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章 偶遇安道誠(上)

字數:3104   加入書籤

A+A-




    近幾天,因為下雨,縣城裏柴市上賣柴的人很少,柴市成了柴販子的天下。

    客棧那位老掌櫃踮著腳,向路口眺望。有幾個柴販子在他身後說:“老掌櫃,今天下大雨,慧能肯定沒去砍柴。你就買我們的吧。”

    老掌櫃說:“去去去!等到天黑,我也要等著買慧能的柴。”

    一個小販說:“我們的山柴,也是慧能他們那些人從同一座山上砍來的,為啥偏偏非買他的呢?”

    “人家慧能砍的柴,都是長在山尖岩縫裏的硬木,火旺,經燒。而你們,為了多賺錢,都是低價收購的那些半朽半爛的暄軟木頭糊弄人。所以,十幾年啦,我們客棧燒的一直是慧能砍的柴。好,好好,你們看,慧能那不是來了嘛!”

    慧能挑著柴擔子走過來。客棧掌櫃迎了上去,抱怨道:“今兒咋來遲啦?讓我好等。”

    慧能放下擔子,擦擦額頭上的汗,笑著說:“大爺,今天不是往你客棧裏送柴的日子呀。你怎麽到柴市裏來了?”

    “客棧住進了一幫來本地進貨的外地客商,吃飯喝水的人多,就把原來存留的木柴用光了。”

    慧能指著柴擔說:“那正好,我今天擔來的是落地柴,雖然外表被雨淋濕了,但裏麵早幹透了,立馬就能燒。”

    老掌櫃笑著說道:“好,好!我就知道,有你慧能,就有我老漢的好柴燒。走吧,將擔柴給我送到店裏去吧。”

    慧能還是憨厚一笑,點點頭,擔起柴,跟著老掌櫃向客棧走去。

    熟門熟路,慧能將柴送進灶間後,來到前堂,接過小二哥遞來的一碗茶水,“咕咚咕咚”灌進了肚子。

    店小二笑他:“你飲水像頭驢呢?”

    慧能也自嘲:“我渴得就像一頭驢,喝起茶來自然像飲驢啦。”

    老掌櫃將柴錢交給慧能。他數都沒數便放入口袋,給老掌櫃鞠躬說:“謝謝大爺,您總是照顧我。”

    老掌櫃說:“彼此彼此,這些年燒你的柴,給我們省了不少錢。慧能呀,這幾天客棧住滿了,你多給我送幾擔柴來。”

    慧能點點頭,向店鋪門口走去。客棧靠近門口的一張凳子上,一位客人就著門口的光亮,正在喃喃念經: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仿佛神差鬼使,慧能不經意間聽到幾句經文,莫名其妙地感到十分親切,似乎還有幾分熟悉。他若有所思,不知不覺停住了腳步,站在一旁傾聽。

    隨著經聲徐徐傳來,他的臉色越來越祥和恬靜,心如止水,一波不生,一波不起……忽然,他覺得自己的心好像正在悄然打開,融入經文之中: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那位客人念誦已畢,輕輕站了起來。慧能趕忙上前作了一個揖,說道:“大師,打擾了。”

    那位客人應聲轉過身來。那一瞬間,慧能一愣,好像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又想不起來在哪裏見過。

    客人和善地問道:“小夥子,你有什麽事?”

    慧能趕緊說:“大師,請問,你念誦的是什麽經呢?”

    “《金剛經》,我也是剛剛從金台寺寂空禪師那裏聽來的。”

    慧能非常羨慕,情不自禁不禁在心裏自語著:“《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台寺……寂空禪師……”

    客人說:“小夥子,你對佛法感興趣?對我剛才念的經能記住?能聽懂?”

    慧能點點頭:“能。我剛剛聽到你念誦《金剛經》,心頭突然明亮起來,像是開了竅。”

    客人驚奇地望著慧能,心想:不會吧?老夫自以為記性好,過目不忘,聽一遍能隻字不漏背出,但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然……

    慧能見他不相信,說:“我真能記住,不信,我從頭到尾念一遍您聽吧。”

    客人點了點頭。

    於是,慧能把剛才聽到的隻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客人聽後,感慨地說:“我看你資質聰明,很有善根,若是能去金台寺求寂空禪師指引,深入佛法,參禪悟道,一定會有極大成就。”

    慧能聽客人如此之說,很興奮,很高興,但旋即又陷入了沉思,樣子苦惱至極,不禁惆悵地長歎了一聲。

    客人關切地問:“小夥子,你心中有什麽放不下的事?”

    慧能說:“我爹很早就去世了,隻有我與娘親二人相依為命。家道貧寒,隻能靠我賣柴維持生計。我一日不打柴便一日無米吃,母親離不開我。”

    “小夥子,在我看來,不是你母親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母親。你從心眼裏害怕離開母親,怕失去母親的愛護。”慧能一怔,細想,客人的話很有道理。

    “年輕人,應該不計一切辛勞去追求人生大道、宇宙真理才對啊!這樣吧,你若有誌求佛,我先資助你十兩銀子,用作你母親的日常花銷。”

    老者看到慧能想表示什麽,擺擺手說道:“別,小夥子,你先別推辭,就算我搶先一步供養你這位肉身菩薩吧。你回去安頓好你的母親,然後到金台寺求寂空禪師。我相信,寂空禪師一定會指引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