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與人相處的基本技巧(2)
字數:7265 加入書籤
戀上你看書網 630book ,最快更新人性的弱點最新章節!
寫這種令人痛苦的信使馬克·吐溫感到很爽快,他的怒氣也發泄出來了,而且又不會引起任何不良的反應,因為他的夫人在信寄出前就把信悄悄拿走了,而且沒有貼郵票,信根本就沒有寄出去。
所以,當下次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可以從口袋中掏出一張5美元的鈔票,凝視上麵的林肯頭像,問自己:“如果林肯遇到這種問題,他將會怎樣處理呢?”
“當一個人具備了先從自己開始,具備了戰勝自我的精神的時候”勃朗寧說,“他就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想要改掉你自己所有的缺點,也許從今天開始,直到聖誕節才能完成。如果是這樣,那不妨在假期好好地休息一下,新年開始之後再去勸別人或批評別人,那時也不算太晚。但是,前提是,要使你自己變得十全十美。
當我還很年輕時,很想在他人麵前表現自我。我寫了封信給作家查哈丁·戴維斯——他曾在美國文壇紅得發紫。當時我正準備給某家雜誌寫一篇關於作家的文章,我就請戴維斯告訴我他的寫作方法。在此之前幾個星期,我曾收到一封信,信的末尾寫道:“口述信,未曾讀過。”我覺得這種辦法很好,認為寫這封信的人一定是個了不起的大忙人,於是我也在寫給戴維斯的短信的末尾寫上了“口述信,未曾讀過”的字樣。
但是戴維斯根本就沒有給我回信。他隻是將信退回給我,並在下麵草草寫了幾個字:“你的這種無禮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我確實是弄巧成拙了,這也是我自作聰明所應得的斥責。但我當時對此卻不以為然,甚至深懷厭恨,以至於10年後得知戴維斯的死訊時,我心裏所想到的仍然是他對我的傷害!
因此,如果你想要中傷某人,讓他懷恨幾十年,至死才消失的話,那麽隻需隨便說些惡毒的批評之語就可以了,而且非常容易——不論你多麽肯定這些話本身是多麽的合理。
在與人相處時,要切記:與我們交往的不是純粹按道理或邏輯生活的人,而是充滿了感情的,帶有偏見、傲慢和虛榮的人。
批評是根危險的導火線——一種足以使人的自尊爆炸的導火線,這種爆炸有時會導致人的死亡。例如胡德爾大將受到別人的批評,又沒有被批準率領軍隊去法國,這對他的自尊心打擊極大,幾乎送了他的性命。
刻薄的批評曾使得英國大文學家湯姆斯·哈代永遠放棄了創作,批評還促使英國詩人湯姆斯·卡德登自殺。
本傑明·富蘭克林青年時期並不是很聰明伶俐,但後來卻變得非常精明能幹,結果被委任為美國駐法大使。他成功的秘訣就是:“我不願意說任何人的壞話……我隻說我所認識的每一個人的一切優點。”
任何傻子都會批評、指責和抱怨,而且大多數愚蠢者也正是這樣做的。要了解和寬容別人,就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自我克製。
“偉人之所以偉大,”卡萊爾說,“就是通過對待卑微者的方式來體現的。”
鮑伯·胡佛是一位著名的飛行員,常常在各種航空展覽中作飛行表演。有一天,他在聖地亞哥航空展中表演完飛行後,返程回洛杉磯。正如《飛行》雜誌所描述的那樣,當飛機飛到300英尺的高度時,兩具引擎突然熄滅了。幸虧胡佛的技術嫻熟,他駕駛飛機著了陸,雖然飛機受到嚴重毀壞,所幸的是人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胡佛在飛機迫降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飛機的燃料。結果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他所駕駛的這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螺旋槳飛機裏麵裝的,竟然是噴氣式飛機燃油,而不是汽油。
胡佛回機場後,要求見那位為他做飛機保養的機械師。此時這位年輕的機械師還在為他所犯的錯誤而難過不已呢。當胡佛向他走去的時候,他淚流滿麵——他使一架昂貴的飛機受到了損壞,還差點要了三個人的性命。
你也許以為胡佛一定會勃然大怒,並猜想這位榮譽心極強、凡事都要求精細的著名飛行員一定會痛斥這位機械師的粗心大意。然而,胡佛並沒有責罵他,甚至連一句批評的話都沒有說。相反,他伸出雙手,抱住這位機械師的肩膀,說道:“為了表明我相信你不會再犯錯誤,我要你明天再給我的f51飛機做保養。”
因此,我們不要去責怪別人,要試著去了解他們,弄明白他們為什麽會那麽做。這會比批評更有益,這樣做還能產生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正如約翰遜博士所說:“要知道,即使是上帝,如果還不到世界末日,他也不會輕易審判世人。”
為什麽你我都要批評別人呢?
所以,請記住待人處世的技巧:不要批評、指責或抱怨別人。
小結:
1直接批評是最無用的,因為它會使人采取防守的姿態,並常常使他們竭力為自己辯護。
2直接批評是危險的,是一個危險的導火線。它可以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引起自尊“火藥庫”爆炸,會致人於死地。
2 真心誠意地讚賞他人
卡耐基成功金言
1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別忘了為人間留下一點讚美的溫馨,這一點小火花會燃起友誼的火焰。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忽略的美德之一便是讚賞他人。
3我們接觸的是人,他們都渴望被人讚賞,給他人以快樂,這是合情合理的一種美德。
我們供養我們的孩子、參與朋友以及同事的生活,而對他們自尊心的關注卻少得可憐,也不知道應該給他們以讚賞的語言。而這恰恰就是生活中的晨曲,將會永遠地埋藏在人們的心靈深處。
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方法能讓任何人去做任何事——你是否靜下心來想過這一點呢?確實,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讓具體做事者願意去做那件事。
請記住,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方法了。
當然,你可以將手槍對著某人的胸膛,強迫他把表給你;你可以用解雇來威脅你的雇員,使他聽你的話,哪怕你並不在他的身邊;你還可以用鞭子或恐嚇使一個孩子做你交給他的事。而這些粗暴的做法顯然隻會導致極其不良的反應。
我能夠促使別人做任何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
那麽,人們需要什麽呢?
20世紀奧地利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博士說:“你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起源於兩種動機:性衝動和成為偉人的**。”
美國的大哲學家杜威教授的觀點則與此稍有不同。杜威博士說: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衝動就是“顯要感”。記住,是“顯要感”。這非常重要。
你所需要的是什麽?
大概並不多。你需要並迫切渴望的,不過是下麵這些東西,而且幾乎每個正常的成年人都需要:
健康與生命的保障
食物
睡眠
金錢及金錢所能買到的東西
長壽
**的滿足
子女的幸福
顯要感
除去一點之外,幾乎所有這些需要都能得到滿足。而這種難以滿足的**如同食物或睡眠一樣,是人們所深深地渴望著的,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成為偉人的**”,也就是杜威所謂的“顯要感”。
林肯總統曾在一封信的開頭說,“每個人都喜歡別人恭維自己。”詹姆斯也說:“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一定要注意,他在這裏並沒有說“願望”“**”或“希望”,而是說“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這是一種令人痛苦而且迫切需要解決的人類內心的饑餓,能真正填補這種人類內心饑餓的人可謂鳳毛麟角,而正是這種人才能把握別人,甚至“在他去世的時候,連殯儀館那些兜攬生意的人也會為之歎息”。
出人頭地的“顯要感”是人與動物之間的一種主要差別。例如,當我還是密蘇裏州的一個農村孩童時,我父親就在飼養良種杜羅·傑賽豬和白臉牛。我們經常在中西部的集市及家畜展銷會上出售我們的豬和牛。我們獲得過幾十個頭等獎。我父親用別針把藍緞帶獎章別在一條白布上,當朋友或客人來我家時,他就取出這條長帶,他拿著這一端,而我則持著那一端,為客人展示藍緞帶獎章。
其實,這些豬並不關心它們得到了什麽獎章。但是我的父親卻很在意這個,因為這些東西給他帶來了一種顯要感。
假如我們的祖先對於這種顯要感並沒有強烈欲求的話,那麽人類文明也就無法產生。而沒有文明,我們就會和動物沒有什麽兩樣。
正是這種追求顯要感的強烈**,推動著一位沒有受過什麽教育、極其貧困的雜貨店夥計去研究一本法律書,這本書是他在一隻堆滿了雜物的大木桶底下找出來,並花05美元的價錢買下的。也許你已經聽說過這位雜貨店的夥計,他的名字叫林肯。
正是這種追求顯要感的強烈**,激勵著狄更斯完成了不朽的作品。這種**還激勵雷恩設計出了“石之和音”。
這種**還促使洛克菲勒創造了無數財富,他一輩子也花不了這些金錢。也正是這種**促使城裏那些大富豪們建造起一所所巨大的別墅,這些別墅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實際需要。
正是由於這種內心的強烈**,促使你想要穿最時髦的衣服,駕駛最新款式的汽車,以及和別人談論自己子女的聰敏伶俐。
正是因為這種**,誘使許多兒童成為匪徒。“如今的青年罪犯非常的自負,”紐約市前任警察總監摩爾羅尼說,“他們在被捕之後,第一個反應不是別的,而是要求看那篇駭人聽聞的,使他們成為‘英雄’的報道。他們隻想看見自己的照片和那些名流,例如羅斯、拉加迪、愛因斯坦、林白、托斯卡尼或羅斯福等人的照片同等大小,而對於可能會被判坐電椅處死的悲慘下場,卻毫不在意,認為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將自己如何獲得顯要感的方式告訴我,我就可以說出你是怎樣的人,憑這一點就可以確定你的性格,因為這是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例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中國北京出資建了新式的醫院,為千百萬他從來沒有見過,而且今後也永遠都不會見到的貧民治療疾病,以此來獲得顯要感。相反,狄林格則是通過當強盜搶劫銀行和殺人來獲得他的顯要感。當警察追捕他的時候,他闖進了明尼蘇達州一個農民的家中,說:“我是狄林格!”他竟然以自己是“頭號公敵”而感到榮耀。他說:“我不會傷害你,但我是狄林格!”
是的,狄林格與洛克菲勒之間最重要的差別,就在於他們獲得各自顯要感的手段不同。在曆史上,一些名人為了獲得顯要感而做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例如華盛頓也願意被稱為“至高無上的美國總統”;哥倫布為了得到“海軍上將兼印度總督”的名號,不惜遠涉重洋;女皇凱瑟琳幹脆拒絕拆閱那些沒有稱她為“女皇陛下”的信件;林肯夫人曾在白宮對格蘭特將軍的夫人大發雷霆,說:“你怎麽敢在我請你坐下之前,在我的麵前坐下!”
那些百萬富翁出錢讚助拜爾大將去南極探險時,附加了一個條件,就是要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冰山;雨果甚至希望將巴黎改成他的名字;就連“名人中的名人”——莎士比亞先生,為了光宗耀祖,也想方設法為他的家族弄到了一枚象征貴族的盾形徽章,以此來顯示他自己的名聲。
有時候,人們還通過裝病來博得同情,通過得到別人的關注來展示自己的顯要。例如麥金利總統的夫人曾強迫她的丈夫——美國總統,將手中重要的國家事務放下,斜倚在她的床旁,懷抱她,撫慰她進入夢鄉,而且每次長達幾個小時,以此來滿足她的顯要感。她在治療牙齒的時候,堅持讓丈夫陪著她,以此來滿足她自己希望得到關注的強烈**。有一次,由於總統和國務卿約翰·海爾有要事相商而不得不讓她一個人待在牙醫那裏,她竟然大發脾氣。
萊恩哈特也曾經告訴過我,為了獲得顯要感,一個聰明活潑的少婦突然裝起病來。“總有一天,”萊恩哈特夫人說,“這個人將不得不麵對這個現實,那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將逐漸地衰老,而且永遠都不會結婚。她的未來是一片寂寞,她已經沒有什麽希望了。整整10年,她就那樣一直躺在床上,由她那年邁的母親在樓梯上艱難地爬上爬下,端茶倒水地服侍她。終於有一天,這位老邁的母親因勞累過度離開了人世。這個裝病的女人傷心了幾個星期之後,不得不爬起來,穿上衣服,重新開始生活。”
有些專家認為人的確會精神失常,因為他們需要在癲狂的夢境中獲得在苛刻的現實世界中所得不到的顯要感。美國醫院中的精神病患者就要多於其他一切患者的總數。假如你己過了15歲,而且住在紐約,那麽你一生中在精神病院待上7年的可能性有21%。
一個人癲狂的原因是什麽呢?
沒人可以回答這樣寬泛的問題。不過,我們知道有些病——例如梅毒,能夠使腦細胞受到損傷,從而造成癲狂病。事實上,大約有一半的精神病是由於生理原因而造成的,如腦部受損、醉酒、中毒,以及軀體受到創傷。但令人疑惑不安的是,另一半患上癲狂病的人在腦細胞等機體上並沒有明顯的毛病。對這些人死後所進行的屍檢中發現,即使用最高倍的顯微鏡檢查他們的腦部神經,也難以查出有什麽問題,他們的腦部神經和你我的一樣健全。
這些人為什麽會癲狂呢?
最近,我向一家精神病院的一位著名的主任醫生請教了這一問題。這位醫生曾因為在精神病方麵的突出貢獻而獲得過最高榮譽及最著名的獎章。他坦率地對我說,他也不知道有些人為什麽會癲狂,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其確切原因。不過他又說,許多患上癲狂病的人,能夠在癲狂中找到真實世界中難以獲得的顯要感。