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十三品(下3)
字數:1676 加入書籤
你可能會問,有些禪師不是教人一切不用心嗎?這裏不用心是要你不用妄心,沒有要你舍去正念。
他講了前半句:後半句你要參啊!如果什麽心都不用,那去學死好了,何必學禪呢?
再不然學睡覺吧!所以,真正禪定要攝心不亂,攝是收攝,一切妄心雜念要收回。
有些人說,那我隻管心念收回就好了,身體不用管了,那又完全錯了。
四大的身體和思想的念頭,身心合起來是一心,一心不亂,要身也不亂,不用談氣脈而氣脈自然調和。
我經常要你們注意,隋唐以前的佛像是對的,得定的人坐像就是如此了,還是細腰身,沒有肚子,尤其胃沒有凸出來,更不是彎腰駝背的。
真的製心一處,或者念佛的一念專一,這個時候,身自然也專一,這個叫做攝心不亂,初步得定。
這種禪定的因,是菩薩淨土,這是講初步。那你可以問,成了佛果就可以不要攝心嗎?
當然不要攝心了,成了佛果是無功用道以後的事,不要用心去攝心不亂而自然不亂了,還是一心不亂。
所以禪定是一切大小乘學佛的基礎,這裏說禪定是菩薩淨土,就是這個道理,這些有定力的眾生才能夠來生佛國。
“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智慧就是般若,般若的智慧不是聰明,世間的人有學問,頭腦聰明,有思想,不一定是智慧,而是散亂。
真智慧必定是得一切三昧的正定,由攝心不亂開始,到不須要攝心,無往而不定,無時而不定,定中有菩提心,有覺心,這是正定,所以說智慧是菩薩的淨土,因為一切菩薩成佛的時候,都靠定慧等持才能夠往生佛國。
修智慧修定就是修淨土法門,修這個法門的菩薩,自己成佛的時候,因為智慧的力量來化生他的佛國。
來生佛國不單是指眾生往生佛國,也指菩薩自己化生佛國,這裏特別交待清楚。
“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舍眾生來生其國。”學佛的人第一步發心要講四無量心,尤其年輕同學特別要注意培養這一種胸襟,這種心地,就是慈悲喜舍。
初步學佛的人做不到全部,就一個個來,先培養慈心或者悲心。這兩個有什麽分別?
慈心用中西文化混合來講,是愛心,愛一切人、眾生、萬物。慈心是帶陽性的,像父親愛子女的心。
悲心是陰性母性的,等於母親愛兒女心情的擴大。學佛的人口口聲聲講慈悲,真正慈悲的行為很少見,都以自己為中心。
跟幾個都是學佛的人在談到這個理想的時候,大家都同意,恐怕隻有天主教的修女最合適。
人家硬是在行的功夫上做得比我們佛教徒實在,有服務的精神,組織的能力也比我們強,學佛的卻隻是求自己清淨,利他的精神不夠,講到這裏心情實在很沉重,這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