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章 學禪的根本
字數:1882 加入書籤
妙意菩薩在這裏,先教我們從眼睛上了,剛才我們講過看鏡子的比喻。假如眼睛看一切色相,能見色不是色,不起貪欲,不起恚念(恚是怒氣由內發到外在,怨天尤人都是恚念),不起迷戀,這樣就是寂滅。密宗有很多用眼境界的修持方法,當下進入不貪不嗔不癡的境界。不是密宗快,而是他能夠利用有為法來修。但是究竟成就不成就,還是靠自己,不是靠方法。
你也可以拿一尊佛像放在眼前觀,看久了絕對就看不到前麵的色相,一片空了。我們前麵講過三祖的《信心銘》上麵一句“眼若不寐,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利用眼觀色,也是一種法門。有人問我,他瞪起眼睛來就一片空靈,可以這樣修嗎?
我說,為什麽不可以?但是你瞪起眼睛來可不要看,如果用看的,很快眼睛就會瞎了。雖然張開眼,但是沒有在看,沒有用到眼的機能,就沒有關係。否則你會用眼過度傷了眼,那我可不負責的,話先講明,你要開眼閉眼是自己的方便。
妙意菩薩教我們用眼來觀色的法門,馬上達到離貪嗔癡的境界,不需要跳出世間,當下就是寂滅道場。接著是耳、鼻、舌、身、意五根的修法也一樣。耳朵對於聲音,鼻子對於嗅覺,舌頭對於味覺,身體對於觸覺,意識對於思想,這都是相對的。但是如果同樣運用眼觀色的修法,你這五根也都可以得到解脫。
他的結論是“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因為歸納起來,貪嗔癡都是心理行為,是意識發出來的。
那麽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有沒有貪嗔癡呢?
有的。但是從唯識來講,前五識的貪嗔癡是助伴作用,像是幫凶,而主犯是意識。例如眼睛也有恚,意識恨某人,眼睛就發出來瞪著他,跟隨意識做幫凶。如果意識喜歡某人,眼睛就會笑咪咪的,幫著意識做。借用法律的話來講,從犯幫凶的罪較輕,主犯的罪較重。所以若是意識對外境不起貪嗔癡,那麽前麵的五根就自然對境心不起,自然就寂滅。
講錯了,對境心不起還是另外一念,應該說:對境心數起,而自然寂滅。這個道理就是入不二法門。這個故事出自六祖《壇經》,嶺南韶關的曹溪(因為曹操的後人輾轉遷徙到此地定居,因此叫曹溪)。風水很好。後來六祖在這裏說法,他說法的廟子後世叫作南華寺,當時禪宗就有了南北二係,並不能算派別,隻是風氣稍稍不同。
在北方當然是六祖的師兄,神秀這一係。我們可不要看不起神秀,他的影響比六祖大。當時的文化中心在北方,有很多有修持的大師都在北方。不過神秀走的是漸修的路子,也是禪宗的正統。不要認為神秀不是正統的禪宗,那就完全錯了。唐代的大文人如李白、杜甫等,這一班名人的禪,都是受神秀這一支的影響。
當時神秀那一係有一位臥輪禪師,他打坐時常有魔鬼來磨他,誘惑他,他都置之不理,還作了一首偈: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這是真功夫啊!你不要輕視他。很多學禪的人,就依這個偈子修行,後來傳到了嶺南。臥輪禪師的輩份自然比六祖低,有人拿了這偈子去問六祖,六祖就說了另一個偈子: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麽長
菩提作麽長這句話妙得很,是問語,你說菩提怎麽長?一邊也是答案,菩提無長也無滅,哪裏能長?臥輪禪師的偈子是學禪的根本,根本做到了,有了臥輪禪師的境界,你再來談六祖的境界。後世學禪的拿了六祖的雞毛當今箭,那是六祖揩屁股的草紙,你不要拿來當帽子戴!他可以拿帽子來揩屁股,你不能,你還是要從臥輪的方法做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