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山中的日子(上)

字數:3199   加入書籤

A+A-




    慧能母子在鄉親們的幫助和關照下,很快便把家安頓下來。李氏仍然在家耕織,慧能則每天上山打柴,有時,石狗、子輝、蝦子等童年夥伴也會加盟到他的打柴行列中去。

    上山打柴的生活,在石狗他們看來,似乎孤單、寂寞且冷清。然而,在慧能卻感到極為豐富,極為充實。何況,前些年,他無意在山上打柴之中領悟到了心的妙用。因此,他認為山中的日子反而有著異樣的精彩:

    狂風暴雨不期而至,恰似人生之變幻無常;路途坎坷山重水複,宛若命運之輪回漂零;目睹星光燦爛,收獲天道之精華;耳聞鳥語猿啼,感受大地之神韻……飛禽走獸都是他親朋,花草樹木皆為他伴侶……

    清晨,天邊一痕遠山,猶如夢幻中的詩情畫意;黃昏,山下幾縷炊煙,喚醒心靈尋覓歸途。

    清晨有詩情,黃昏有畫意。啊,“想問問陣陣炊煙,你要飄去哪裏……”慧能又見家鄉炊煙,心中也像這炊煙一樣升騰起最惹人的記憶。

    炊煙,一個村落的精魂,她古老,聖靈,奇妙。?慧能和他娘親漂泊在外的這些年,每每在他鄉看到炊煙,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家鄉的炊煙,那是自己心中?炊煙。

    炊煙,是鄉村最原始最古樸的風景,她因村莊而誕生,村莊因她而美麗。有了炊煙的村子便有了生機和靈氣。

    清晨,薄霧晨曦,鄉間靜諡,當朝霞染紅天邊,雞鳴鳥語,清昶空靈,是天籟,如晨曲,劃破寂靜的村莊,喚醒勞作的人們,此時此刻,家家戶戶幾乎同時升起了炊煙。淡淡嫋嫋的炊煙,好像條條絲帶懸掛,風兒輕輕吹拂,繼而片片花絮飄散,慢慢隨風消失。用意良苦的炊煙啊!你以最古老的方式,祝福勤勞的百姓,在新的一天,有新的收獲,有好的心情;

    傍晚,伴著夜幕降臨,村落的上空便徐徐升起縷縷炊煙,這是怎樣的一種極至與靜美啊!看姿態:炊煙一片片,一段段,一束束,一團團,形態各異,交錯相融,水韻墨章,濃淡相宜。看顏色:是那種透明的青色,在微風的作用下,有的宛如一條淡藍色的綢緞隨風起伏,有的似一片著色的雲朵悠悠飄動。

    炊煙遊離於農舍,升騰在空中,隨風飄逝,遠去無蹤,這就是村落炊煙的最原始的生命狀態和最終的歸宿。這炊煙,似煙非煙,似霧非霧,似夢非夢,飄蕩了多少年,搖曳著多少心帆,營造著多少夢幻。

    低矮的房舍是炊煙的依靠,寥廓的天空是炊煙的歸宿,綠樹灌叢是炊煙的衣衫,小河流水延伸了炊煙的思念。炊煙、村落、綠樹、小河,就是這樣一些生命元素,很自然地勾勒出一幅古樸悠遠的鄉村風景畫。品味這幅畫卷,就像品味你的人生一樣,心靈之旅雖然要經曆一些波瀾起伏,經曆一些坎坷風雨,但生命終歸要走向寧靜、平淡與安然,這就是宿命。人生一如這靜美的鄉村畫卷一樣,當繁華落盡,除了寂寞還有淡泊。

    炊煙在慧能厭倦都市浮華的孤寂時悄然襲入他心間,給他韻致與興奮;炊煙在他獨享鄉情的笑靨時輕輕飄入慧能心空,給他充實與歡欣。

    這炊煙,是這般沉靜,這般溫存,每當看到此景,慧能就想起廣州城譚老板的所作所為……太多像譚老板的商人,功利是非,造就了城市的迷離與妖冶,城市裏沸騰的煙火怎能比得上村落裏靜美的炊煙,城市的浮華怎能與村落的寧馨媲美?

    炊煙是家的方向,是娘親的呼喚。記得在家鄉時,慧能每次賣完柴買些米回家,遠遠就會望見家中屋子上麵升起的炊煙,仿佛就看到了娘親忙碌的身影,看到了熱氣騰騰的飯菜,還看到了娘親淡淡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期盼。他知道,那是娘親的牽掛,那是娘親的等待,此刻,他心中是那麽寧靜而踏實。

    望著那隨風而逝的炊煙,他加快了回家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種莫名的情愫衝擊他的靈魂,突然好像明白了些什麽——炊煙是一種溫暖,一種溫馨,一種快樂,一種幸福,這也許就是他最初的人生感悟吧,從此也開始懂得了銘記。?

    炊煙不僅是一道風景,她還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一段如歌的歲月。欣賞它,我們可以感念生命的質樸與真情;細讀它,我們可以滋生許多的人生況味。

    炊煙,淡淡妖嬈,飄嫋在記憶的天空中,牽引著他的思緒。以致日後他無論走到哪裏,故鄉那輕盈飄渺的炊煙一直伴隨在他的心頭,伴著他奔波在成佛的路上。她將是一幅永遠不變的絢麗畫卷,定格在他的心中,永不褪色,永不消逝。

    又是一個清新的早晨,慧能要到深山更深處的天露山專門為一家飯店采伐一種野桃樹做燒烤薪柴。據說,這種桃木燒出來的飯菜,有一種獨特的香氣。

    當他登上一道山梁時,抬頭之間,忽然看到,對麵的山峰之上,雲霧繚繞之中,站立著一個巨大的身影——

    它,矗立在高高的頂峰,頂天立地,仰觀九天星辰,俯瞰大地烽煙;笑看風雲變換,諦聽江河奔流……朝陽噴薄欲出,一縷霞光從雲隙裏迸了出來,恰巧照射在它高峻挺拔的身體上,於是,它便籠罩著一層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紅光,顯得格外突兀,格外孤危。它,向上,似乎可以高聳入雲窮碧落;往下,仿佛能夠直刺地心透黃泉。而且,它還在不停地變化,一會兒如擎天一柱,一會兒像蒼鬆臨風……

    其實,那,僅僅是一塊高大的岩石,一塊峭拔的岩石所形成的山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它雕琢得栩栩如生,猶如一位仙人臨風矗立,似乎時時刻刻都可能羽化登天。因此,人們稱它為聖祖峰;因此,圍繞著它便有了許多奇妙的傳說;因此,山峰之下便有了一座古老的道觀……因此,就有美妙的仙樂隨風傳了過來。

    不,慧能所聽到的,不是縹緲的仙樂,而是仙鶴的啼鳴。他看到,兩隻白鶴從雲中盤旋而下,落在了道觀前的平台上,翩翩起舞。與此同時,一位衣裾飄飄、白須飄飄的道長從門裏飄了出來,與兩隻仙鶴共同舞之,蹈之,騰躍,旋轉……

    慧能知道這位白須、白眉、白發的道長,這一帶的百姓,都知道這位天露道長。山中方沿幾十裏的上了年紀的人都說,在自己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他就是這副須發皆白的模樣了。有人說,他朝飲露珠,夕餐清風,從來不食人間煙火。有人說,他能騰雲駕霧,早已修煉成仙……

    成仙不成仙慧能不知道,但是,人與鶴,居然能如此親近,如此和諧,共戲共舞,相悅相知,絕對不是一般境界。

    慧能看得如醉如癡,不知不覺地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自然而然思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