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章 為什麽學佛(1)

字數:1685   加入書籤

A+A-




    菩薩現居士身,有家庭生活,但是他內心的境界沒有雜念的染汙。換言之,他不會陷下去,淤泥是陷下去的。他永遠是出離的,是跳出去的。他作人做事老老實實,不會太過精明鋒利,反而顯得木訥。但是真牽涉到佛法時,卻又辯才無礙。

    怎麽樣才能做到辯才無礙呢?要你的修持成就陀羅尼,就是總持法門。古人有一目十行,博聞強記,悟性特別好,學過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學過不會失憶,更不會無記,這樣就是總持無失。不是像我,讀了經就忘了,聽了過後也忘了。你可不要馬虎,要好好懺悔,這就是無記業果,多生累劫失念,所以這一生記憶力差。要懺悔,求多聞,不然來生更笨。

    不要用陶淵明形容五柳先生的句子“讀書不求甚解”來自解,故作瀟灑。

    學佛可不能這樣,一定要多聞強記。有了定力以後,記憶力更強。

    你如果自以為打坐入定,什麽事不知不記,你那個定境就要多研究,可能是到了無明定境。

    這個千萬不可有的,這時就趕快要修觀了,不要隻修止。

    也有的連觀行也不應修,而是要修休息了,休息不是無明,不是昏沈,要搞清楚。各種法門要曉得對治。

    “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徧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盤,而不斷生死。”大乘菩薩示現邪門的行徑,而真正是為了使眾生改邪歸正,隻是表達的方法不同。

    他旁門左道都來、都會,為的是度一切眾生,就是前麵講過的:“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也就是“現徧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的道理,佛的成就不是入於涅盤就不來了。

    “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大乘菩薩能做到這樣子,表麵上看起來不是走修行之路,才是真正的修行佛法。

    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

    維摩居士講完了,現在他反過來向文殊師利菩薩提問題了。以世間法來講,任何東西都有個種子,下了種子才能開花結果。

    我們為什麽學佛?在什麽地方學最好?

    根據佛經,佛說在這個世界學最好,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要到這個世界來留學,因為這裏有煩惱、有痛苦、有善、有惡、有磨練的機會。因此在他方世界學佛,成就得很慢,成就也不大。

    我們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意思是堪忍,這個世界的煩惱痛苦很多,眾生在這裏能夠忍受生老病死,因此容易成就。

    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

    文殊師利的回答是顛倒話,成佛曉得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的,但是沒有這個身體不行,要借它修行,所以有身為種。無明和有愛是不好的,是煩惱的根本,我們不能悟道,因為念念皆在無明中。這個世界的生命是由愛來的,有貪愛則有欲。學佛本應該破無明得正覺,轉愛為慈悲,可是沒有它們作種子還不能成佛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