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三十二品

字數:3164   加入書籤

A+A-




    現在,佛叫羅睺羅去向維摩居士探病,羅睺羅也推辭了。

    他說因為有一次在毗耶離城,這就是維摩居士所居住的地方,城中的世家公子們來找他,向他磕頭作禮,問他說,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皇帝也不要當,要出家,究竟出家有什麽利益?羅睺羅就依據佛法的道理,對他們講出家的功德和利益。

    當時,維摩居士來對我說,我不應該為他們講出家人有什麽功德和利益。

    “因為「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那麽各位豈不是白出家了?

    實際上維摩居士的意思是,既然出家了,就應該放下一切功利思想,不計較有沒有價值,不要想我將來可以得什麽利益、得什麽果位,不要有這個利害觀念。

    同時,也沒有功德的觀念,如果心裏想著:“我學佛了,佛應該保佑我吧”,這都是功利思想。

    求道學佛應該沒有利害的觀念,不是為了利害出家,不是為了求功德,“有求皆苦,無欲則剛”是副很好的對子。

    所以說,人家問你出家有什麽利益?你應該講沒有利益,愛出家就出家,講這樣那樣好處的功利主義,都是不對的。

    這句話還有一層道理,一個人活在世間一無所求,有求皆苦,沒有利害,也無功德思想,人就是應該做好事。我不敢說跑遍天下,但是在中國去過的地方不少,有一塊岩壁上,看到不知是哪一位題的鬥大的字:

    願天常生好人

    願人常做好事

    真是好!佛法什麽法都講完了。我覺得很多名勝古跡,好多文人題的字作的詩,都是浪費功夫,都不如這位不知名人士題的字。

    有很多人學佛卻還抱怨沒有好的報應,你花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隻有學佛不同。學佛法是學空法,一切放下,連放下的觀念也放下。

    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無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馳了。

    維摩居士在這裏說羅睺羅講錯了,因為問題本身已經問錯了,問出家有什麽功德和利益,你根據出家有什麽功德和利益來回答,自然不對了。

    所以說,“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對世間法,有為法來講,可以說有利益有功德,世間法本來如此。

    但是“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無為法是沒有絲毫的利害功德觀念的。什麽是真出家呢?

    真出家了,一切放下,沒有我也沒有他,也沒有你我之間,都沒有,這是人的方麵。沒有世間,也沒有出世間,也沒有半世間半出世間的中間路線。

    《大品般若經》上提到有六十二見,就是六十二種思想觀念。

    外道認為這個世界有神或沒有神、有常或無常等等,講過去的世界或未來的世界等有間、無間等等,涅盤入道了以後,還來不來這個世界,這個身體和靈魂是合一或不合一,這個生命有斷有生死或沒有生死,這些合共有六十二種觀念,我不詳細講了。

    這些觀念我們大家不論出家在家都有的,自己不知道是錯誤的。好像有人學佛修道想下輩子不再來這個世界了,太苦了,這個屬於神我的常見,是觀念的偏差,落入外道了。

    雖然是外道也是道噢!外道是歪道,不是正道。

    一個出家的人將這些觀念思想通通放下,因此能夠“處於涅盤,智者所受”,涅盤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講每一個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會成就的。

    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聖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覺得世間很麻煩,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聖所行處”。

    出家人剃了頭,什麽都不要了,穿了一件並不漂亮的衣服,為什麽被世間人看不起?你也不要看我,我正想離開這個世界,你也少煩惱,我也免得痛苦,彼此都不要煩惱。

    跳出社會這個爛泥,既出了家,就沒有牽掛,無係著,也無我,也無他,也無所受,苦也當成樂,一無所受,功德不受,空境界也不受,無空無不空。此心是絕對的清淨,沒有擾亂之處,內在永遠隻有喜悅。

    永遠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動壞念頭,乃至不動念,意念如如不動。我去年講《金剛經》的時候說過:《金剛經》的精華就在三個字:“善護念”。

    什麽是善護念?就是護彼意,保護你的起心動念。心念永遠不散亂,隨時都在禪定的境界裏,叫作“隨禪定”。

    維摩居士總結上麵,從“無彼無此”到“離眾過”一段話,告訴羅睺羅說,“若能如是,是真出家”,不是剃光頭吃素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維摩居士罵了羅睺羅之後,他說,好了,你們現在懂了,你們處在佛法的正法,立刻一齊出家,為什麽呢?因為現在釋迦牟尼佛在世,萬劫千生難得碰到肉身佛出世啊!

    他們聽聞佛的戒律是,如果不先得到父母的同意,是不準出家的。

    他說,你們說得沒錯,但是我要你們出家,不是要你們剃光頭披上僧衣,你們的心真出家了,發了大乘心了,立了大願,這一生一定要求得菩提,大徹大悟,發了這樣的無上真心真願,就是出家,就是得了具足戒。

    反過來說,你們即使形式上出家了,如果沒有真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是真出家,也不是得具足戒。這就是大乘菩薩道,大比丘的道理。

    在別的經典上,佛也說過,出家者是心出家。心怎麽出家?就是剛才《維摩詰經》上這段話,“護彼意,隨禪定,離眾過”。

    羅睺羅告訴佛,當時有三十二個長者子聽了維摩居士這話,都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我沒資格代表你去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