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章 為什麽學佛(2)

字數:2296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的貪恚癡、四顛倒等都是學佛的種子,眾生為了要跳出這些煩惱痛苦,受了不好的刺激,所以要學佛。

    文殊師利的結論是“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等五蘊法為對象,起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等見,五四共成二十見;以受、想、行、識等為對象,起有邊際、無邊際、亦有邊際亦無邊際、非有邊際非無邊際等見,如是二十見,連上麵共成四十見;以受、想、行、識等為對象,起有去來、無去來、亦有去來亦無去來、非有去來非無去來等見,如是二十見,連上麵共成六十見;此六十見又加上根本的二見,共成六十二見,就是六十二種見解,是世法上一切不同的見解。

    佛法要解脫了這些見解,才得大般若智慧成就,所以文殊師利說,它們是成佛的種子。

    曰:何謂也?

    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維摩居士問:你這麽講,要怎麽解釋呢?無為就得了道入了正位,成佛了。

    涅盤就是無為之道。文殊師利回答,假使是已經得了道的人,就沒有什麽好談了,談不上要發心,要大徹大悟了。

    像我們大家在這裏是來學佛,如果我們都悟道了,那還講什麽《維摩詰經》?用不著來討論了嘛!

    “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佛教的標記是蓮花和卍字,蓮花生在幹淨的土裏是不會開花的,一定要在又濕又髒的泥中成長才會開花。

    它生長在最髒的地方,可是生出來的花果卻絕對地聖潔,不帶一點髒。

    學佛的精神是要學蓮花,不是學它花的幹淨漂亮,是學它的根栽在最苦最髒的地方。

    你們不要以為跑到這佛堂中,弄個棉墊子打坐就是學佛,你應該要去泥巴中打滾,要入世才能開花結果。

    文殊師利在這裏,就用了這個比方。

    “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複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同樣道理,已見了道的人,已經是佛了,還成個什麽佛?

    眾生要在煩惱中自利利他,功德圓滿,智慧圓滿,才能成佛。

    “又如植種於空,終不能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上麵一個比方用的是蓮花,要種在汙泥中,才會開花結果。

    蓮花的另一個特征是花果同時,開花的時候蓮子就在裏麵。別的花大半都是先開花才結果,隻有蓮花是花果同時,代表大乘菩薩一旦悟道了,就證果位。

    現在文殊師利比喻小乘羅漢,他以為證到空就好了。

    把一顆種子丟在虛空中,永遠不會發芽。

    要把種子丟到最髒的士中,才會成長。

    這也就是說,得羅漢果位的人證到了空,是不會再進步的。

    “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所以說,得了道的人,不用再談成什麽佛了。

    一般說成佛之路都是被我見擋住了,先空我見,再空法見,才能成佛。

    這裏文殊師利卻說,寧可有我,即使這個我見大如須彌山,我慢貢高到了:格老子,我非要成佛不可!文殊師利你寧可保留這個我見,這樣還能夠大徹大悟成佛。像小乘羅漢,雖然沒有我見,隻得了半邊空,認為這就是佛法,反而不能成佛。

    所以禪宗有句話:“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許。”例如有位同道,自以為已經空了,不需要再修了。當然他還沒有到家,可是這樣就會有嚴重的偏差,連諸佛菩薩都拿他沒辦法。

    其實你認為空,那個正是我見,是見地的偏差。所以勸人學佛常以念佛為穩當,規規矩矩走“有”的法門。要走般若空的路子,非真有大福德大智慧是做不到的,隻會走入狂了,連個定都做不到。

    《維摩詰經》上講的這個道理,對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你落入了偏空,那就要轉個三大阿僧祇劫再來,白走冤枉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