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處變不驚,妙語應對他人不善
字數:1332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心理學與口才技巧最新章節!
玩笑間抹去尷尬,談笑間打破窘局
在社交場合中,往往會遇到令人發窘的尷尬問題,在這種時候我們要學會處亂不驚,尋找從狼狽的境地中解脫的辦法,將自己的思想調整到自由、活躍的狀態,用機智的語言來為尷尬的各方打圓場,打破窘迫的局麵。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交場合中做到從容不迫,但是現實卻和理想有著很大的距離。在具體的交際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讓我們措手不及的突發狀況。這時候往往會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感到異常尷尬,下不了台。如果僵持在那裏,隻顧及自己不自在的話,別人也會和我們一樣感到壓抑,最終也會讓氣氛變得十分凝重,也會讓原本可以順利辦成的事情僵持在那裏。一個會說話的人能夠巧妙地運用一句玩笑話抹去意外發生的尷尬,改變人們的處境和心情,營造出一份特有的氣氛,讓社交場合重新回到歡快和愉悅當中。
金亞楠和老板陪一位外商用餐。老板熱情地請外商點菜,備受感動的外商在看了菜單之後,一時興起,說了句中國話“tutousi”,講完之後又朝著老板笑了笑。誰知老板卻火冒三丈,當即指著外商大罵:“你,洋鬼子死!”原來,外商在說“土豆絲”的時候因為發音不準被老板聽成了“禿頭死”,正好老板就是光頭,外商的微笑也讓老板誤以為是嘲笑,因此就氣衝衝地朝著外商大罵了起來。
當金亞楠告訴老板老外的真實意思時,老板頓時暗自後悔剛才的衝動。而外商對老板的斥罵感到不解,同時對他的粗魯也麵露憤怒。雙方陷入了巨大的尷尬之中。
為了避免這次因誤會而錯失的機會,金亞楠便用英語向對方解釋道:“在我們中國有‘打是親,罵是愛’的俗語,剛才我們老總的行為其實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他並不是要罵您,而是一種示好的方法。可能是因為您對中國文化不太了解的緣故,對他的舉止感到不喜歡……”
外商聽到之後,轉怒為喜,笑著說:“這實在是太有趣了,不過,我可不可以不死啊?我還以為你們老板不喜歡吃‘禿頭死’呢……”外商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而老板聽到“禿頭死”這三個字卻總感到不舒服。
金亞楠便繼續開玩笑說:“我們老總很喜歡‘禿頭’,就是不喜歡‘禿頭死’啊!”
哈哈,那就隻喜歡‘禿頭’好了,‘禿頭’真的是很不錯的!”外商繼續哈哈大笑著,老板的臉色也緩和了許多。
麵對突發性的事件,沒有任何人能夠作好事先的準備。而交際場合中尷尬窘迫的現象又是時常發生並且表現不一的,因此,在我們處理這些尷尬的事件時,一定不能拘泥於某個固定的模式,而是要善於分析和思考,從而作出具體的恰當的反應,隻有這樣才能化窘迫為談笑,化尷尬為正常。
心理點拔
以下三種方法隻是作為參考:
1.轉移話題
在交際場合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比較嚴肅的話題,交際的雙方難以在這些事情上達成一致的意見,從而阻礙交談的正常進行。那麽在這個時候,就要刻意地去回避一下,將談話轉移到其他的話題上去,用一些輕鬆愉快的談話內容來改變一下緊張的局麵,轉移雙方的注意力。這樣就能有意識地將意見分歧較大的話題淡化,讓原來僵持的場麵重新變得寬鬆愉悅起來,把給雙方心理帶來的負麵影響降到最低的範圍之內。
2.給對方尋找台階
社交場合的窘困局麵,並不僅僅是因為意見分歧較大的事情所導致,還有的時候是因為一些人對客觀時間地點環境因素的疏忽,講出的話明顯地不合時宜,從而造成了整個交際場合的難堪和尷尬。在這種事情出現的時候,對不合時宜的談話內容進行大聲的斥責隻會讓局麵更加尷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轉化一下角度,將這一話題說下去,來為那些有悖常理的話進行合理的解釋,尋找其立足的理由。這樣一來,不僅有效地解除了尷尬局麵,更能讓對方對你充滿感激,從而從心裏願意和你進行長久的交往。
3.善意曲解,消除誤會
在交際場合中,交談雙方難免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說出一些不合時宜或者是帶有歧義的話,從而讓別人產生誤解,心理上感到不愉快。在這個時候,直接的解釋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倒不如采取故意曲解的方法,對那些不合時宜的話裝作不知其意,而是順著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從善意的角度進行解釋或者打圓場。這種看則無心實則刻意地去接話方法,會很快地將局麵朝著有力的方向引導和轉化。那些尷尬的局麵也將會隨著故意的曲解而不複存在。
為自己“開脫”,也是一種智慧
在遇到尷尬場麵的時候,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夠有人出來為你打圓場,替你開脫。要想讓自己擺脫窘迫的場麵,就應該依靠你的聰明才智來為自己開脫。
生活千變萬化,什麽樣子的怪問題都可能遇到,而對付這些怪問題的方法,就是作出迅速靈巧的變通,千萬不可以被對方的問題困死陷於被動。當你被人刁難的時候,你可以給人似是而非,霧裏看花的感覺,可以用“大約、最近、前後、方便的話”等詞匯來解決這些問題,為自己開脫。
在一次巡遊江南的時候,雍正皇帝和劉墨林來到蘇州看到了一尊彌勒佛。雍正皇帝突然指著佛像問:“他為什麽對著我笑呢?”這個問題有點難以回答,畢竟佛像見了誰都是一臉笑容可掬的樣子,但是劉墨林又不能直說,否則就顯得自己沒水平。於是他就回答說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是當今活佛,佛見佛故笑。劉墨林原以為雍正皇帝會為此開懷大笑的,不曾想,皇帝話鋒一轉又問他:“那麽,為什麽佛見了你也笑呢?”劉墨林不愧為大才子,十分機敏地回答道:“佛是在嘲笑臣成不了佛。”
劉墨林由於剛剛說了佛見佛笑,如果依然這樣回答的話,那麽他自己也就成了佛,有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說不好會有誅九族的大罪,因此就把佛的笑說成了是對他的嘲笑,既巧妙地讓自己開脫,又給皇帝戴了一頂大大的高帽。
在千變萬化的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讓自己感到為難的問題,如果不去回答的話,顯得自己沒有禮貌,選擇麵對的話卻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傷害,那麽,就要學會巧妙地為自己開脫。
心理點拔
一般來說,為自己開脫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幾點:
1.模糊回答
有些問題讓你感到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時候,你可以用模糊的語言來進行回答,這樣既能不失禮數,又能很好地維護自己的麵子。比如有一個目不識丁的人,有人問他:“你是否讀過《十日談》?”他就回答:“最近不曾”。其實這隻不過是一種遁詞罷了,實際上他根本就不曾知道有這麽一本書。還有一次,別人問他是否看過《莎士比亞全集》,他就回答說“英文沒讀過。”這樣就會給人一種誤解,他比較了解莎士比亞的作品,能夠讀懂英文,但是時間太忙,隻是看了別人的翻譯,等以後抽時間再去讀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亞。此言一出,別人不禁對他肅然起敬。
2.暗示性語言回答
有時候別人向你問話的時候,你感覺如果直言相告可能會讓他難以接受,如果不回答的話又說不過去,那麽你就不妨講一些暗示性的話語,做到既能讓對方了解事情的真相,又能巧妙地讓你得到開脫。
在宋朝時期,有一個叫孫山的人和一個同鄉一起上京趕考。到了發榜的那一天,孫山考中了進士,不過是最後一名,而他的同鄉卻落榜了。後來,他的同鄉感覺臉上無光,就留在了京城,而孫山則回到了家裏。回到家後,那位同鄉的父親急切地向他打聽兒子是否考中。孫山覺得,如果直言相告的話,同鄉的父親可能難以接受,自己也可能會落一個得意忘形的評價,於是他就隨口念了兩句詩給那位同鄉的父親聽:“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那位同鄉的父親聽後,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轉身走了。
3.故意裝糊塗
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如果老老實實地回答別人的問題,很可能就會陷入對方設置的陷阱之中,讓你無法下台。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妨裝作沒有聽懂,用糊塗的回答來應對別有用心的提問。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一個外國記者問王蒙:“請問,20世紀50年代的您和80年代的您有什麽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嗎?”這位記者是別有用心的,他提問的用意可以說是路人皆知。這時候王蒙卻從容不迫地回答說:“我在20世紀50年代的名字叫王蒙,在80年代也叫王蒙,這是相同的地方,但不同的是,當時我才20多歲,現在卻已經年過半百了。”
記者提問的目的是讓王蒙談一下對中國國內改革形勢的感受,又不好直衝衝地進行提問,就給王蒙一個限定的年代的範圍,而王蒙卻故意曲解對方的本意,隻從自己的年齡變化上來回答問題。這個回答是無懈可擊的,既給了對方一個答案,又沒有給對方任何有效的信息,還不能讓他抓出破綻。
避開“敏感區”,別讓對方下不來台
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特殊的“敏感區”,這個敏感區域包括個人的隱私過錯以及自尊和做事底線等。每個人都不願意在別人麵前過多地暴露出個人的隱私或者以前的錯誤,更不願意讓個人的尊嚴受到別人的傷害。因此我們在交際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觸及對方的敏感區,更不要讓對方覺得當眾受到侮辱。哪怕是為了改正別人的缺點而進行必要的勸說,也要注意正確的方式和方法。
《菜根譚》裏有這樣一句話很有道理:“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什麽事情都要先考慮一下別人,而作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說話更要如此,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不能夠在別人麵前口無遮攔,更不能為了一時的心直口快而侵犯別人的隱私,進入別人的敏感區,讓別人下不了台。
王小姐是一家公司的員工,擔任文秘工作。她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總能給別人提供真誠和無私的幫助。但是,像這樣一個有著很多優點的小女孩,卻無論如何也不能獲得別人的喜歡,相反的,還有不少人在遠遠地躲著她,在一些朋友聚會中也會故意“忘記”招呼她。這主要是因為王小姐的性格比較爽朗,經常喜歡開一些惡作劇的玩笑,常常讓朋友們感覺下不了台。
有一次休息的時候,她的一位同事神秘地說:“你們看看這張照片是誰的?”等大家擠過來看的時候才發現是一個橘子皮,頓時就感覺索然寡味,都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王小姐卻大呼小叫地說:“你拿李建的照片做什麽?”這下子,李建感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氣得漲紅了臉,而一些好事的同事就給他起了個“橘子皮”的外號。從此之後,李建見到王小姐就遠遠地躲開了。
還有一次,一個同事穿著一身新西裝來到公司,別人都微笑友好地對他說:“您今天可是真精神啊,這件衣服很適合你。”這時候王小姐又口無遮攔地說:“你這件衣服也太不上檔次了吧,是不是今年的款式還說不準呢。”那位同事對服裝是十分講究的,聽王小姐這麽一說,臉色頓時變得鐵青。
王小姐不僅對同事這樣,對老板也同樣如此。有一次,老板和客戶簽協議,客戶看到老板龍飛鳳舞的簽名之後,誇獎道:“您的簽名可是真氣派呀。”老板剛想謙虛幾句,沒想到王小姐卻不知趣地搶過話頭:“我們老板練了三個多月了,能不氣派嗎?”此言一出,讓老板和客戶都陷入了巨大的尷尬之中。
王小姐之所以不被朋友們所歡迎,原因就在於她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以為講一些肆無忌憚的話能夠活躍氣氛,無傷大雅,而最終的結果卻表明了她的做法和想法是錯誤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各自所敏感的東西也會與眾不同,我們在交際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對方的人格,在談吐之間盡量不要涉及對方的敏感地帶。
心理點拔
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麵多注意:
1.可以適當地開玩笑,但是不能以諷刺他人為目的玩笑話一般能起到活躍氣氛、緩和人際關係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在開玩笑的時候不懂得適度的原則,喜歡諷刺、攻擊、責怪他人,盡管可能會引起短暫的笑聲,卻給被嘲笑者的心理上留下巨大的陰影,甚至會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讓本來十分寬鬆的氣氛顯得過於緊張和難堪。
2.任何談話都不要涉及他人的隱私
無論處在任何場合下,也無論對方和自己是多麽的熟悉,都不要在交談的內容中涉及對方的隱私。俗話說“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有時一句無心的話,在別人聽來可能就是一種諷刺和侮辱,從而對你產生極其惡劣的印象。
3.千萬不要拿別人的短處來說事
在社交場合總有那麽一些人,喜歡用別人的生理缺陷和生活缺陷來當談資,作為炫耀自己的一種方式。比如說些“你的頭上沒有頭發,是不是想無法無天啊”“你那幾個月不洗的臭腳可以熏死一屋子人啊”等,這樣就會讓別人對他產生很大的厭煩情緒,從內心裏也不願意和這種人打交道。
好好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評說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正確意見不被別人接受,個人的做事方式難以取得別人的理解等,這些不愉快往往會把我們推進十分尷尬窘迫的境地。每當碰到這種情形的時候,有的人會沉不住氣,要麽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大聲的爭辯,要麽指責別人的迂腐或者是別有用心的破壞。當一個人采取這種方式的時候,就會顯示出手忙腳亂、情緒失控等表現,這樣隻會使事情更加惡化,卻不會使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既然這樣隻能給別人留下笑柄,那麽我們倒不如改用沉默的態度來對待它。當你采用沉默的態度時,就能夠顯示出你的不在乎和不介意,也就能夠在氣勢上征服對方。我們應該知道,隻有缺乏實力沒有信心的人才會十分看重別人的臉色和評論,而真正的強者,卻是不會介意任何外在因素的。
趙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時期的宰相。他在做宰相期間,經常向皇帝推薦有才能的人擔任官職。
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薦一名有能力的官員,但是太祖並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趙普並沒有知難而退,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又將舉薦的奏折遞了上去,宋太祖依然沒有答應。
趙普仍然沒有放棄,在第三天的時候又把舉薦奏折遞了上去。太祖看到他連續三天都上同樣的折子,感到十分憤怒,怒氣衝衝地把奏折撕了個粉碎,咆哮著說:“你隻是一名宰相,並不是皇帝,要不這大宋的江山交給你來管算啦!”滿朝文武聽了,都為趙普捏了一把汗,而趙普卻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慌亂,也沒有進行辯解,隻是默默地把那些撕碎的紙片一一撿起來,回到家裏仔細地粘好。到了第四天上朝的時候,他將粘好的奏折恭恭敬敬地遞到龍案上,靜靜地等待太祖的批複。
太祖知道拗不過他,隻好長歎一聲,準了他的折子。
事後,太祖就問趙普說:“如果我當時還是不批準你的折子,你會怎麽辦呢?”
趙普回答說:“如果您不批準的話,我還是會上奏這件事的。”
太祖笑問:“難道你就不怕我殺了你嗎?”
趙普說:“陛下一再強調任人唯賢,臣是按您的旨意辦事,自然內心無愧。何況,陛下是堯舜之君,並非殘暴好殺之人,故而臣也沒有任何害怕的地方。”
太祖聽了,不由得大笑起來,又對趙普的忠心耿耿進行了一番誇獎。
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趙普就是那一個更聰明的人。在宋太祖的盛怒之下,他如果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地講一些大道理,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因此,沉默是一種品格,沉默也是一種境界,沉默使人獲得力量,沉默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沉默的境界是有力量的境界。
有些人在交際生活中,無法接受口舌上的失利,總要做出拍案而起的動作,這樣或許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血性,但更多表現的卻是不成熟和好衝動的心理特征。這樣的做派,或許能在爭論中占上風,但卻失去了風度,最終必將是得不償失。
心理點拔
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交際場合裏,麵對尷尬和窘迫以及慌亂的場景,如果我們做不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境界,那麽就不妨克製一下自己,做到以下三點:
1.不失禮
交際場合是最注重禮節的地方,哪怕處在盛怒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禮節,以表現出你的修養和心胸。比如,當別人在你麵前說些刺耳的話時,你不能因為怒火中燒而對別人惡言相加,更不能有飽以老拳的粗魯行為,最佳的選擇是沉默和冷靜,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的話,可以運用口才的技巧進行得體的反駁和糾正,隻有這樣才會消除別人對你的誤解或者捉弄。如果用失禮的行為去對待的話,隻會起到越描越黑的負麵效果。
2.不失態
當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出現在你身邊的時候,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次見證你人生態度和處事修養的機會。言語上的不合或者事情上的不順心給一個人內心帶來的波動是很正常的現象;當然麵部表情發生相應的變化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凡事都需要講究一個度,我們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能讓麵部表情處於陰晴不定的狀態,努力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因為一個人的失態,就表明了感情衝動難以控製,更表明了一個人思想上的不成熟。失態之後做出的種種舉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幼稚和荒唐的,經常處於感情失控狀態下的人,在交際場合中也就很難受到別人的歡迎。
3.不失言
失言和失態是因果的關係。人很容易在失態的張狂下口不擇言,對別人惡言相加,從而造成嚴重的後果。人們常說“口舌如利劍”,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語很容易傷害到別人的感情,更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因此,在尷尬窘迫的處境中,你應該控製自己的情緒,哪怕有任何正當的理由,也要在停頓一分鍾之後說出你要說的話,隻有這樣,才不會“禍從口出”,給自己惹下麻煩。
臨危不亂,冷靜應對麻煩事
處境不變、臨危不亂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素質。一個成熟的人絕不會因為一些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顯得驚慌失措,他們能夠讓自己保持鎮靜,經過快速的思考之後作出迅速的決斷,采取正確的行動去改變不利的客觀現實。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率領百萬大軍南下,揚言數日之內吞並東晉,一統天下。消息傳到建康之後,朝廷上下一片恐慌。作為宰相的謝安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慌亂,鎮定自若地派謝石、謝玄等人率領八萬北府軍前去迎敵。當時有些人害怕建康不保,準備派精銳部隊保衛京師,卻被謝安拒絕了,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理由,謝安卻笑而不答。謝安心裏明白,苻堅雖然來勢洶洶,但卻內部矛盾重重,百萬大軍之中都有厭戰情緒,沒有多少戰鬥力,這次必將大敗而歸。
謝玄在出發之前,心中忐忑不安,向謝安詢問對策,謝安隻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一切我都安排好了”,之後便絕口不提軍事。謝玄心裏還是沒底,又派部將張玄去打聽,謝安依然沒有回答,反而邀他下起棋來。此時的前秦軍隊已經到達了長江邊上,張玄心裏十分恐慌,在下棋的時候想著前方的戰事,結果屢屢敗在了神氣安然的謝安手裏。
後來,晉軍大捷的戰報傳來,謝安依然在和別人下棋。他看完戰報之後,不動聲色地把它放在了一邊。客人忍不住問他,謝安的回答依然是淡淡的:“沒什麽,孩兒們已經破敵了。”一直到下完棋,客人告辭之後,謝安才抑製不住心頭的喜悅,高興地走回家中,卻沒有發現他木屐底上的屐齒已經斷了。
在大軍壓境之下,養尊處優已久的滿朝文武大臣們都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每個人都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之中。身為宰相的謝安能夠處事不亂,坦然地麵對這巨大的變故,這並不是他的故作玄虛,更不是因為他做了一些“夜觀天象”準備,而是他對前秦的國情了如指掌,對這場戰爭也早就有了勝算。如此勝算,並非是他擁有料事如神的本領,而是源於他個人的知識積累和思考分析能力。
俗話說:“倉中有糧,心裏不慌。”每個人都渴望在紛雜的外相之中認識事物的本質,作出正確的推算,讓自己的談吐做到一語驚人、一語中的,但是這種本領卻並不是來自先天的遺傳,而是來自後天的鍛煉。這種“君子不言,言必有中”的口才是以足夠的個人修養和文化底蘊作為基礎的。如果你想成為這方麵的人才,就不妨從提高個人的素養、開發個人的潛能入手,做一個胸有成竹的談話者。
心理點拔
如何讓自己“倉中有糧”做一個成竹在胸的談話者呢?以下幾條可以作為參考:
1.廣泛地閱讀
古人有言“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那麽要想成為一個關心天下事的人,就要進行廣泛的閱讀。從報紙、雜誌、書本上了解社會動態、國家大事,通過對這些動態和變化的了解和思考,來提升你的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和報紙雜誌打交道,那麽在閱讀的時候,最好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把一些好的句子和觀點記下來,哪怕是每天隻記上一兩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積土成山,你的文化修養也就有了顯著的提高。文化修養得到提升之後,看問題就能更深刻,就能夠通過現象認識本質,從而在談論一些問題的時候也就避免了盲目和膚淺。
2.積累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雖然字數比較少,但卻能很精煉地指出一些東西,表明一個道理。短小的名言警句是前人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煉出的精華,我們不能因為它的篇幅較小而去忽視它。在聽別人說話或者是看書的時候,多注意積累一下這方麵的知識,久而久之,你的談話題材和資料就會越來越多,分析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口才也就會越來越成熟。
3.關注日常生活,勤於思考,提高判斷力
生活是一本讀不完的書,也是一切知識和思想的根源。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身邊的事情無論大小,都要進行有目的的關注,這樣才能吸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在和別人談話的時候,不要停留在客氣的層麵上,要注重傾聽,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通過別人的談話,你也可以學到很多個人需要的東西。隻有注意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才能有更好的知識積累,培養你在言談之中的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所謂“厚積薄發”,正是這個道理。
三言兩語讓取笑者自取其辱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自高自大者的譏笑和嘲諷,為了捍衛我們自己的尊嚴,我們就要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對其進行反駁,讓取笑者折服,不敢再小瞧自己。正確的方法,不僅能夠化解自己的尷尬,還會讓一心想看我們笑話的人處於窘迫的境地中而自食其果,自取其辱。
有一個農民大爺騎著毛驢進城趕集。路邊的西瓜攤上有一個年輕人正在吃西瓜,那位年輕人見了他大聲地招呼說:“喂,天氣這麽熱,你幹脆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過來吃塊西瓜吧,我請客!”大爺不認識這個年輕人,聽他這麽一說,就客氣地回答說:“謝謝你的好意了,我還要忙著趕路呢,西瓜就不吃了。”誰知那個年輕人卻斜著眼,怪腔怪調地說:“哎喲喂,老爺子,我是在問驢呢,你搭的哪門子腔?”大爺一聽,非常氣憤。他跳下驢,照準驢臉就左右開打,“啪啪”地打了幾巴掌,邊打邊罵:“你這頭愛撒謊的驢,出門的時候我問你城裏有男朋友嗎,你說沒有。你沒有男朋友,人家為什麽會請你吃西瓜?”那個年輕人聽了,臉上掛不住,隻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那個小夥子本來是想用驢來取笑一下大爺,沒想到自己卻成了驢的“男朋友”,最終落了個自取其辱。
心理點拔
麵對別人的捉弄和取笑,我們既不能默不作聲,又不能因為憤怒而喪失了理智,應該選擇正確得當的方法進行有力的反擊。
1.反唇相譏
反唇相譏絕不是簡單的以牙還牙,而是在別人說出侮辱性的話語時,抓住對方的一句話或者是一個詞語、一個比喻的漏洞,運用對方錯誤的語言邏輯,將一些侮辱和諷刺性的話來反贈與他,讓他推辭不得而又啞口無言,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揚長避短
由於別人的取笑都有一種先發製人的優勢,被取笑者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會處於不利的地位,在這個時候,就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對方的短處,那麽就會很快地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將被動轉化為主動,也就會讓取笑你的人很快地處於下風。
1984年,73歲的裏根參加美國總統競選。他的競選對手嘲笑他老態龍鍾,絕不會有大的作為。而裏根卻幽默地應對說:“我之所以對總統大選充滿信心,就是因為我的對手太年輕而沒有經驗。”
裏根的這一巧妙反駁,將年齡大和經驗多聯係在了一起,從而消除了年齡大給他帶來的不利局麵,也就讓對方的嘲諷失去了立足之地。
3.先冒犯,再狡辯
有時候,我們會麵對一些地位較高的人的捉弄與嘲笑,在兩者身份地位不相稱的時候,不妨先硬碰硬一次,之後再進行一番花言巧語的辯解,做到既能維護個人的尊嚴,又讓對方覺察出自己的錯誤,從而改變對你的態度。一般情況下,狡辯是比較令人反感的,這種形式也多是在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下才會采用。
顏觸拜見齊宣王的時候,齊宣王為了打掉他的威風,就坐在大殿上,用倨傲嘲笑的姿態如喚寵物般的口氣說:“觸,走過來!”
齊宣王的這種態度是十分無禮的,顏觸感到十分尷尬,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他就學著宣王的口氣說:“王,走過來!”
齊宣王聽了,怒不可遏,對顏觸嗬斥道:“寡人是君,你是臣,你有資格叫我走過去嗎?”
顏觸辯道:“說起道理來應該這樣,因為我果真走過去,那是仰慕王的勢利,而我叫王走過來,是讓王表示他趨奉賢士。如果叫我做仰慕勢利的事,還不如讓王做趨奉賢人的君主好啊!”齊宣王聽後覺得有道理,也感覺到了自己的錯誤,就親自走下殿來,邀請顏觸進去。
當我們麵對別人的嘲笑時,如果怒氣衝天,不僅不利於事情的解決,反而還有可能落入別人預先設定的圈套中,也會危害到自己的形象。如果選擇躲避和忍讓,就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個軟弱可欺的人,從而變本加厲地去嘲笑捉弄你。這個時候,你就要運用正確的語言藝術來應對,讓對方自食苦果,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