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蟄居龜咀岩

字數:4321   加入書籤

A+A-




    慧能在農夫家寄宿了數月後,覺得棲息於這縣城之地太多人來來往往,自己隨身攜帶著五祖弘忍所傳的袈裟金缽,若然久留於此就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招惹禍端,於是辭別了農夫,沿著南溪逆流而上,行至懷集高嶺下的三江渡口,過渡後往西北方向而行,踏上蕉坪、石龍土地時,正在茫然,不知該往何方而去,忽然看見西北角小山崗上有一道紅色與黃色相交的光環在飛旋,在繚繞。

    “難道是在給我指引前路?”慧能渾身一熱,不由自主地朝著光環閃爍處走去,上了一個小山坡,驀地見到一條彎曲蜿蜒的古道向西延伸,沒入茂密的樹林之中。

    慧能沿著蓬蒿半掩的山中古道西行,也不知走了多久,天降大雨。慧能見到曠野之中有座大山峻峭,怪石嵯峨,古木參天,便沿著布滿荊棘的山道,冒著滂沱大雨,奮力攀上峰巒,驀地覺得眼前一亮:離他十丈開外的路邊,有一個石室。惠能急忙背著行囊奔了過去。

    這石室由三塊天然生成的巨大花崗石疊成,上麵一塊巨石被下邊兩塊巨石頂托住,形成一丈多寬的大飄簷。石室高約兩丈,寬有三丈,令他驚奇的是,石室內有石桌、石凳、石香爐,靠裏壁的地方還有一塊平坦寬闊的大石,好像石床一樣。岩內的石鍾乳有源源不斷的清洌滴水。惠能上前接過滴水,細細品嚐,清甜得宛若甘露一樣。再細細觀察,洞壁的石罅中不時有穀粒跌下來。顯然,這是有老鼠將田裏的穀粒拖到洞罅裏收藏。

    慧能的心弦似被什麽撥動了一下,昔日在曹溪寶林寺,遭到北方來的寺僧追殺,放火燒山,自己靠寺後的那塊巨石自己才有幸躲過平生一劫。現在經曆了千辛萬苦,眼前又兀現巨石,看來今生自己是與石有緣,此地堪當是“佛地洞天”!在苦難磨劫之際,冥冥之中又似乎得到佛祖神靈的庇護。

    慧能脫下淋濕的衣服,擰幹了水,晾在一邊。環視四周後,

    慧能把袈裟金缽藏在岩洞上的縫隙之中,再用石頭堵住了縫隙,使之不留半點痕跡。

    遭到連番的追殺,接連不斷的輾轉流離,長途跋涉,慧能太疲乏了,躺到石床上,伸展著四肢,思憶起五祖對他的教誨,回想起遁入空門後的一連串遭遇……

    石室外,雷電交加,瓢潑大雨下個不停。惠能不知不覺瞌上了眼睛,進入了夢鄉。

    在蒙蒙朧朧之中,慧能好像聽到了什麽響聲,他猛醒睜開了眼,嗬,天已亮了。

    雲收雨霽,山野被一夜雨水的洗滌,顯得明亮蔥綠,空氣格外清新。

    遠眺山下,有兩條小河好似玉帶,蜿蜒曲折,迂回在丘陵溝壑之中。

    河邊,有十多間茅舍連成的村落,掩映在濃密的鳳尾竹林之中。

    “哢嚓”之聲漸近,慧能走出石室,往右望去,隻見山路上,有一位四十開外的樵夫,手持砍刀,扛著竹竿、篾條,踩著滿地的落葉,上山來了。雨後路上的泥濘和著衰敗落葉,人踩上去,“哢嚓”之聲特別響。

    樵夫驀地見到一位帶發行者從石室內出來,心頭一縮,不禁攥握緊手中的砍柴刀,帶有幾分警惕,問道:“大清早,你怎會到這龜嘴岩石室裏來?”

    慧能上前施了一個禮:“昨晚我路過這山嶺,遇到風雨交加,隻得在此避雨。”

    樵夫見他和藹慈祥,言談舉止有禮,不像凶狠奸詐小人,放下心來,行前一步:“你從何處來,到哪裏去?”

    “這……”慧能知道此時不宜將自己的身世公開於眾,答道,“我姓盧,名能,似飄零鴻雁,四海為家。”

    “啊,原來是位隨意化緣的行者。”

    慧能:“請問,這是什麽地方?”

    樵夫指點山野:“這山嶺叫做上愛嶺,這岩洞叫龜嘴岩,山下的河流叫冷坑河、?水河。”

    “這裏屬什麽地域?”

    “懷集。”

    “懷集?”慧能的心弦被猛地觸動,不禁喃喃自語,“懷集,懷集……”

    樵夫見他似有什麽心事,就奇怪地問:“懷集、懷集,你叨嘮著什麽?”

    原來,慧能猛然觸起五祖臨別時送給他的偈語:“逢懷則止,遇會則藏。”如今,來到“懷集”,不正應了五祖的偈語嗎?慧能放眼望去,這裏層巒迭嶂,山勢峻峭,鬆樹拔地而起,茂密蔥蘢,確是藏身之所,遠處村莊點點。

    他心中叨念著:“師父呀,我就按你的指點,在這裏暫且安身吧。”

    慧能轉向問樵夫:“這裏的山民,以什麽為生?”

    樵夫答道:“墾山打獵,耕田種穀。你問這幹什麽?”

    “我似無根浮萍,飄泊流蕩多時,感到身心疲憊,想在這裏住下。”

    “這……這樣吧,我兄長年前不幸病亡,留下草屋一間,如不嫌棄就請到我們村裏住吧”這樵夫倒是個熱心之人。

    而慧能自有看法,便推辭道:“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我曆來不想給他人增添麻煩。你看龜嘴岩的石室如何?”

    “這石室座北向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倒是個好地方。不過,你一人在此,未免過於清靜。”

    “我這個人就是喜歡清靜。”

    言談之間,那樵夫連連打了幾個噴嚏。

    慧能在新州砍柴養母時,曾經跟村裏的人學過醫術,故此對醫治一些常見的疾病通曉一二,關心地問:“啊,你是不是得了風寒了?”

    樵夫答道:“前幾天我上山砍柴,天上突降大雨,我拖著淋濕的身子回到家中,當晚全身發燙。但這山區小道崎嶇難行,要到圩市上去求醫又太遠。”

    慧能:“你這病不能一拖再拖。”

    樵夫一臉無奈:“那有什麽辦法呢?”

    慧能說:“這裏滿山都是寶。”

    樵夫大惑不解:“寶?這裏滿山都是草,哪裏有什麽的寶呢?”

    “你認識它就是寶,不認識它就是草,”惠能指著路邊的一些野草,“你采摘那些草藥回家去煎服,再用厚重的棉被蓋壓著,你的病很快就會好的。”

    事到如今,半信半疑的樵夫隻好抱著嚐試的態度跟著慧能采摘山草藥回家去。

    第二天,那樵夫高興地來告訴慧能,他的風寒真的治愈了。

    那樵夫名叫譚盛,為了感謝慧能,特意請他到自己家裏。

    開飯時,譚盛妻子捧出熱氣騰騰的湯與菜來,一股濃鬱的香氣撲鼻而來。

    慧能問:“這是什麽湯,什麽菜?”

    譚盛顯得有點神秘:“這是我們山裏人款待客人的名菜,叫‘孤九寒’。”

    慧能聽出這是粵人譏嘲吝嗇財主的話語,打了一個怔,大惑不解:“何為‘孤九寒’呢?”

    譚盛得意洋洋地解釋道:“‘孤’是簡指庶鴣,‘九’是簡指斑鳩,‘寒’是簡指白鷳。這頓湯與菜就是用這三種鳥兒做的,十分好吃。”

    想到本是自由自在空中飛翔的鳥兒變成了桌上的珍饈,慧能陣陣心疼。

    這一頓,慧能沒有喝鳥湯,筷子也沒有夾向鳥肉,淨夾青菜來吃。

    譚盛奇怪,問起緣由,慧能講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勸喻他們要盡少殺生。

    譚盛覺得慧能講得頗為有理,日後除了自己少吃飛鳥外,還勸告其他鄉鄰。

    從此,慧能在上愛嶺龜嘴岩石室裏蟄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