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投靠文龍

字數:3332   加入書籤

A+A-




    轉眼之間,慧能已經九歲了。許是家道中落之後經常餓肚子,他的個頭比同齡的孩子要小一些。

    這一天,他蹲在屋簷下磨斧頭。幾個小夥伴背著書包蹦蹦跳跳,說說笑笑從門前經過,上學去了。他的目光久久留在他們消失的方向。

    李氏觸景生情,不禁淒然淚下。她哽咽著說:“能兒,苦你了。咱家太窮,無法供你上學。”

    慧能卻說:“娘,我不是想著上學,而是在想,他們上學,究竟有什麽用呢?”

    李氏心酸地說道:“傻孩子,上學當然有用啦。學得四書五經,就能考秀才、中進士啦。”

    慧能又問:“考進士幹什麽?”

    李氏說:“當官哪。考進士,就是咱們老百姓說的選官。中了進士,就能當縣官了。然後一步步高升,當州官,當了州官當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慧能打破砂鍋問到底:“然後呢,當了宰相之後,還幹什麽?”

    李氏一笑:“當到宰相也就到頭了,就該免職致仕,回家為民啦。”

    慧能無不感慨地說:“轉了一大圈,還得回到老地方啊!與其這樣,當初不讀那四書五經也罷。這還是命好的,能平平安安,不被半路罷官。若像我爹,一不小心,罷官流放,連命都搭上啦。”

    李氏哭笑不得,說道:“那你想幹什麽?”

    慧能舉起手裏的斧頭,認認真真地說:“砍柴呀。從今天起,我要上山砍柴,換錢換米,養活娘親。”李氏不知道自己該哭還是該笑,她將兒子緊緊地摟在懷裏,眼裏閃爍著晶瑩的淚花。

    這時,透過稀疏的籬笆牆,可以看到,一位身穿公服的衙役出現在了村口上。山村偏僻,成年累月也不曾來過差人,所以,他的出現自然而然吸引了人們好奇的目光。李氏的心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猛然揪住了——五六年前,就是這樣一位衙役送來了一封催命的書信,勾走了丈夫的性命。沒想到,幾年之後,他居然又一次在盧家的柴扉前停住了腳步!並且,李氏一眼便認了出來,他,就是幾年前的那個信差!

    李氏下意識地將慧能緊緊地抱了起來。

    衙役尚未開口,臉上首先露出討好的微笑。他明明看到了院裏的李氏母子,卻還是禮貌地叩了叩柴扉,說:“盧夫人在嗎?請接廣州衙門的信。”

    廣州?在那個遠在三百裏之外的大城市,李氏連個八輩開外的親戚也沒有,更甭說與衙門有什麽聯係了。李氏遲疑著,緩緩地走向院門。小慧能倒是利索,跑了過去,打開柴扉,將送信的衙役請了進來。

    “夫人,請您收好。這可是廣州衙門文大人的親筆信!”

    李氏接過大信封,仍是一頭霧水,懵懵懂懂問道:“什麽文大人?文大人是誰?”

    衙役也感到幾分驚訝:“文大人就是上任不久的廣州刺史文龍大老爺啊!咱們這新州縣,都屬他老人家管轄呢。文大老爺在給縣老爺的信函上說,他與您家盧老爺是同窗。您能不知道他?”

    文龍,又是文龍!文龍已經是威振江山的一方大員,而盧行瑫卻……

    “夫人,刺史大老爺交辦下來的差事,不敢怠慢,縣老爺還等著我回話呢。”

    李氏接過信後,回家打開一看,原來在朝中任翰林學士的文龍,外放為廣州刺史。一個多月前,他走馬上任來到廣州,自然而然地向前來迎接的新州知縣打聽盧行瑫的情況。當他聽說老友早已在五年前撒手歸西,甚是惋惜。尤其是當他得知盧氏遺孀獨自一人帶著兒子慧能艱難度日之時,更是唏噓。所以,他來信請李氏夫人帶著兒子到廣州去,與他的家人住在一起,他要替死不瞑目的老友擔負起撫育後代的責任,供慧能讀書,將來考取功名,繼承盧家源遠流長的傳統門風。

    這真是下冰雹落下了雪花銀,好事從天降。

    然而,村裏有身份的長者們異口同聲,都反對慧能母子去廣州投奔高高在上的刺史大人。就是嘛,不是至親,又從未謀麵,如何敢將身家性命托付給他?你們孤兒寡母,到了那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人家賣了都不知道!

    李氏的長兄、慧能的大舅舅,更是強烈反對:“你們餓不死,為什麽要外出?”

    李氏說:“大哥,看你說的什麽話呀!文龍是行韜的同窗好友,他信上說了,就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慧能,我們娘倆的吃穿用都有他供應。”

    “這還不夠丟人的?你一個寡婦,卻長期住在別人的家裏,人們會怎樣說?你若是真的操持不下去了,家裏揭不可鍋啦,就搬回郎村,到我們家去住。”

    李氏問道:“大哥,你能供能兒上學堂讀書嗎?”

    “這……”大舅吭哧了幾聲,不以為然地說,“咱們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沒讀過書,不是照樣過日子嗎?”

    “是啊,是啊,”長者們也附和著說:“就咱們新州縣這個土地方,千年萬代也沒出過什麽翰林、進士,人們不是也活得有滋有味嗎?”

    李氏一把將慧能拉了過來,將他推到眾人麵前,好像鄭重宣布什麽似地說道:“他,姓盧,叫盧慧能,是盧行瑫的兒子。而盧家,千百年來一直是書香門第,曆朝曆代都是名門望族。盧家的兒孫,如果淪落得目不識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有知,定會惴惴不安!將來,我有何顏麵去見先夫?我……”

    說到後來,李氏已經泣不成聲。眾人見狀,也不好再說什麽。然而,舉家搬遷,畢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文龍大人雖然表示,慧能母子在廣州的衣食住行一切有他供給,李氏還是想籌備一些銀錢,以備不時之需。而他們家,能折變現成錢的東西,就剩下二畝薄田了。

    急切之間,找不到合適的買主。再說,李氏也想等地裏的這茬莊稼收割了之後,換一些盤纏。所以一拖再拖,等到他們娘倆準備完畢,真的上路的時候,已經是夏末時節,距離文龍大人的來信,已經過了小半年時間。

    從新州到廣州,可以乘船沿新江順流而下,經肇慶,入珠江,一路順水順風,十分便捷。但是,乘船的花費,豈是慧能這樣的人家所能籌集到的。再說,就是賣地的錢夠船費,他們娘倆也舍不得拿出來。於是,慧能母子計劃沿著鄉間小路,取道高明、佛山,步行到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