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佛教影響
字數:2030 加入書籤
一定禪師宏論滔滔不絕,直說到白馬之禍,朱全忠本想等統一後再奪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907年逼迫唐哀帝李柷禪讓,建國後梁,唐朝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方才打住。
張柬之耐心地聽完一定禪師說唐後,忍不住把話題引回到
佛教對唐朝社會的影響上來。怎奈還未待張柬之開口,隻聽到一定禪師“咳”了一下,清了一下嗓子,又接著說開了——
唐代是佛教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對唐代社會不同階層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唐代前期以皇帝為首的上層受佛教的影響很大,他們的崇佛行為非常普遍,他們崇佛的原因不是單純的,是很複雜的。
他們最看重佛教在政治上不可替代的作用,積極地利用佛教來穩定社會秩序,鞏固統治,教化民眾,甚至改朝換代的有利思想武器;當然,他們對佛教也有著純粹的精神需求,為自己修功德、為親人祈福、為亡者表達哀思,通過佛教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總體上看,唐朝統治者大多崇尚佛教,這才是佛教在唐能興盛的根本原因所在。
唐朝佛教的進步和發展對經濟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得唐朝經濟更加全麵、穩定地發展起來。
1、佛教作為佛教本身作為一種經濟實體,尤其是寺院經濟的發展,對封建經濟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大量的農田都是在佛教寺院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開墾出來的,寺院農業的發展,改變了中國傳統農業分散、孤立的小農經營格局,這種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對社會生產力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佛教特殊的消費形式和消費手段也刺激了商品經濟的進步與發展。因為唐朝的佛教活動需要用到各種特定的物品,即宗教商品,承載了佛教的發展,也推動了相關商品的消費;而且唐朝
宗教生活較為自由,許多人篤信佛教,並不吝錢財投入到施舍建寺、修經造像等佛教信仰消費當中。
3、佛教觀念和佛教道德。佛性平等及農禪思想等也都通過影響人們的觀念和意識而對人們的經濟行為產生影響,最終促進並
加快了唐朝經濟的發展。
文化方麵,佛教文化對唐代藝術的發展及影響:佛教的本土化漸趨成熟,各宗派及佛學理論發展成熟,各宗派及佛學理論發展成熟,佛寺、石窟、塔等佛家建築的大規模興建,佛教繪畫、造像、壁畫等特點顯異,雕刻製作水平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在佛教禪理的影響下,使唐詩達到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充滿佛理的詩歌主要是對佛教和佛教徒的詠頌,或是對佛教禪理的直接傳達。唐詩中除了表現寺廟建築、佛教壁畫、佛教音樂和梵宇靜境等詩作外,受盛行的佛教影響,還出現了許多文士與詩僧交往的唱和之作,《全唐詩》中共收錄此類詩篇2273首。
社會生活方麵,佛教與唐代社會生活也密切相關,對於廣大普通民眾來說,他們對佛教近乎癡狂的崇拜主要是基於求福求利的現實目的,佛教更廣泛地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涉及飲食文化、社會救濟、節日習俗及民風等。為滿足佛教僧人飲茶的需要,很多佛教的寺院廟宇大力種茶、製茶,不僅掌握了一些種茶、
製茶的方法與技術,甚至還發現了一些新的茶葉品種;佛教倡導
善行善舉,在日常生活中,僧人們非常認同慈悲為懷的理念,把救苦救難、普渡眾生作為他們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佛寺廟宇、僧尼們出現的扶貧濟困、施醫治病等善行善舉也就不足為奇。
佛教的一些獨特的節日與中國傳統的節令習俗相結合,並逐漸滲透至民間,廣大民眾受到了較深的影響,唐代前期民間影響較大的節日主要有佛誕節、盂蘭盆會、上元節等;這一時期佛教的繁榮與興盛對民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社會各階層逐漸認同佛教的慈悲向善、眾生平等、好生惡殺的理念。但對廣大民眾階
層來說,也起了一些消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