佳對子。無奈,這艘滿載秀才的“學船”隻好偃旗息鼓,繞過那個小孩身邊,在河邊一側淺灘上慢慢地駛去。人們再也聽不到“學船”上的鑼鼓聲了。
張柬之目睹了這一幕,不禁又令他著實驚歎了一番。
事後,張柬之一打聽,才知道那個小孩叫梁樹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